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贡献 教育公平惠及市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8日04:54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我市在西部率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比国家所定的在2020年实现“普高”的目标提前了15年的消息经本报报道后,在市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几乎成了年末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我市《关于普及高中阶段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办好高中阶段的两类学校,培养出足够数量的高中合格毕业生,一方面有利于向高等学校输出大量的合格生源,另一方面也可为我市各条战线培养足够的优秀劳动后备力量。回顾我市普及高中阶

段教育历程,政府对高中阶段教育在结构和空间布局的统筹规划,保证了教育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安排。一方面,我市统筹调整职普比例,促进高中阶段教育结构均衡;另一方面,采取分区域推进策略,加强薄弱学校改造工作力度,推动区域、校际均衡发展。

  我市“普高”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层层落实各级政府的责任,十分强调均衡发展,强调教育的公平,努力让所有的适龄市民都有均等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机会。在十年“普高”的过程中,我市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在推动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有效缩小了城乡教育的差距,切实保障了弱势群体受教育的权利。

  追求教育公平,是我市教育实现第二次历史性跨越的重要贡献之一。

  帮困助学一个都不能少

  今年4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袭击”了蒲江县寿安中学高三学生吕某,他不得不暂时离开学校,到城区住院治病,家里为此花费了不少钱,并因此陷入贫困。寿安中学组织师生为他捐款,帮他渡过了难关。

  病愈后,一筹莫展的吕某在今年秋季学期成为了“帮困助学工程”的受助者,不仅重新回到学校继续学业,还领到了600元助学金,重新燃起了希望之梦。

  为帮助高中阶段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确保他们不因家庭经济贫困而失学,蒲江县与我市所有区(市)县一样,实施了高中阶段教育“帮困助学工程”。凡城市低保家庭子女;农村绝对贫困家庭子女;父母双亡、父母一方为烈士或一级伤残军人,且生活困难家庭子女;因疾病、意外灾难等导致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特殊困难家庭子女,都可享受每年600-700元的资助。上学年,蒲江县就发放高中贫困助学金17.4万元,259名学生受助。

  今年秋季学期,蒲江县职业中学共有992名新生入学,除了学校对部分贫困学生进行减免学费和住宿费外,获得“帮困助学工程”帮助的就有324名,约占新生总数的1/3。蒲江县职业中学副校长龚登全说:“我们学校有4种助学方式,使不少贫困学生都享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第一种是市、县两级政府对职高学生的‘1+1’助学工程,共有200名学生享受两年1400元的资助;第二种是政府实施的高中阶段‘帮困助学工程’,共有120名学生受惠;第三种是由企业对优秀贫困学生进行资助,今年有4名新生受助;第四种是学校出台措施,对部分贫困学生进行减免学费和住宿费。”

  我市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的“两免一补”和在高中阶段实行的“高中贫困学生助学金”(原来叫“政府助学金”),充分体现了政府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

  我市帮困助学工作的全面开展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进入21世纪后,帮困助学工作力度逐步加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市委、市政府对帮困助学工作极为重视。市政府主要领导曾为帮困助学工作题词“帮寒门学子入学,助贫困家庭脱贫”。2001年,为保证弱势群体的子女能够得到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市教育局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下岗职工子女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进行减免;对高中毕业考取高等院校的贫困学生给予入学补助;对优秀的中小学贫困学生发放“奖学金”;建立社会救助体系,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爱心助学活动。2002年,在继续为贫困家庭子女入学减免学杂费的同时,市政府设立了“政府奖学金”,市本级筹集资金200万元,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目标。2003年,帮困助学的各项工作继续实施,“市政府奖学金”的额度增至30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全市减免中小学生学杂费1204万元。2002年和2003年仅市本级就筹集、发放了“市政府奖学金”550万元,各区(市)县也积极筹措资金,共计安排资金899万元,使21645名贫困学生受到资助。

  2004年,我市“帮困助学工程”细化为三大项目: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高中贫困学生助学金(原“政府奖学金”)和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补助。通过调整教育支出结构和追加教育支出预算的方式,2004年市本级安排了2800万元的“帮困助学”专项资金,用于全市公办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2000万元)、普通高中贫困学生“政府助学金”(300万元)和农村中职类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补助(500万元),区(市)县教育、财政部门筹集资金568万元,向省争取“两免一补”专项资金182万元,共计筹集资金3550万元,使47424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得到了资助。加上全市社会力量爱心助学资金124万元,资助贫困学生2916人,学校减免书本费及自筹资金615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4582人,全市共64922名贫困学生得到了不同形式的助学资助。

  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在继续做好城乡低保家庭子女和残疾儿童少年就读义务教育学校的基础上,我市大面积试点义务教育“免杂费”,全市565个贫困村和经济发展缓慢村、在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读的学生,以及在崇州市、邛崃市公办农村初中学校就读的学生,都可以不用再交纳“杂费”了。今年以来,为了加快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目标,我市进一步加强了“帮困助学”工作力度,其中包括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普通高中阶段贫困学生以及就读中职类学校的农村贫困学生的学费补助三个部分的工作,“帮困助学工程”专项资金额度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2005年秋季,仅市本级就安排“帮困助学工程”专项资金3066万元,包括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两免一补”专项资金2066万元;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补贴资助专项资金700万元;同时还设立了300万元的专项“政府助学金”,专门帮助高中阶段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就学。2006年,市政府还将安排“帮困助学工程”专项资金5200万元。据悉,为了给农村中职类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学费补助,实现“转移一人,致富一家”的目标,仅今年一年,我市就已经为农村中职类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学费700万元,保证了农村贫困家庭学生都能顺利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读。

  我市通过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确保贫困学生在政府扶持下完成中等职业教育学业,使许多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在政府的扶助下,顺利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读,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拓展和提升了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数量和就业质量,帮助农村家庭脱贫致富,不断增强教育的公平性。

  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帮困助学工作,目前已建立了帮困助学工作长效机制。2004年7月,我市将“帮困助学工程”列入了市委、市政府2004-2005年为未成年人办好事实事重点项目,颁布了全市帮困助学工程的实施意见,并将此项工作作为了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帮困助学工程”的实施,其目的就是要切实保证城乡贫困家庭子女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确保他们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帮困助学已成为我市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为少年儿童的未来发展提供基本的保障。

  目前,我市已初步构架起政府承担主要责任和承担大部分“帮困助学工程”资金、社会和学校积极参与的“帮困助学工程”新格局。受助学生人数之多,政府提供的授助资金数量之大,是我市从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以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与此同时,我市各类学校还按照市教育局的要求,对贫困学生实行“绿色通道制度”,普遍实行“先入学、后帮困”,保证贫困学生顺利入学、安心读书。

  说服控流普高进程也艰难

  连年居高不下的辍学率曾让我市某乡村中学全体教师如芒刺在背,身为校长的陈安水更承受着巨大压力。今年5月笔者到学校采访时,陈安水正在声嘶力竭地强调“学文化”的重要性——在教学楼前的坝子里召开的高一年级家长座谈会上,三五十个家长稀稀拉拉地坐在凳子上磨皮擦痒。对这样的场景陈安水早已见惯不惊:“你看看来了好多个家长?我们高一可是足足有7个班。”

  尽管给家长做工作让他们支持孩子读书的成效不大,但学校的老师只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陈安水说,除了教学任务之外,学校老师的另一中心工作就是“控流”,即控制学生流失。这项工作贯穿每个老师教学的始终,班主任则必须担当各班级的“控流办主任”。“控流”主要采取上门游说、开家长会鼓动等方式进行,而“控流”的重点时段则集中在每学期刚开学的第一个月和期末,其中每年1-3月更是“控流攻坚战”打响的时期,因为每到这时候外出打工的家长都会回家过春节。“我们就怕家长回来。大人一回来说不定就要拉走好多学生,不少家长就是因为在外打工挣了些钱尝到了甜头,回头就把娃娃也拖出去。”陈安水长叹不已。

  政教处李主任也深感“控流”的艰难。学校共有约100名教职员工,普高和职高学生却散布周围十多个村,到春节时老师们要被划分成若干个“控流别动队”,每队负责1-2个村的“控流”工作。李主任说,去年大年初十,一位刚刚从外地分来的重庆籍老师因为不认识路,在山里足足转悠了两个小时才找到学生家长,回来时已经是晚上九点过,却又一个打滑跌进了山边田地。“这都算好的,毕竟家长没有刁难。有些女老师上门,家长甚至毫不理睬,自顾自打麻将。最后你把他说得不耐烦了,家长一把松开了自家的狗链子,把女老师吓得跑都跑不赢!”李主任无奈地说。

  在十年“普高”的进程中,我市作了大量艰苦的工作,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农村中,少数家长受到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对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动力严重不足。以至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花了相当大的精力去“控流”。

  今年,我市城区普通高中将统招计划在去年的基础上上调了一至二成,让更多的初中生进入普高学习不用交纳调剂生费。今年我市将城区高中统招计划由原来的70%上调至80%—90%,有效地控制了择校生的比例。

  市教育局还反复强调,高中招生必须严格执行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有关规定,特别强调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必须严格遵守“三限”(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政策,并紧急叫停了各中小学校“生源大战”,要求各学校规范招生行为。

  我市以及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甚至部分学校还在吸引社会慈善资金帮助贫困高中生方面作了许多有益尝试。笔者在蒲江县了解到,当地高中生辍学的情况“非常非常少”,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爱心基金的成功运作。

  爱心基金是蒲江中学在2000年设立的。在基金设立之初,该校尽管采取了诸如减免贫困生学杂费等措施,但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仍然无力承担学习费用,比如高中女生周某某,母亲嫌家庭贫穷而离家出走,她和父亲、弟弟相依为命,一家人基本没有经济来源。虽然学校免收了她的学杂费、资料费,但周某某在上完高一之后就没有再到过学校,反复动员也无济于事。“这种情况在2000年以前更多,”蒲江中学刘校长说,随着爱心基金的设立和发展,筹资渠道不断拓宽,周某某这样的学生越来越少。

  蒲江中学德育处负责人介绍,爱心基金最初大都靠学校领导和老师、学生家长捐款来筹集资金,自从2002年以后,学校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募捐。几年来向爱心基金捐款的单位和个人越来越多:西南建筑公司、县国土局、县工商局、县国税局……随着爱心基金的名气越来越大,一些个体户和包工头也纷纷解囊。在资金来源充足的基础上,学校制定了爱心基金章程,规定无论成绩好坏,特困生均可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由学校考核查实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后发放资助。资助又分为一次性资助和常规性资助,领取一次性资助的学生每学期可得到高达500元的补贴,而常规性资助则对特困生提供每月40元的生活费补贴。

  在大量社会资金注入后,蒲江中学已有能力为绝大多数特困生提供帮助。如今该中学每月都将提供一千多元的资金对30多个学生提供生活补贴,每学期还将减免60多个学生的3万多元学杂费,还有每学期对40多名学生的1万多元住校费进行减免……

  采访后记

  关注弱势群体是“普高”必不可少的环节

  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最近表示,未来成都教育将在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基本满足社会对高中阶段和学前三年教育的需求,积极发展幼儿早期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城乡社区教育和地方高等教育,将着力点放在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上,希望形成与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和人口分布相协调的高、中、初等普通与职业教育的合理布局,大力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大面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在成都“普高”进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弱势群体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政府承诺:“绝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社会各界也纷纷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伸出援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年来,我市教育工作者所作的或许还只是很基础的工作,但我们可以相信,正是这些基础工作将承载起我市教育未来发展的重任,将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一大批后备人才,更重要的是,教育的发展必将对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城乡一体化产生巨大的影响。没有坚实基础的建筑是“豆腐渣工程”,没有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的教育,也必将是经不住时间考验的。采写周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