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访谈实录:李付广谈“转基因抗虫棉技术与食品安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8日16:51 人民网

  

访谈实录:李付广谈“转基因抗虫棉技术与食品安全”

  12月28日下午1:30―3:00,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李付广研究员做客人民网环保论坛,就“转基因抗虫棉技术与食品安全”话题与网友进行了交流。

  >>进入环保论坛视频

  回顾:喻树迅 毛树春 崔金杰

  [主持人人民日报教科文部主任记者蒋建科]: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今天是我们国产转基因抗虫棉与自主创新系列访谈的第四场,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李付广研究员。[13:39]

  [主持人人民日报教科文部主任记者蒋建科]:李付广研究员从事转基因抗虫棉的基因合成部分,从基因转入一直到品种筛选,在转基因这个科研链工作的跨度比较大,欢迎网友多提问题,希望李所长能从转基因科研链方面给大家科普科普。[13:43]

  [主持人人民日报教科文部主任记者蒋建科]:据您了解,1992年棉铃虫对棉花的危害究竟严重到了什么程度?[13:44]

  [嘉宾李付广]:我国是一个产棉大国,美国、中国、前苏联三个国家中,中国棉花总产量排在第一位,棉花在我国经济生活具有很高的地位。2005年我国棉花创汇将达到1160亿美元。棉花在国民经济中地位非常重要,但是1992年我国黄河流域爆发了史无前例的特大棉铃虫灾害,灾害到了什么程度了呢,一般情况下,棉农喷农药三次足以解决问题,但是从1992年起,老百姓种一季棉花要打农药20多次,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同时也不能保证棉花丰收丰产。[13:48]

  [嘉宾李付广]: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我国主要产棉省——河北省,棉铃虫爆发之前,皮棉的亩产量平均在100斤以上,但是由于棉铃虫的危害,当年的棉花亩产量只有20多斤,棉铃虫的危害严重程度已经到了所有农药对棉铃虫都丧失了作用的地步。我们作为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我国唯一的棉花研究所,育种家、植茎学家当时都没有办法解决棉铃虫问题,在不得以的情况下,为了保持育种材料能够正常使用,所长号召所有工作人员,全部下地,到地里一棵一棵棉花地找棉铃虫。当时一个老专家就找了20来个棉铃虫,拿回去给鸡吃,棉铃虫是活的,但是鸡吃了这些活蹦乱跳的棉铃虫后,鸡却死了。[13:50]

  [主持人人民日报教科文部主任记者蒋建科]:咱们搞的转基因抗虫棉,转的基因是从哪里来的?又是怎么合成?然后转到棉花的什么部位去?[13:51]

  [嘉宾李付广]:现在转基因抗虫棉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最主要的类型是转入杀虫基因。这种细菌即苏云金杆菌能产生一种蛋白质,这个蛋白本身是没有毒的。因为人和动物的胃是酸性的,如果人和动物吃了以后,会逐步分解成氨基酸。所以科学家在选择转基因抗虫棉技术时是经过了充分的考虑。所以转基因抗虫棉是绝对安全的。[13:52]

  [主持人人民日报教科文部主任记者蒋建科]:棉花收获之前,抗虫基因毒蛋白已经消失了?[13:53]

  [嘉宾李付广]:不能这么说,消失的是毒蛋白,毒蛋白严格地说是通过基因稳定遗传的,基因本身不会消失。这个转入的基因在棉花体内每一个部位都能够表达的。但是棉花的苗期和蕾期,BT基因在棉花体内表达量是比较高的,到后期的时候,表达量随着棉花的生长,棉龄的提高,BT毒蛋白含量会逐渐降低,随着毒蛋白毒性降低,抗虫性有所减弱。[13:53]

  [主持人人民日报教科文部主任记者蒋建科]:今天纠正了一个概念,转入的基因不是挥发掉的,基因是可以稳定遗传的。你觉得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培育的关键是什么?[13:54]

  [嘉宾李付广]:目前有在转基因抗虫棉有知识产权的只有两个国家。一个是美国(孟山都公司),它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另外一个是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爆发棉铃虫危害以后,美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比我们领先一步,如果用时间段来算,大概领先2、3年。[13:54]

  [嘉宾李付广]:为什么我们国家也同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虫基因?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美国抗虫棉在中国市场上占有非常大的份额,而中国抗虫棉市场份额比较小,一个主要原因是起步晚,另外,当时我们虽然拥有自己的基因,常规技术在世界上具有领先地位,但是我们的转基因技术并不是特别过关。在2000年,美国的转基因就已很有规模,一年可以有一万多个转基因植株备选,我国这个时期仍然处于实验阶段,一年只有几十棵转基因植株。美国转基因植株选择范围非常大,这个不行,那个肯定行,而我们因为材料有限,如果这几十棵都不行,还要经过一系列的杂交育种,才能选到满意的品种,和美国相比,就会延误时间。在初期,转基因的技术、规划程度限制了我们培育的速度和进展。经过这么多的努力,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我们现在已经建立了规模化转基因体系,基本上,一般每年能保证一万棵左右转基因植株备选,在目前在转基因科研能力方面,我们可以与美国公司相媲美。[13:56]

  [主持人人民日报教科文部主任记者蒋建科]:国产转基因抗虫棉发展非常快。您觉得这里面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13:56]

  [嘉宾李付广]:国产转基因抗虫棉发展迅速,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我们国家有关部委,如科技部、农业部、发改委、财政部对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的发展研究非常重视,先后从各种方面支持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工作。另外,美国抗虫棉是美国一个大型跨国公司操作的,如果我们国内任何一家单位,包括转基因上游、中游、下游任何一个研发单位,如果想与国际跨国公司这样实力强大的公司进行抗衡,可以说国内没有哪个单位具备这个条件,但是通过国家的支持,以棉花规模化转基因技术平台建设为纽带,把我们国家上游、中游育种单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双赢、互利的基础上,相互尊重知识产权,把国内的有关单位整合起来,形成一个联合体,无形中就把国内相关研究人员的力量全部集中在一起,这就是我们国家这几年为什么转基因抗虫棉发展速度比较快的原因,目前我国转基因作物研究已经达到了跟美国相当的水平,而杂交棉、抗虫棉已经超过美国的研究。[13:58]

  [主持人人民日报教科文部主任记者蒋建科]:目前,各单位年底都在搞总结,据你现在了解的情况,能不能总结一下我国转基因抗虫棉在生产利用方面的最新情况?[13:58]

  [嘉宾李付广]:我国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应用转基因抗虫棉的,虽然较早些时候,我国也有这方面的研究,但是总体来说,我们起点比美国落后了两三年。抗虫棉在我们国家大规模应用是1997、98年的事情。1997年美国跨国企业孟山都公司和岱棉公司联合在中国的河北省、安徽省这两个省份分别建立了冀岱棉公司和安岱棉公司,因为这两个公司综合性非常不错,第二年,也就是1998、99年的时候,美国抗虫棉就已经在我国抗虫棉市场中占有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达到了90—95%。在这种情况下,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中国农科院棉花所等上、下游单位紧密合作,在各个省棉花研究所的参与下,很快推出一系列转基因抗虫棉。到2003年,我国国产抗虫棉占到市场份额的50%以上,2004年4500万亩抗虫棉中,60%是国产抗虫棉,到2005年将近70%是国产抗虫棉,所以这几年国产转基因抗虫棉发展速度比较快。[13:59]

  [主持人人民日报教科文部主任记者蒋建科]:您感觉到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生态效应,经济效应怎么样?[13:59]

  [嘉宾李付广]:转基因抗虫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是非常显著的。根据中国农科院以及他们在山东、河北、山西、江苏等省的调查,种植转基因抗虫棉通常可以减少农药用量80%以上,可以有效降低棉花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成本,每亩地可减少投入60、70块钱。如果加上劳动强度减少带来的用工减少,每亩地节省100元左右。另外由于抗虫棉对棉铃虫有抗性,农药用量大幅度减少,可以减少农药对土地和棉花的污染。自从大规模种植抗虫棉以后,农民防治棉铃虫过程中中毒事件降低了80%,仅棉花一项,每年可以少用农药大约1-1.5万吨,相当于我国化学农药实际用量的7.5%。[14:00]

  [主持人人民日报教科文部主任记者蒋建科]:您在中国农科院工作,后来为了国产转基因棉的研究到了安阳工作。北京的工作条件肯定好一些,你到那边工作之后有什么想法?你为什么要到那去?[14:00]

  [嘉宾李付广]:如果说生活方面,目前我们国家像北京这样的城市生活条件远远好于地方,为什么要去安阳呢?安阳位于冀、鲁豫交界的地方。这个区域非常适合棉花、小麦、玉米、大豆的培育工作。这就是棉花所为什么建在安阳的原因之一。至于我为什么选择这个地方?首先,我个人比较喜欢农业,我一直从事棉花的种植培育工作。中棉所几代专家为我国的棉花产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要说生活条件确实是差一些,但是中棉所几代专家在这个地方奋斗了几十年,推出了一系列棉花新品种,有好几个品种获得了国家一等奖,中棉所获得了三个国家进步一等奖。这在棉花界是绝无仅有的。说明中棉所这里有着非常好的传统精神。同时在人才利用上,中棉所在全国的棉花界也是一个表率,我们对人才特别重视,能够让每个人的积极性和优势都能够发挥出来,在这里工作,不怕你有水平,你的水平越高发挥得越好。不管是处在什么位置,什么层次,都能让你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对科技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环境,想安心搞工作是不现实的。[14:00]

  [嘉宾李付广]:还有,所里面也非常注意知识分子工作和生活环境条件建设。这几年来生活条件、工作条件都有很大改善,原来我们所都在农村,孩子上学基本上都没有保障,小学还凑合,当时很多骨干到了30-40岁就选择离开,很多同志说,我可以奉献我自己,但是不能奉献出孩子,现在工作条件改善了,孩子上学条件也改善了。大家没有后顾之忧了,工作比较轻松。[14:01]

  [主持人人民日报教科文部主任记者蒋建科]:这几年你个人在这些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14:01]

  [嘉宾李付广]:很难说我取得多大成绩,在转基因方面,开始我一直从事棉花组织培养,后来转基因技术在国际上蓬勃发展起来了,于是我们开始跟踪国际前沿。刚开始难度很大,做起来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我们终于赶上来了。1997-98年是最困难的时候,那个时候生活条件工作条件都不大好,个人没有一定的理想和追求其实是很难支撑下来的,就在这个时候,我们这个研究团队发挥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把很多节假日都停了,用于探讨为什么我国转基因落后了,我们参照国外的科普研究,结合自己国家适合的品种,参考我们国家的转基因抗虫棉程序,发展了自己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这个品种转基因效率比国际上报道的效率要高。初步探索成功后,我们建立了棉花转基因技术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们每年可以获得八千到一万棵转基因植株,保证了棉花育种家和转基因专家的需要。[14:02]

  [主持人人民日报教科文部主任记者蒋建科]:有这么一个说法,发展转基因作物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14:02]

  [嘉宾李付广]:这个问题非常好。1999年,世界人口已经达到60亿,而且现在全世界每年以8000多万的人口速度在递增,预测到2025年世界人口将达到20亿。其中大部分增加的民众在发展中国家,这对人类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提出了挑战,怎么保证人们有一个充足健康的食品来源。这就对现代的传统农业提出了挑战,传统农业已经发挥到了极限。随着人们生活的增长,人均耕地从1961年的0.44公顷,已经降低到1997年的0.26公顷,如果人口再膨胀,人均耕地面积将会更少。[14:03]

  [嘉宾李付广]:这样的发展趋势,就给我们提出挑战。要满足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改善环境问题,提高作物的产量是必然的结果,改善作物的品质也是一个必然的方向,这些方向要想改变,仅靠传统的育种技术是难以实现的,转基因技术为实现这些目标提供了技术保障和后盾。转基因技术被国内外专家誉为第二次的世界革命。[14:04]

  [主持人人民日报教科文部主任记者蒋建科]:目前国际上转基因植物是什么情况?[14:04]

  [嘉宾李付广]:目前转基因植物总体应用主要是涉及到以下几个作物,转基因大豆、棉花、玉米、油菜。但是大豆占转基因作物的60%左右,其余几个作物持续增长,转基因大豆在2003年种植面积达到4800多万公顷,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的60%,转基因玉米占到23%左右,转基因棉花占11%左右,其次是转基因油菜,大概占6%左右,其他的转基因农作物多数处于实验阶段。[14:04]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