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人事档案是“鸡肋”还是“鸡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8日11:11 新华网

  新华网银川12月27日电(李东梅)人事档案是一份成长记录表,对个人的政治面貌、品德作风、学习历程都有详细记载,发挥着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但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年轻人对自己的档案并不“感冒”,有的甚至认为档案可有可无。

  “现在都是聘用制了,档案还有什么用?用人单位看重的不是你的档案,而是你的能力。”宁夏某高校毕业生李立这样认为,“事实上,究竟应该怎么对待档案,我也不太清

楚,还是先找到工作再说吧。”

  目前,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才交流中心托管的人事档案有5000多份。银川人才市场的人事档案由最初不足40份,增加到1700多份,12年增长了42倍。

  “我1996年毕业后档案就一直在宁夏人才交流中心保管,最近单位要办理养老保险,才知道档案的用处,一下子交了10年的档案托管费。”市民杨先生说。

  据了解,人才交流中心档案沉睡的原因有很多,不少已就业的大学生根本没把档案当回事,有的出国留学就与档案失去了联系;还有人不愿意缴纳每年120元或180元的保管费,弃档案于不顾;企业改制、用人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失业、待业、跳槽等情况增多,导致大批档案沉睡。

  宁夏人才交流中心主任海国新说,如今的用人机制使工作岗位与人事档案之间的关系密切度削弱,加之转档手续繁琐,导致很多人在流动或工作转换中放弃档案。虽然档案的功能有所弱化,但依然有人吃了不在乎档案的亏,因为档案不在,手续不全,耽误评职称的人比比皆是。海国新说,档案是个人业绩和诚信的记载,能反映个人学识和能力水平。毕业之后,人生道路还有很长,一个人是不是人才,不仅仅是靠嘴巴上说、简历上写的,一份翔实的人事档案更能反映个人的成长经历。(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