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农村教育现状③ 教育成本压在乡村的沉重话题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8日06:09 新桂网 |
广西新闻网-南国今报记者罗素玲 “明年就好了,明年我们可以不用交学杂费,就能让孩子上学了。”12月26日,柳城县凤山镇一名姓韦的家长高兴地说:他再也不用担心交不起钱,而让两个孩子辍学了。韦先生说义务教育学杂费全免的消息他是23日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获悉的,当时还不敢相信,次日又从《南国今报》上读到,才定了心。这笔钱不算多,每个学 生一年一两百元,但对于收入不高的农民来说,却可以减轻不少教育负担。韦先生有一儿一女,他们分别在凤山镇中学及中心小学上初中二年级和小学六年级,兄妹俩每年学杂费500多元,但因全家都靠他做建筑工人的收入支持,总是捉襟见肘。国家为他省下这部分学杂费,可以让儿女们更好地读书。 在柳城县,像韦先生这样想让孩子读好书,不得不精打细算的农民越来越多,这不仅是因为他们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更重要的是近年来农民家庭教育投资加大、育才成本增长过快,他们不得不这样做。 教育资源悬殊 农民子弟向城市迁徙 “许多学生都去城里读书了……”12月22日,柳城县东泉中心小学教务处的罗老师说,仅东泉镇,将孩子送去柳州市区就读的就有四五十人。 这些孩子的父母,有的是做生意的,有的是乡镇干部,也有普通农民。当村、镇学校的教学条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时,只好将孩子送进城去。像国家要求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但在农村,只有中心校才能开设。 即使一些开设了英语课的中心校,也极少有专业教师。由于师资不足、不专,教学盲点也就越多,现在在乡下学校流传这样的一种说法:会吹口哨的教音乐,会画圆圈的教美术,不会说普通话的上英语,跑得最快的教体育。这样的教学水平又如何让家长放心?将孩子送往外地就读,这是大多数家长的无奈之举。“这样的结果是成倍提高教育成本。”罗老师说,就以一个进入市区小学借读的学生来计算,他们每个学期的借读费都要500元左右,6年小学仅学费就需要7200元。 在农村义务段教育实现学杂费全免之前,这个开支也要比在本地上学的学生增加5000元以上。 但这还是总开支项目中的一部分,孩子每个周末往返或家长外出看望、生活开支、学校规定要订阅的教辅图书等等,都远远高于当地学生的开支。 这种现象在义务教育段学生中还不算多,人数较多、开支更大的是普通高中段学生。据柳城中学潘刚阳校长介绍,每年柳城大约有近百名初中毕业生进入市区中学就读,他们有的是被市区学校以优秀生特招的,也有的是因为羡慕市区教学条件优越,主动前往择校的。这些学生的开支就更高了,柳城中学作为全区的示范性高中,每个学生3年高中的择校费为8400元;但同样是全区示范性高中的市区中学,3年择校费却为12000元至18900元。 即使那些得到优待、学校给予免除学杂费的优秀生,他们的开支同样远远大于在本县就近入读的学生。乡村小学的寄宿生,每天的伙食费为1元,初中生为2元,县城中学的高中生,每日的伙食费也不会超过5元。但是,在市区的同等学校,伙食费、住宿费就会成倍、数倍增加。 学生的教育成本加大之后,给家长带来的压力是巨大、长久的,很多家庭的绝大部分收入都投在了孩子的教育上。柳城县东泉镇的王以明说,他两个女儿都送进柳州市区的一所初中上学,仅每个月的伙食费、来回的交通费、零花钱,就要500元左右。 小女儿是初中一年级,大女儿是初中二年级,每次想到她们还要两三年才初中毕业,今后还要上高中、大学,心里就紧张,最担心的是万一自己病倒,姐妹俩的学习就有可能终止。 “如果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与城市学校一视同仁地配备教学设备设施,这种异地求学的现象肯定可以减少。”王以明说,公办学校都是政府投资建设的,为什么一些学校就可以成千上万地投入,一些学校却数年得不到政府扶助? 撤点并校 农村学生付出更多 主动将孩子送往外地学习的家长,一是家里有钱的,另一类是以孩子教育为中心的。这两类家长,村民讨论起来都会露出羡慕的神情。但还有一类,却是不得不将孩子往外送的:那就是近年来农村教育改革实行撤点并校工作之后,没有学校的村屯,村民们不得不将孩子送往村外上学。 柳城县的撤点并校工作是2002年开始,在柳州6县之中,他们的步子迈得最小,到目前只撤并了33个教学点。 “不是不撤,而是不忍心撤。”柳城县教育股股长赖庚喜说,教育主管部门提出撤点并校的设想是好的,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也能让教师更为集中地教学,更有利于形成良性竞争,缩短城乡教育差距。但是,柳城是一个半山区县,很多教学点地处偏远,特别是像古砦乡的兰垌小学、太平镇的宜竹小学那些偏远山区的教学点,撤并之后,山里的孩子上学就艰难多了,六七岁就离家住校,或住亲戚家,他们的心理常常会受到影响。 龙美希望小学五年级学生小覃告诉记者:“我不想住校,我想回家。”他有两点理由,一是回家可以帮父母放牛、做饭菜,减轻父母劳动强度;二是他想家,而且在想家的时候不敢对同学说,也不敢告诉老师,只好自己偷偷地躲在被子里流泪……每个周未从家里来学校时,他都不情愿,村里的其他同学也都像他一样想家。柳城县教育局一位负责人介绍说,他们也已关注到这个问题,由于孩子太小离开家庭,缺乏父爱母爱,他们的心理会受到影响,最明显的就是在他们的言行之中,缺乏对他人的爱、对集体的关心。 撤点并校也增加了农民的教育开支及学校的开支。古砦乡梅洞小学由于偏远,无法调入必备的师资,被迫撤并。村里的48名学龄儿童转移到龙美希望小学。 龙美希望小学没有学生宿舍,只好将两间列为危房的教室改建做宿舍;没有床架,只得用旧的乒乓球台代替。但因学生家庭普遍贫困,12月20日,当地最低气温7℃的情况下,许多学生连床垫都没有,盖的棉被也是又薄又旧。 每天1元钱的伙食费,仍有一些学生交不起,向学校借着吃……学校也为难。由于学生年龄太小,有的只有七八岁,学校很想请几名生活老师照顾学生的生活,可这些钱都得由学校开支。 学校目前已欠债数万元,哪里还请得起生活老师?连门卫都没有。每天放学之后,为了不让住宿的学生走出校外,发生安全事故,教师只好将学校大门用铁锁锁上……柳城县一位主管教育的负责人认为,撤点并校之后,教育教学设备、教师人员配备都会相应减少,的确为政府减轻了不少压力;也相应地提高了部分贫困地区的教学质量。但减少的部分却由学校及村民承担,并且波及到孩子的成长,这就需要认真掂量。 在日本、新加坡、泰国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目前也都有不少教学点,他们也有一个教师一所学校,甚至只有一名学生的现象,但这些学校的政府投入不减,教学设施完备,教学质量同样不低,更没有提出撤并……这位负责人说,如果以短期的节约导致更多农村学生的辍学、失学,会给今后的农村发展带来更大的阻力。 城乡平等 企盼改变办学体制 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但今天的农村教育仍然远远落后于城市教育。教育专家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投资体制不完善。现在的农村教育仍是由当地政府办教育,这就直接导致了穷政府办穷教育,富政府办富教育现象,致使那些贫困地区的教学条件永远落后于发达地区。 柳城县教育局一位负责人说,目前全县有4万多名中小学生,但全县的财政收入刚刚突破两个亿。即使全部拿来办教育,也无法改变现在的教育贫穷现象。 柳城县是柳州完成“普九”任务较早的一个县,1998年已正式通过自治区验收。但因当时大量举债建设教学硬件,导致的欠款高达1800余万元,目前仍有900多万元没有还清。目前学校收取的经费,大多用于还债、维修和日常办公,用于发展的经费微乎其微。许多学校最近七八年没有添过一间宿舍、一张书桌、一本参考书……教育主管部门也想过多种办法改变农村教育教学条件,例如近两年来政府投资最大的教学设备,就是农村远程教育,仅柳城县政府投资就达近千万元。包括兰垌小学这样的偏远学校,都获得了一台电视机、一台DVD等现代教育设备。可是,虽然有了这些设备,可由于当时提供的远程教育软件与目前的课改课本不是同一出版社,根本用不上,而学校又没有购买教学资料的经费,许多学校只好让这些设备“休息”;极个别学校创办了多媒体教室,也由于缺乏维修经费而瘫痪。 特别是近年来取消了农民教育费附加及推行“两免一补”之后,农村学校的压力更大。过去收取的教育费附加可由学校支配添置图书、教学设备。国家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取消了这一部分收费之后,政府部门并没有给予学校相应的补助,减轻的农民负担又转嫁给了学校。 “两免一补”也是同样,学生被免除的杂费,应该由政府补贴给学校,但很难到位,差额部分只好由学校填补。一些学校甚至提出不要“两免一补”的指标,有的地区不得不按学生总人数给学校分配指标……保证一名贫困生的教育,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的未来;改变一所学校的贫困,可能会改变整个地区的贫穷旧貌。一些教育专家认为:改变农村教育的贫困现状,只有加大教育资金投入。但这些投入,应该是国家垂直型的、跨地区型的投入,而不是施舍型的“给予”。目前城乡教育资源悬殊最大的,一是校舍建设、教学设备投入,另外就是师资力量。农村学校没有必备的教学设备、教育资金,学生每天面对就的是一个教师、一块黑板,他们的兴趣何来?缺乏持续发展的教育经费,国家和政府投入太少,仅仅靠学校的节约、教师的无私奉献,已不可能撑起农村教育这把巨伞,更难培养出现代化人才、拔尖人才。 编辑:韦怡 作者:罗素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