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三无产品监管薄弱 食品安全呼唤执法到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8日11:45 黑龙江日报

  孙玫 本报记者 苏中宇

  目前三无产品充斥城乡结合部市场,商家多在自我推介食品质量,难见监管部门的认证,市民呼吁行政执法部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随着元旦春节的临近,百姓对食品安全问题格外关注。近日,记者就食品安全监管

等问题进行了采访调查。

  商家自吹自擂消费者难辨真伪

  记者近日在哈尔滨一些居民区早市上发现,许多速冻鸡类肉食到处可见在卖,多数为散货,没有明显的生产厂家和安全检疫合格证;鱼类食品也琳琅满目,但多为海鱼,个别淡水鱼自称来自辽宁。由于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发生,尽管佳木斯等地下达了禁止捕捞鱼类的规定,来自该地的同江马哈鱼块也在叫卖,这些食品没有可以安全食用的标识。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许多百姓对于什么样的食品可以放心的购买说不明白,经营者也说不清楚是否有安全检疫,也拿不出食品质量合格证,但都称自己的商品质量上乘。然而据了解,多数鸡、鸭、鱼、肠等食品是在哈市道外区批发进的货,经营者认为,批发商能卖,这些食品就应该是安全的。

  在走访中发现,三无食品多数都在城乡结合的市场,市里的早市上也有。在地处哈市香坊区省医院旁的早市上记者看到,一些散装的速冻鸡腿、鸡肝、鸡翅、鸡心等都是散进散卖的,没有卫生、质检合格单。经营者告诉记者,这都是前一段时间积压的货,现在才卖。广大的城郊结合部市场消费者收入低下决定了其购买能力较低,加上他们对于假冒食品的严重性认识不够等等,往往给贩卖伪劣食品商贩带来可乘之机。

  监管依然薄弱

  据记者调查了解,目前食品安全监管分工明确,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把关食品企业生产的源头,负责对企业的食品安全许可的审批,检查企业生产食品的质量监管;工商部门负责食品的市场流通领域的检查监管;商务部门监管食品进入商场超市的准入关;卫生部门监管食品卫生防疫证的发放,对食品卫生防疫实行检查监管职能。

  近期由于一些地方发生禽流感,及吉林石化污染松花江水等突发事件的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各监管部门对市场监管并没有到位。一些商场内的食品安全状况只是由商家在自营自销,而没有监管部门的检验证明,这让百姓对食品安全感到忧虑。

  在一些居民区的早市、夜市,由谁监管责任不明,出现互相推诿的局面。

  食品安全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哈尔滨市政府为了加大监管力度,协调各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出台了《哈尔滨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责任追究制度》、《哈尔滨市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建立了上下联动的责任体系和定期联系制度。近期,哈尔滨市专门成立了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据了解,该委员会由市质监局、商务局、工商局、畜牧局、粮食局等11家成员单位组成,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牵头管理。委员会规定,成员单位之间要及时沟通信息,对重大食品安全案件或突发事件,必须在12小时内向委员会通报。围绕落实食品放心工程的各项任务,哈尔滨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进行协调,食药监管、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建立了统一的食品监管体系,涉及生猪屠宰、肉制品、豆制品的多项地方立法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食品安全应科学监管

  哈市工商局食品处张处长说,当前农村的覆盖面太大,目前工商执法人员有限,一个管理员要负责方圆500里的监管,很难没有漏洞。在此过程中,政府必须首先加快农村乡级别食品卫生管理机构的建设,从人员培养到设备购置都应大力扶植,以保证农村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农村食品卫生管理机构还要加大执法力度,不然就等同虚设。如果放松对违法者处罚的力度,使违法者付出的代价远低于他们获得的利益,那么违法者肯定一如既往的敢于以身试法。

  黑龙江省政法学院法学专家包风才教授说,要降低食品安全风险,首先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其次,各基层执法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管理、执法到位,无论是现在所进行的食品专项整治、食品放心工程,还是其他有关食品安全的各项工作,如果基层没有很好地执行,最后都会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说,监管措施的制定和加强监管力度是必须的。而监管措施的制定,需要科学的理念做指导。

  据包风才介绍,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特别是食品工业高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物质与新技术,这些新物质和新技术的使用,改善了食品的感官质量,但也带来了食品的不安全因素,对这些新出现的问题,食品卫生法显然不能涵盖。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同时也使食品卫生法的处罚金额显得过低,对违法企业起不到威慑作用,一些不法商人根本不怕罚款,公然制假贩假。同时针对非常时期群众对食品安全的忧虑,监管部门应采取非常规举措,加强对公众公布检验报告的频度和广度,让百姓买到放心食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