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电影博物馆(二)百尊蜡像重现银幕经典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8日01:55 北京娱乐信报 | ||||||||
许多老演员亲自到现场指导工作人员制作自己的蜡像 曾拍摄过毛泽东的摄影机、赵丹饰演聂耳时穿的皮夹克、成龙的签名、泥人张的电影蜡像……这些珍品中国电影博物馆都有收藏。对电影爱好者来说更有吸引力的,也许就是在逼真的复制场景中欣赏《火车进站》等世界第一批电影。
动画厅的孙悟空颇有几分顽皮进门能看《火车进站》 博物馆第一展厅中专门摆设了复原的“魔盘”、“走马灯”等早期光影装置,观众还可以亲身体验这些装置的奇妙。而最令人兴奋的体验莫过于,可以在现场看到卢米埃尔兄弟的《火车进站》、《工厂大门》等世界电影史上的多部短片。 在复原的巴黎“印度咖啡馆”放映现场,博物馆以当时卢米埃尔兄弟的放映机(复制件)模拟放映这些电影。记者看到,这个复制的现场约有10个座位,参观者可以在此体验电影诞生的那种场景。
卢米埃尔兄弟放映《火车进站》第三展厅中,在史学家的指导下还原的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拍摄场景中,摆着谭鑫培和任庆泰的蜡像。紧挨着的是1913年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的展场,现场放着几张历史久远的桌子。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桌椅就是导演郑正秋创作《难夫难妻》时用过的,是郑导演的后人捐赠的,有90多年历史了。” 百尊蜡像展银幕经典 二楼的第四展厅以“群星璀璨——难忘的银幕形象”为主题,全面展示了新中国电影的创建与发展(1949年-1978年)。在展厅的尾部,陈列着“泥人张”精心制作的100尊银幕形象,每尊高度50厘米左右,时间段为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蜡像惟妙惟肖地展现了中国众多脍炙人口、人们耳熟能详的银幕艺术形象,观众能看到吕班在电影《桥》中饰演的厂长,陈强在《红色娘子军》中扮演的南霸天。据介绍,在蜡像的制作过程中,展陈工作小组邀请了多位当年影片中的扮演者前往制作现场指导,以确保制作准确到位。
陈强塑造的南霸天形象“战地指挥所”搬到展厅 十一展厅中展现电影的拍摄工作,这里陈列着各个历史时期的电影摄影机,例如在延安时期拍摄过毛主席的摄影机、曾拍摄《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影片的摄影机。此厅中的两堂实景制作别具匠心:在摄影棚中搭建的“农家院落”可表现早晚景观、雨雪和电闪雷鸣;在“战地指挥所”的场景中表现电影的布光,包括了炸弹爆炸时的光影效果。 这里还陈列着一些著名影片中演员穿着的服装,如著名表演艺术家赵丹在影片《聂耳》中饰演聂耳时所穿用的皮夹克,以及著名表演艺术家张瑞芳在该片中所穿用的毛衣等。 千张经典海报参展 博物馆还设有临时展厅,开馆庆典当天,中国电影海报和中国电影博物馆LOGO作品展将同时亮相,展出千余张中国电影经典海报和400幅LOGO作品。 据悉,参展海报是主办方从民间收藏的上万张不同年代和时期的中国电影经典海报中选出的1000余张,根据创作时间划分为早期电影、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根据题材划分为反特题材、历史题材、名著改编题材、人物传记题材、工业题材、乡村题材、喜剧题材、生活题材。少数民族题材、儿童题材、戏曲题材,堪称中国电影界、美术界和文艺界有史以来首次大规模的电影海报展。该展览将持续到2006年1月20日。
电影《桥》的拍摄场景■相关链接 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 1.第一部影片拍摄于1905年,由丰泰照相馆将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先生表演的京剧《定军山》片断摄制完成,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2.北京大观楼最早放映《定军山》,成为第一家放映中国影片的场所。 3.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1913年由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完成。 4.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26年由万氏兄弟拍摄完成。 5.1935年,影片《渔光曲》成为中国第一部国际获奖的故事影片。 6.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祝福》1956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完成。 7.1938年9月,隶属于八路军总政治部的电影团(即延安电影团)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制片机构,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延安与八路军》。 8.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1949年由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完成。 9.1951年,《中华儿女》在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获奖,这是新中国第一部获国际奖的影片。 10.1951年,《赵一曼》主演石联星在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获奖,这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国际奖的女演员。 信报记者张守刚/文刘志坚/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