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深圳唯一的工读学校“育新”已成功教育转化了近2000名“问题学生” 一个也不放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8日10:24 南方日报

  本报记者洪奕宜

  抽烟、喝酒、偷窃、打架、上网成迷、不爱读书……如今,这类“问题学生”为数不少。对这类学生,普通学校里的老师伤透了脑筋,而家长们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虽然有工读学校的存在,可是家长们并不愿意将这类“问题孩子”送到工读学校去,在他们看来,在“特殊”学校接受“特殊”教育,孩子不就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接受全面、正常

的教育了吗?他们心里没底。

  而在深圳凤凰山麓一片苍郁的荔枝林里,坐落着一所特殊的工读学校:育新学校。事实上,“工读”的痕迹在这所学校已经逐渐淡化,它不是单纯的工读学校,而是集工读教育、职业教育和德育教育基地、社会实践教育为一体的机构。这条具有深圳特色、被称为“育新模式”的工读办学之路,是否仍能让“问题学生”这类特殊孩子得到特殊而有效的教育?

  [现状]

  工读教育招生难

  记者到育新学校采访的时候,恰好遇到了一位姓胡的老太太。胡奶奶的外孙现在在重庆一所重点学校读初三。已是毕业班的他天性好动,近来又沉迷上网,无心向学。孩子的妈妈是一名医生,加班频繁,无暇教育孩子。胡奶奶心里着急,前几天在报纸上看到深圳有这么一所针对“问题学生”的工读学校,于是就亲自上门来“考察考察”。

  育新是深圳唯一一所工读学校,也是目前广东省两所工读学校之一。所谓“工读学校”,在我国经过50年的发展,也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把因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而进入工读学校的学生,通过半工半读转变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而现阶段,工读学校被定位为义务教育的补充,主要职责是为家庭、学校、社会服务,接纳的是厌学和行为偏常的“问题学生”。建立于1993年的育新也是将自身的办学目标定位于此。12年来,这所坐落在深圳喧闹市区外的学校,帮助了近2000名“问题学生”甩掉了旧包袱,绝大多数初中毕业后升入普高、职高或成人中专,一部分学生参军或就业。这个月底,育新将迎来建校12周年校庆。

  育新学校团委书记杨国强陪同前来“考察”的家长,将学校里里外外看了个遍:从教室到宿舍,从操场到军训基地,从射击场到课外拓展基地。对杨国强来说,接待这样的家长已是家常便饭。不少因“问题学生”而头疼不已的家长,按图索骥一路辗转而来,在凤凰山麓苍翠的荔枝林和鲜艳的杜鹃花丛中找到了育新。

  和国内其他工读学校一样,育新一开始也面临着工读教育不好办的尴尬。育新创办初期实行封闭式管理,校园里人气不足,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不愿到工读学校来,勉强被送进育新之后,短时间内很难适应,于是经常逃跑。据统计,近年来全国工读学校数量每年以3%—4%的速度下降,截至今年6月份,全国仅存工读学校68所,且其中4所没有学生。

  学生难招,成了大多数工读学校目前面临的主要难题。而学校生源不足并非因为社会上的问题青少年数量在减少,而是一些该进工读学校的学生进不来。

  工读学校招生对象主要是一些行为有偏差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在普通中学就读,原学校也不愿接纳他们。而孩子们很多一开始并不愿进入工读学校,怕受约束。在一些家长眼中,工读学校是“坏孩子的集中营”,他们担心孩子在里面会受到交叉感染;也有家长觉得孩子在工读学校就读有失面子,因此不愿送孩子进这种特殊学校。

  [调查]

  特殊教育的价值不容忽视

  记者在育新学校采访的时候,准备送外孙到育新来读书的胡奶奶心里有点担忧:外孙性格固执,在重庆读书的时候就不愿去工读学校,该怎么办呢?她打算瞒着外孙把他“哄”过来。“那是万万不行的。”育新学校团委书记杨国强提醒胡奶奶,“对‘问题学生’的教育,靠‘哄’和‘骗’的方式起不到真正作用,甚至还帮倒忙。”而问题是,有些家长并不愿让孩子到工读学校读书。“虽然我的孩子调皮捣蛋,学习也很差,但是我还是想让他留在市区的正规学校里;班里其他优秀的同学可以给他一种压力吧。我想,学习的氛围很重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向记者坦言他的想法。

  可是,社会对这类“问题学生”又是持什么样的眼光呢?前不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10所普通中学的1000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近一半的学生不喜欢和有不良行为且受过学校处分的学生在一起。该中心法律所所长鞠青表示,让问题孩子在自然环境下得到矫正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但以目前的现实条件,要做到这一点还有困难。

  与此同时,社区矫正工作由于受到人员、场所的限制还不能完全承担起矫正不良青少年的作用。因此工读学校的特殊价值不能被忽略。

  余建南举了个例子:在一所普通学校,一个班级有50名学生,其中有两名是有偏差的,怎么办?如果老师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这两名学生身上,对其他48名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而普通学生的老师都面临着升学压力,最终老师就只能放弃这两名学生。而在育新这样的学校,初中部所有的学生都是这类学生,“所以,老师不会放弃他们。”

  “‘问题学生’不是一生下来就有问题的,他们原本天真、善良、聪明活泼,之所以出现‘问题’,其背后可能有家庭、社会或者是学校的原因。”从育新初中部的学生来看,所谓的“问题学生”,有的在学习上存在一些问题,完不成课程规定的起码目标,有的在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上存在问题和障碍,反复出现不良行为。在教育学专家看来,这些孩子大都在12—16岁,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和成长逆反期,但是,在升学竞争激烈的普通学校里,“差生”、“后进生”的“帽子”压得他们抬不起头;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的负面作用以及学校教育方法的失当,更加剧了他们的自卑、叛逆、抵触等不健康心理。

  育新学校初三2班班主任刘德怀老师曾接手了一个从平湖转来的“问题学生”,他一来就对全班声称:“在这里,我是老大,不管你是老师还是校长,我说了算。”这位“老大”经常因为芝麻小事而与学生打架,拳脚相加。刘老师和他谈心之后了解得知,这孩子从小就经常挨父亲的打,让他养成了凡事“打”字在前的想法。刘老师经常和他谈心,讲道理,后来这位“老大”再也没有打过架。

  纠正孩子们不良的习惯,这是育新老师最主要的职责之一;而事实上,“问题孩子”也能学会感恩,并且把这份感恩表达出来,这是令老师们更加欣慰的事。英语老师王清华老师班上有个叛逆的学生,好说好动好打斗,一张嘴就说粗话。王老师找他谈话,希望他多展示自己的优点,谁知道这学生不买账,直言“我没有优点”。王老师没有放弃,而是抓住大大小小的机会帮他发挥画画的特长。去年教师节,这个孩子在黑板上画了一束花,作为献给她老师的礼物。

  “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关键,就是要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品质。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也不放弃’。学校不放弃,老师不放弃,最终让学生自己不放弃,通过优化学校的校园环境,优化老师的教育行为,使学生感到在这里被尊重、被爱护、被鼓励。”余建南校长这么说。

  [理念]

  以活动教化取代枯燥说教

  而就在今年“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陈耀辉提交了一份《关于完善我市工读学校的提案》,提案中指出“恢复育新学校的特殊教育功能,并赋予学校必要的教育手段”。陈耀辉委员认为,育新学校是一所工读学校,但工读班数量不多,却在大搞军训、社会实践基地等功能,似乎“脱离了当初办学的宗旨”。

  据了解,1994年,为了适应新时期中小学素质教育需要,育新创办了“深圳市中小学德育基地”,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军训、劳动教育、法制教育、生存教育等社会实践活动;1995年9月,为更好地解决本校初中毕业生的升学、就业问题,创办了“新鹏职业高级中学”。现有教学班14个,在校生520人,其中初中部也即工读部有5个班近80人,职高部9个班400人。

  陈耀辉认为,深圳九年义务教育发展迅速,但也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在深圳的初级中学中,许多学校均存在一些辍学、退学和长期旷课的学生,对普通学校正常教育和教学工作存在很大的负面影响。他认为,工读学校就应该一心一意,发挥其应承担的特殊教育功能。

  那么,作为工读学校的育新为什么还要开展职高和社会实践活动呢?“育新已经不是单纯的工读教育了。”育新学校校长余建南提醒记者,“如今,育新已经走出一条有深圳特色的工读办学的路子,就是集工读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德育基地、社会实践教育‘三位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型的教育模式。”

  记者在育新学校看到,这里有射击馆,有飞碟靶场,有野战营,有户外拓展基地,该基地里有空中断桥、云梯攀登、“毕业墙”等多个项目。这个由市教育局投入2000多万元建立的综合德育基地,融学工、学农、军训、法制和国防教育于一体,设施齐全,功能完善,不仅是全市大中小学生轮流接受德育教育的基地,更是该校对“问题少年”开展教育治疗的一副关键而有效的“处方”。

  在校园内训练场旁边的河面上,记者看到一项特殊的装置:宽达70多米的河面上,架着3道铁索桥,这铁索桥还真是名副其实,人只能靠两手抓着铁索慢慢向前挪动,脚底下没有踏板,完全踩空;一旦抓不牢或中途承受不住,就会掉到水里。“这是给学生们安排的常规活动,学生如果没有毅力,或是信念不强,就会半途而废。”这个活动项目很受学生欢迎。

  育新的理念是:对“问题学生”,仅仅靠说教是不行的。正因为此,育新针对这些孩子开设了心理教育课堂和设计、射箭、足球等运动项目,还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以读名著、听名曲、赏名画为主要内容的“三名”教育活动。“通过活动来让这些‘问题学生’找回自信,这是我们的办学初衷。”余建南校长这样说。

  [经验]

  用放大镜观察孩子的闪光点

  那么,育新腾出精力办职业高中,是否会与“工读教育”的宗旨相违背?事实上,办职业高中也是育新从自身实际探索出的一条新路子。校长余建南记忆犹新,育新学校创办初期实行封闭式管理,校园里人气不足,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不愿到工读学校来,勉强被送进育新之后,经常逃跑。“虽然是特殊教育,但是很难想象在一个还不到100个学生的教学环境里,能够让学生改变什么;学生其实还是需要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校’。”而另一方面,职业高中的创办也是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初中毕业后的继续学习和将来的就业问题。

  事实上,很多孩子在育新接受了初中部教育之后,也不愿离开学校。3年前,一位姓宋的同学,来到育新初中部接受工读教育,今年,他考上了市内一所知名的中职学校,可是最终他却办了离校手续,重新回到育新。让他留下的理由很简单:“这里更有人情味,更温暖,就像我另外一个家,我离不开她。”

  培养一个大学生很重要,而教育和转化一个“问题学生”也同等重要。正因为此,对老师们来说,要“用放大镜观察学生的闪光点,用显微镜发现孩子的上进心,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

  即使如此,目前工读教育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什么样的孩子应该进入工读学校接受教育?如何保障“问题学生”及时入学?工读学校的职能是什么?是否可以采取一些区别于普通学校的教育方法?这一系列的“为什么”在现有的法律中都找不到明确的答案。

  据了解,目前工读学校招生实行的是“三自愿”原则,即孩子进入工读学校必须经过原校、学生本人及家长三方同意,但是现实情况是,工读学校反复做家长及孩子本人的工作,但从家长到孩子就是不点头。招生难,也使个别有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缺乏必要的管束,混迹于社会。目前,这仍是引发较大争论的话题。

  图:

  一位家长听说有这样的学校,特地赶来考察环境。何俊摄

  以前沉迷上网的学生现在上课积极发言,注意力也集中了。何俊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