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文化眼】个性化阅读:2005年5本特色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8日14:27 人民网

  又到岁末,各种盘点是轮番见诸媒体,图书界当然也不例外。而实际上,今年的出版界,整体上倾于低调平缓,并没有产生多少经典,原本无话好多说。不过在这个年代,你要出版界不炒作,那不太现实。只能靠自己有个清醒地认识和判断,保持一份超脱的态度。其实阅读是很私人的行为,更要个性化。别人喜欢的,自己未必中意,好比谈恋爱,情人眼里才出西施。因而即使一本书被外界说得天花乱缀,要是自己对此全不感兴趣,就不要去看它。

  话说回来,在这严寒的冬天,来点热闹的图书评点,为来年的书市做番预热,或许还可以激发一些读者的阅读兴趣,何尝不是好事?因而,我在这里也来说说5本还算有点特色的书,不一定热,不一定经典,但我确信,这些书都如有生命的灵魂,或有趣,或智慧,或温情,总能带给人一点收获。

  *****冷嘲热讽话当下——《退步集》

  《退步集》陈丹青著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

  

  

【文化眼】个性化阅读:2005年5本特色书
评说:《退步集》辑录陈丹青归国五年来的文字,三十余篇文章,话题兼及绘画、影像、城市、教育等多个方面。自谓“退步”,语涉双关,可理解为对百年中国人文艺术领域种种“进步观”的省思和追询。

  

  掉进中国人堆里的陈丹青,自谓“近年来是说东道西,冷嘲热讽,文字面目忒难看,说及城市与教育,则简直当众在骂街。”可是我看他的这些冷嘲热讽,颇为中的,又饶有趣味。

  书中有相当多的篇幅是陈丹青对当今城市建设的痛陈。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将城市原有的文化生态和历史记忆无情地摧毁,引起陈丹青肝肠寸断地“叫嚣”:“在今天的新上海,既看不到‘法国’,也看不清‘上海’,‘东方的巴黎’已经自我肢解了。”

  

  陈丹青的文字观察敏锐,细节刻画尤其生动,时有连珠妙语。比如有人问:知识分子在社会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陈丹青回曰:“罗兰·巴特说,知识分子是社会的渣滓。中国有的是人才,没有渣滓。”多精辟!

  

  又或问:“人生意义到底是什么?”陈丹青如此回答,“又是一个傻x的问题!——人生完全没有意义的。叔本华那本《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那么厚的一本书,就两句话:生命是无意义的,从来就是盲目的。但人生下来就的活下去,不需要问活下去是为什么?越问越空。”虽然答的灰暗不动听,但仔细想想,人生不就这样吗?努力过好每一天,想那么多干吗?

  

  陈丹青的语言,诙谐犀利,满是智者之思。看这书的时候,我一度笑翻过去,在笑中,却对生活和当下的文化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思考。

  ******守望家园的文化——《思想者独行》

  《思想者独行》冯骥才著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

  

  

【文化眼】个性化阅读:2005年5本特色书
评说:在巴黎罗丹纪念馆,有座举世闻名的雕塑《思想者》。在著名学者冯骥才看来,这尊雕塑之所以能永恒,就在于它传递出人类思想的魅力。人类社会只要还在进步,就需要思想。人类靠着自己的思想穿过一道道生活的迷雾从历史走到今天,但今天的迷雾只有靠今天产生的思想廓清。

  

  目睹了我国在急速现代化与市场化中文化遭遇的种种不幸命运的冯骥才先生,一边在为保留、抢救文化而付出强大的身体力行,一边在思考。这本文化札记,就是冯骥才最近三年来所写文化批评类文章的结集,涉及了对中国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思考以及呼号。

  

  20年来中国城市中最霸道的一个字是什么?冯骥才说,是“拆”。那面对全球性的流行文化狂潮的冲击,我们何去何从?冯骥才给的答案是,“回到我们文化的根上去,而当务之急是到民间去,抢救遗产!”看到许多历史文化正在“城改”涤荡中消失,而这至今依然被太多的人们所漠视。冯骥才为此发出呼号,“我们这个自诩为文化大国的国家,多么迫切需要更多一些虔诚又火热的文化良心”。

  

  冯骥才对中国人的文化良心的呼号,可说是当前最为彻底而又最为有力的呼号,使人不禁想起鲁迅对旧中国“国民性”唤醒所做出的呐喊。看过书后,相信富有社会良心和具有文化责任感的人们,都会自觉投身到这场保卫家园的文化战役中去。

  *****天堂就在人心里——《我们的钱媛》

  《我们的钱媛》杨绛等著三联书店出版

  

  评说:2003年,一本《我们仨》温情满人间,令无数读者心生感动。当看到杨绛遭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而伤痛无言时,读者难免要伤心落泪,又或心生好奇:钱钟书和杨绛唯一的爱女钱媛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她的一生如何?

  

  1937年5月,钱瑗来到世间,1997年3月,因病去世。在钱瑗过世7年半后,一直不能忘怀她的亲友师生,纷纷撰文回忆,描绘出一个为人正直、治学严谨、孝顺谦和、富有情趣的钱瑗。在《我们的钱瑗》序中,杨绛写道,“我们夫妇曾探讨女儿的个性。钱锺书说,‘刚正,像外公;爱教书,像爷爷。’我觉得这话很恰当。……钱瑗坚强不屈,正直不阿。钱瑗热心教书,关怀学生,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她默默无闻,说不上有什么成就,也不是名师,只是行伍间一名小兵。但是她既然只求当尖兵,可说有志竟成,没有虚度此生。”

  

  出生于书香世家的钱瑗,有世上最有学问、最有才情的父母,却从不炫耀,也不问名利,只踏踏实实做学问,兢兢业业教书,追求心灵与精神的幸福。观钱瑗的一生,短暂而又高质,古人所谓“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要义,在她身上真正实现,她无愧“知识分子——社会良心”称号。在这个时代,大学的所谓教授、博导们只要有三成能象钱媛般心怀理想,不求闻达,专心学问,努力育人,那大学何愁不能成其“大”也!

  

  钱瑗说,“人其实很了不起,天堂就在心里”。在这喧嚣的时代,有感于对这样一个高贵灵魂的崇敬,看完书后的一个黄昏,我偷偷地跑进北京师范大学,寻觅到那棵洒落过钱媛骨灰的雪松,遥祭钱瑗:“你在天堂还好吗?虽未谋面,你已永存我心。”

  *****科学与宗教之思——《天使与魔鬼》

  《天使与魔鬼》 [美]丹·布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评说:丹·布朗的《天使与魔鬼》,真是一本“该死”的书!我被它吸引的熬通宵,不读完

【文化眼】个性化阅读:2005年5本特色书
它我根本睡不着。

  

  在丹·布朗的笔下,科学家维特勒刚制造出一种强大的能量“反物质”便惨遭杀害,线索只有一颗被挖走的眼珠和胸口烙印的神秘“符号”;而足以摧毁任何城市的小瓶“反物质”被盗,24小时后将爆炸,这天恰好是天主教老教皇辞世后新教皇选举日。卷入其中的符号学专家兰登,发现传说中天主教的死敌、神秘组织“光照派”又重现江湖,一场灾难即将发生……。

  

  巧合的是,在小说风靡之际,4月2日,天主教教皇保罗二世去世,这和小说里的故事是偶然巧合还是暗含隐喻……?科学与宗教,人性与神性,谁是魔鬼?谁是天使?人类在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持二者的平衡,以避免危机?这确实令人深思。

  *****探索生命的神秘——《镜子的历史》

  《镜子的历史》 [美]马克·彭德格拉斯特著中信出版社出版

  

  评说:这是世界上第一本全面介绍镜子的历史的社科读物,内容涉及天文学、艺术、哲学、

【文化眼】个性化阅读:2005年5本特色书
考古等各个领域。

  

  镜子里空无一物,却与神秘、宗教、科学、商业和艺术结缘。作为人类,照镜子反映的是我们自己矛盾的特性。一方面,我们想看清事物的真实面目,想探索生命的神秘之处;另一方面,我们又想让神秘的东西保持神秘。我们渴望获得确切的知识,但是同时又陶醉在想象、幻觉和魔力之中。了解镜子的历史,或许能让人类能突破自恋和自卑的迷障,在镜子中照出真实的自我和宇宙。

  

  “镜子:无人能知晓,却告知了你的主要特性。”德国诗人雷纳·马里亚·里尔克一语中的。在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魔幻小说里,厄里斯德的镜子向我们展示了“我们心中最深切、最迫切的欲望”。而镜子的历史告诉我们,我们在镜子中能看到什么,取决于我们把什么带到镜子跟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