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国外媒体心平气和报道上海 每月两三百篇很少非褒即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8日19:16 东方网

  从2004年开始,在海外媒体掀起的一轮“中国报道热”中,上海又以其独特的魅力,为众多国际主流媒体所津津乐道:《时代》周刊亚洲版推出题为《上海的变迁:东方融合西方》的专题报道;《卫报》对上海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采访,并称上海之行是“英国主流报纸迄今对中国城市最高调的一次采访”……而70多家驻沪外国新闻机构的庞大数量,足可说明世界对上海的关注。

  “尽管海外媒体对上海的报道很多,但大家所了解到的,还只是一些零零碎碎的印象。他们对上海的日常报道是怎样的?我们并不清楚。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一年前,我们与国外专业媒体测评公司合作,以二十多家国际主流媒体(欧美为主)当月针对上海的报道为基础,进行测评分析。同时,我们自己也做了两年的‘国内主流媒体看上海’测评,进行对照,以期给出一个长期的全景式描绘。”

  谈到为何要做“国际主流媒体看上海”这件事,上海图书馆副馆长缪其浩研究员娓娓道来,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的副所长。无疑,这两项职务在一定程度上是其开展这项被他视为“非常有意义的工作”的资源优势。

  “更多理解,更为客观”

  国际主流媒体对上海的报道量有多少?赞扬的多,还是批评的多?这是令人感兴趣的话题。

  “一年测评下来,我们发现,目标媒体每月报道上海的文章稳定在200-300篇之间。横向比较来看,对上海的报道排在北京之后、全国其他省市之前。在所跟踪的国际主流媒体中,最关注上海的是美国媒体,约占到所有报道量的四成。”该测评负责人——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信息咨询与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汉栋研究员表示。

  不过,尽管海外媒体每月提到上海的次数很多,但标题中出现“上海”,即关于上海的专题报道不过一二十篇。

  尽管西方媒体报道上海时,仍然带着自己的价值判断,但很少使用非褒即贬的简单二分法,尤其是持偏见、消极、怀疑、专挑毛病等倾向的国际主流媒体更为鲜见。除了极个别月份,85%左右是中性评价和报道,10%是正面评价,负面的只占5%左右。总的看来,国际主流媒体是抱着“更多理解,更为客观”的报道态度。

  经济类报道最多

  国际主流媒体对上海的哪些方面最感兴趣?“测评分成4个主题:上海政府、上海的金融、上海的产业和上海的文化”。王汉栋说,“金融和产业,即经济类报道是大头,这也与上海的城市定位——全国经济中心城市相吻合。而且,在所有的正面评价中,经济类报道的比例最高。”

  以今年9月的测评报告为例,目标媒体共提及上海363次,其中,上海政府和上海的文化分别被提及105次和87次,金融和产业被提及171次,占到总提及次数的近一半。

  此外,金融和产业所获的正面评价最多,超过了全部正面评价报道的一半。在其他月份的报告中,这两个特点同样能够反映出来。

  显然,与媒体所在国或国外有关的选题更能吸引国外主流媒体的视线。比如,花旗银行与浦东发展银行达成合作协议,德意志银行与另一家欧洲金融机构共同购买华夏银行15%的股份,越来越多的欧美公司在上海设立分支机构,上海的国际航线不断增加等,这些都是热点话题。

  为上海提供了解自身的新角度

  为使测评更具价值,报告从一开始便将负面报道要点单列出来。“正在走向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需要听取这些比较负责任的海外媒体的批评和建议,看他们批评什么,怎么批评,提出了哪些建议,这样,就可以使我们更客观和精确地了解自身,进而获得对发展的全面认识。”缪其浩说。

  从负面报道的内容来看,与国内媒体差别不大。比如,海平面上升、交通拥挤、上海人口负增长及老龄化、上海商务成本过高及房价问题等。但有些是我们关注不多的,比如,由于大量假冒的车载GPS地图,许多驾驶员在上海开车时会迷失方向;假货损害了上海的城市形象;千篇一律的旅游纪念品让外国游客不满等。

  “当然,长期追踪更能说明问题。下一步,我们考虑适当调整样本数量和加强对重大事件的专项测评,比如增加对日本媒体的关注。”缪其浩说,“现在,每期测评月报都会供上海市有关部门参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