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亲近潮汕母亲河⑧]滔滔韩水拥抱南海潮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7日11:29 大华网

  千年韩水,千里奔腾,滔滔不绝,浩浩南下,绕山岭,穿平原,跨省市,流经之处,山绿水碧,人文蔚起,万物生辉,美不胜收……

  古城看景

  12月10日晚,记者历经长途跋涉,带着美美记忆和沉沉图文,踏着融融月色,直扑

古城潮州。夜宿凤城,洗去一路劳累风尘,顿觉浑身轻松,精神抖擞。乘兴,记者漫步古城街头,寻踪来到胡荣泉甜汤店,品尝“鸭母米念”。在店里一“老潮州”与记者聊起古城故事和韩江胜景。拥有5000年文明史的潮州有“十相留声”的美誉,尤其是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刑部侍郎韩愈入潮后,驱鳄兴学,潮州更是声名鹊起,本土百姓感其恩德,于是这里的山水自此皆姓韩。由于韩水福泽,地灵人杰,素来,韩江在古城人民的心目中拥有无与伦比的地位,故潮州八景中多数被古人定位于韩水两岸。

  12月11日上午,记者从凤城古渡口祭鳄亭处沿江南行,一睹韩水芳姿和江滨景色。只见数百米的江面上,潮平岸阔,冬水浩淼,船楫穿梭,堤上木棉树轻舒曼卷,片片落叶随风飘散,撒下点点黄金。行至广济门城楼,眼前浮现奇特景观,韩水两岸形成强烈对比,岸那边车流如织,南来北往,一派繁忙;而这边游人漫步,孩童嬉戏,一片休闲。

  最叫人赞叹的是全长近5.5公里的滨江长廊如一条玉带依挨着明代古城墙浪漫延伸。因一洗千年风尘,古城新韵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古城楼宇,临江亭阁,笑映韩水;潮州弦乐,工夫茶香,入耳扑鼻,令无数游客为之倾倒。一名姓邱的老人告诉记者,滨江夜景更堪比“仙境”,近年来,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人前来观江赏灯呢。

  江岛见闻

  沿护堤路南下约10公里处的江对岸便是江东镇。四面环江的江东镇系韩江江心的一个狭长小岛,韩江至此分为东、西两溪,绕镇而过,江东因处韩江西溪之东,故名。江东地势低平,只有两座小山丘,最高的急水山海拔才40.5米。历史上韩江经常出现洪患,江东大堤也多次溃决,因此江东居民谈“洪”色变。上庄村一村民深有体会地告诉记者,平时,韩江水面低于田面,洪水到来时节,水面则大大高于田面。因此该镇经常出现洪、涝、旱等灾害。因深受水患之苦,江东人多建两层以上楼房,逢江水上涨时,便跑到二楼暂避。每逢春水雨涝,村民还养成了饭后到堤上看水势的习惯,一旦江水上涨,则急忙跑回家把楼下的油米等物搬到楼上。20年前的春夏之交,因大雨倾盆江水汹涌暴涨,造成堤围溃决,岸边的房屋被水淹深达二三米。如今,由于当地花大力气治水筑堤,洪涝灾害较为少见。

  记者驱车上了江东大桥,横江而过,顺着中横路,来到东溪畔。在急水山(俗称鲤鱼山)下有个井美村,村民沿江栽刺竹、种香蕉,数里绿色连绵不绝,微风拂来,沙沙作响,与江边古榕民屋相映成趣。

  急水山上建有一个三元塔(又名急水塔),该塔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这是一座砖石结构的古塔,共7层高,因年代久远,塔身长满杂草。三元塔的修建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称古时东溪流经井美村处,江面水急,落差数丈,过往船只常在此翻沉。于是,明代潮州名贤林熙春便在此建塔镇水。相传林熙春祖孙三代分别高中状元、会元、解元,便把塔取名“三元塔”。如今,在塔下的东溪里常能捉到一种奇特小鱼,村民们称此鱼是“神鲤鱼”被塔压死后变成的鲤鱼虫。在此管理寺庙的方伯告诉记者,1918年正月初三,潮汕发生7.8级大地震,震裂了三元塔的塔身,塔顶也被震去一大角。令人称奇的是塔顶上重3000余斤的生铁葫芦竟被抛出数十米远,落到东溪对岸的猫头山下。

  外砂观潮

  与江东镇一衣带水的是澄海区的上华、隆都两镇。韩江支流至此河网纵横,如云似练,自东向西分成北溪、东溪和西溪。东溪和西溪在江东围下有蓬洞河沟通,北溪和东溪在隆都附近由南溪沟通。韩江下游呈扇形的五条入海水道与蓬洞河、南溪共同构成了一个三角洲网河区。北溪下段又称义丰溪,经澄海汇东里河,在义合围北入海;东溪为主流,其下段称莲阳河,于北港入海;西溪于旦家园附近自东向西又分成外砂河、新津河、梅溪,分别在澄海南港口、珠池新津港、汕头城区流入南海。

  记者驱车行驶在外砂大桥上,但见外砂河北岸的红头船公园里,3年前落成的巨型红头船石雕矗立江边,面对滔滔江水,仿佛在诉说着昔年潮人飘洋过海的如烟往事。据史料记载,清康熙年间,第一艘红头船出海就从樟林港驶出,清乾隆至咸丰的百余年间,便有150万潮汕人乘坐红头船出洋移居东南亚各国创业。

  冬阳辉照,风吼波涌,滚滚向前。记者沿着外砂河畔的韩江堤坝驱车南寻,一探外砂河出海口。一路走来,两岸村镇绵绵不绝,河水拍岸,声闻左右。驶出约11公里,河面骤时豁然开朗,一望无垠的海天一色,点点航影乘风破浪,傲立潮头;群群海鸟冲天追云,搏击长空。浅海滩涂上,成片红树林随波摇曳,成群白鹭绕林低翔,林绿鸟白,分外醒目,好一幅自然风景画。啊,这就是韩江出海口!这就是母亲河的归宿!

  千里追流,百川归海,滔滔韩水至此融入浩浩的南海潮……

  (责任编辑:林伟练、黄幼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