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个不可复制的城市模本 一把可供借鉴的中国标尺 五年·史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7日13:06 南方日报

  年终巨献

  周智琛

  尽管国内外许许多多的机构、组织在不断地给一些特别炫目的光环和荣誉,但这些年的东莞,仍然略显低调。

  南边的深港,繁华依旧;北面的广州,迅猛发展;向来被视为东莞追兵的苏州就像是夏天的新鲜叶菜疯狂地生长;西部大开发,中部要崛起,一座座城市上演连城诀,但人们还是把热切的目光聚焦这座城市。

  早在5年前,这座城市已经给人们留下深刻的记忆。

  从“百万农民工下东莞”的红火,到“东莞模式”确立之初的明星效应;从外贸出口额全国排名前三的激荡,到“东莞塞车,世界缺货”的危言,在外人看来,“东莞真是个沉默寡言的巨贾”。

  如果说这座城市真有那么一点想“秀”的自觉姿态,也只是从去年深秋开始的。

  东莞市长刘志庚和常务副市长冷晓明在相隔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先后登上中央电视台的领奖台。这座城市一直很沉默,总是以“低调”来表现自己的生活和他们的家园,但“中国最佳魅力城市”和“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两个荣誉让他们再也无法避开聚焦中心。两个“中国十大”的获得,不但给东莞人内敛的气质上平添几分豪气,而且一座经过将近5年磨砺的新城也以饱满、阳刚、亮丽的城市特质吸引了世界的眼球。今年,国内外有不下十个权威的城市排行榜,把东莞推到了极为显著的位置上,与国内一些超大城市相提并论,而且并没有产生多大争议。

  这种现象无疑是非常奇特的,东莞成就了一种不可复制的城市模本,但也是一把可供其他城市借鉴的中国标尺。

  突围:甩掉“有镇无市”的帽子,一座充满“实力、活力、魅力”的现代制造业名城在东江之畔崛起。

  有人形容,在东莞的瑰丽繁华背后,市委书记佟星更像是位导演,藏在导筒后面,以创业的激情和运营城市的理性带领东莞人一起去圆心中的“城市之梦”。

  2002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佟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一段话至今令人感慨。他说2001年自己干了两件事:一是大刀阔斧地砍掉了35%的行政审批事项;二是咬咬牙花了4亿元,修了一条长约10公里、宽达130米到180米的东莞大道。一位市委书记把自己所干的工作概括为两件事,而其中之一是修路,可以想象东莞大道之重要。

  东莞大道,这条进入东莞市区最漂亮的公路,2001年9月29日正式通车,建设时间不到一年,由此可见东莞人再造新城,为打造承接产业发展的新城市空间平台,为东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支撑,心情是何等的急切!

  因为此前,初到这座城市的人经常会感叹,到了东莞,找不着城市中心在哪里。不知是时间太短,还没来得及塑造城市品牌,还是定位失误,将城市之名让位于深圳、广州,好像自己甘愿做一间大工厂,总之过去“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发展模式,令东莞城镇界线不分明,没有突出的城市中心区,最终落个“有镇无市”的评价。

  东莞不愿再这样“农村”下去,他们以史无前例的规模和速度开始了城市化急行军。

  “今年掀高潮,年年有重点。一年一大步,五年见新城!”

  从2001年夏天开始,东莞人喊出了这样的口号,以每年投资百亿元的气魄,锻造了自己的城市品牌——

  行政中心、会议大厦、展览馆、图书馆、青少年宫、科技馆、玉兰大剧院等行政、文化类公共建筑通过精心规划和严格控制,相对集中地布置在行政中心广场上,形成一道优美的景观带,成为新区建设的华彩乐章;已建成或正在构筑的北环、常虎、北深、莞深“六横四纵”高速公路网,日渐完善的国道、省道、联网公路,极大地改善了城市外围的交通状况;仅去年一年,东莞33项市属重点工程就完成工程投资26亿元,竣工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改造新建道路55公里;编制规划,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体系。建设黄旗山城市公园、同沙生态公园,打造城市“绿肺”,打造“山水嘉园”。治水治污,至去年底投入近11亿元建成污水处理工程17项,污水总处理规模298万吨/日,污水处理率13.45%,比去年初的6.1%提高了7.35个百分点。这些硬梆梆的数字意味着东莞坚实的步伐。

  “建城、修路、整山、治水”几大举措,就像人们修建自己的家园,其结果是带来城市形象的极大提升。而今看东莞,却有三个“看不见”:站在虎门港,看不见伶仃洋:塔吊林立、货轮密布,辨不清水与岸;出了城市,看不见农村:道路宽敞、别墅成片,分不出城与乡;身处工业区,看不见浓烟滚滚的烟囱和黑水汹涌的排污口。

  而这“看不见”的背后,是东莞在2004年跃居全国地级市综合实力第一的支撑,是东莞平均每年近20%的增速在拉动,是“五年见新城”的目标的提前实现。

  奇迹:打破无序的僵局,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今日东莞的钱袋子,可以慰藉前人的探索。

  我们来给东莞算一笔帐。

  今年东莞的各项绝对数字还没来得及算出来,但是市委给我们的数据是,铁定可以完成生产总值1979亿元,这个数字比2003年整整多出了1000亿!而2003年的数字,已比2001年翻了一番。

  纵观过去5年,创造力处于巅峰状态的东莞攒足了财富。预计全市生产总值是“九五”时期的2.3倍,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是“九五”时期的2.5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是“九五”时期的4倍,进出口总额(海关口径)是“九五”时期的2.2倍。

  这些数据远远不能直观描摹东莞的繁荣。不单单新崛起的新城市中心区场繁荣的速度超过了人们的想象,东莞的各个镇区,也在令人眼花缭乱地塑造自己的城市名片。在这5年间,各主要镇区CBD、步行街、文化广场、影剧院、别墅区拔地而起,并以批量生产般的气势建起了80多座星级酒店,其中五星级酒店多达13家。

  在新城市中心区的龙头带动下,这些镇区显示了各自的城市气派,他们不约而同地把政府往新的中心镇区和开发区转移,全国性和国际性超市纷纷进驻,四、五星级酒店在各镇的扩张和集结,都显示了各镇对本地商业人气和产业前景的自信。

  这也正是令许多城市研究学者叹服的——东莞走出当前中国城镇经济中出现的怪圈:城市规模的扩张往往是预先的政府设定,而非由产业扩张来推动,所以当政府以扩张的名义圈起大量土地时,却发现不知道该用什么实质性产业去填充这些土地。

  事实上,东莞市决策者在意各种掌声和鲜花,但如果这些荣耀不是建立于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和谐社会的氛围中,是决然不要的。他们更在意世界现代制造业名城和华南经济引擎的重任在肩,更在意百姓是否得到实惠的扎实口碑。

  跨越:补续脱节之环,东莞的和谐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执政能力的提高。

  从这5年的城市化急行过程看,东莞既像是一个善于编织瑰丽传奇的匠人,同时也是个沉思的诗人,他既把现实财富紧紧抓在手中,也对未来充满忧患意识,“一年一大步,五年见新城”的出台和实现就是这种城市特性的符号再现。

  在这5年中,东莞所做的,不仅仅是一座新城市的形象包装,其内核在于不断深化经济由量到质转变,推进产业升级和城市升级,从而提升城市的承载力、聚集力和服务力。

  与此相对照的,是东莞决策者反复说起的补续脱节之环。在产业上,他们重点解决产业链条从“纺锤型”向“哑铃型”转变,向上下两头延伸,以生产制造为基础,在上端加强研发、设计和中试,在下端加强市场开拓、品牌开发、售后服务,发展物流、会展、信息等现代服务业。用尽心思发展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生物制药、数控机床和模具等先进制造业,适度发展重化工业。

  并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尤其注重提升服装、毛织、家具等本土特色产业。以技术为支撑,加快松山湖等园区的开发建设,更好地承接、发展高新技术及产业。并在这个过程中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为产业升级提供人才支撑。以企业为主体,大力培育“两自”企业,鼓励企业创立自主知识产权和开展品牌经营。

  而在“一年一大步,五年见新城”的路上,对于决策者而言,跨越是一个沉甸甸的词汇。它需要科学发展的思路,有正确的政绩观,要敢于付出,要壮士断腕,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于是,东莞除了强力发展第三产业,更是一心做“现代制造业名城”,当好世界制造业的“最佳后院”。借外资经济带动而一夜暴富的许多镇区,面对蜂拥而至的投资和商机,果断地“先规划,再引资”,设置投资门槛,以防止“满山放羊”的粗放式经济形态加剧,为未来的发展留下更广阔的空间。

  5年,成就了一座新城;5年,东莞缔造了一个城市发展新时代。东莞的市民一起分享这座城市的光荣和梦想,并在用自己的独特城市语言来阐述。而现在,在“十一五”开始之时,东莞决定带给人民另外一个更加富足康乐的新城。

  这仍旧将是一部为自己献礼的史诗,也献给这么多年来支撑着自己前行的力量。

  出品东莞新闻工作室

  总策划肖开润周智琛

  统筹周智琛

  撰稿周智琛廖奕文南小渭王慧

  王敏戴双城李格英梅林

  谭志红陈香国陈志强欧雅琴

  郭文君田甜谌群杨昌梧

  林声蛟蒋才虎严丽君

  摄影杨凯何建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