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承受高油价之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9日10:02 南方日报

  高油价只会削减企业利润的空间,尤其是高能耗企业的利润空间。不可能转移到消费者身上。原因是在供大于求的大环境中,谁先转移就意味着谁先倒闭。

  “如果明年油价还要继续涨,可能就没有办法干了。”这是在北京开了5年出租车吴先生最担忧的事情。他告诉记者:“今年油价上涨了4次。90号汽油从年初的3.17元/升涨到了3.99元/升。而这辆车每天要用40多升90号汽油,每升涨0.82元,就意味着每天要多付32元

油钱,每个月油费开支一项就增加了将近1000元。”

  油价在2005年的舞台上可谓出尽了风头。从1月份的每桶42.12美元一路狂飙,最后达到了8月29日每桶70.80美元的历史顶峰。油价的这轮“金蛇狂舞”令所有人都大跌眼镜。明年油价的升势能否减缓?这个问题几乎全世界都在关心。

  涨涨跌跌争论不休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李向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明年全球的石油需求会略有下降。原因是,明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会略有降低,这将会使全球石油供需矛盾略有缓和。

  “油价在这个季度和下一季度会降到每桶45美元的水平。”里昂证券(亚洲)董事总经理、证券战略家克里斯托弗·伍德认为,油价不久就会回落。

  但是,石油输出国组织却不这么认为,对于明年的价格他们依然是信心十足。各国能源部长在出席12月上旬的科威特城会议时,反驳了市场有关石油需求及油价将于明年初大幅下降的预期。

  他们表示,中国在全球消费中所占份额不断增长,美国经济增长强于预期,同时一些炼油厂将因维护原因暂时关闭,这意味着,即便欧佩克继续将产量保持在每天3000万桶(25年来的最高水平),油价也仍将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同样,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也预测,2006年原油价格仍将居高不下。他们估计,作为原油价格指标之一的WTI(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2006年的平均价格估计为每桶55—60美元。而2005年1—11月它的平均价格为56.5美元。

  社科院工业研究所副所长史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如果没有个别意外事件的发生,油价应该不会有大的波动。她认为,目前情况下,石油的供需是基本平衡的。影响石油价格的主要是一些意外的和偶然的因素。但是未来一段时间,如果供需关系绷得紧的话,意外事件的发生就有可能造成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

  油价会否攀升依靠发达国家干预

  “目前,全球经济中的任何一个偶发事件都有可能成为油价投机的理由。”李向阳告诉本报记者,目前的油价上涨是基于供求失衡的市场投机结果,未来油价的走势将取决于投机势力能否得到有效遏制。

  8月29日,飓风“卡特里娜”横扫美国主要产油区墨西哥湾。受此影响,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创出70.85美元的新高。9月2日,国际能源机构26国一致同意在30天内释放6000万桶原油储备以干预油价。此后,油价快速回落,一直在60美元左右徘徊。

  由于发达国家是世界石油市场需求的主体,所以遏制投机势力只能依靠发达国家的联合干预。李向阳告诉记者:“但是,只有当石油价格上涨真正危及到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时,石油市场上的投机势力才能得到有效遏制。”

  迄今为止,油价上涨并没有对发达国家经济带来实质性的危害。无论是通货膨胀率还是经济增长都还处在正常状态下。而且,世界石油工业的中下游业务基本上是由发达国家的企业所控制的,他们从石油价格上涨中获得了巨大收益。李向阳说,这就是为什么发达国家还缺乏联合干预动力的原因。

  高油价正在完成将国际资金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的使命。油价的大幅上涨,把收入从消费者转移到生产者手中。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40美元的涨幅相当于每年有1.2万亿美元从消费者转移到生产者。从石油进口国转移到石油出口国的收入为每年7000亿美元。仅欧佩克成员国就获益多达4000亿美元。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经济师牛犁也撰文指出,对中国来说,石油是中国单一商品最大的逆差项目,2004年逆差就达350亿美元,今年预计将在550亿美元以上。

  在他看来,涨价因素明显增加了中国的外汇支出。据估计,今年中国将进口原油约1.3亿吨,约合10亿桶。如果按照每桶油价将上涨15美元左右,全年外汇支出就要多支付150亿美元。也就是说,单纯由于涨价因素,相当于120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国民财富将转移到产油国和国外石油巨头手中。

  高油价之痛从上游延伸至下游

  高油价不仅使我们流失了1200亿元人民币,还渗透到了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模型测算,2005年国际油价上涨将导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减缓0.5%—0.7%,国内消费价格指数上涨0.8%—1.2%,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涨3.2%—4%。

  “高油价带来的通货膨胀其实远比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得多。”北京大学的一位经济学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忧心忡忡地表示,由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存在严重的过度竞争,以及国家或多或少地对原材料价格进行管制或补贴,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传导的速度比较慢,延长了通货膨胀到来的时间。

  中国石油大学的一位专家也认为,高油价将会加大国内通胀的压力。虽然这一部分由于种种原因在国内没有完全释放出来,但是随着国内成品油价格体系的完善,高油价最终的结果需要中下游企业承担。

  李向阳却认为:“由高油价带来的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在中国不大可能出现。”高油价只会削减企业利润的空间,尤其是高能耗企业的利润空间。不可能转移到消费者身上。原因是在供大于求的大环境中,谁先转移就意味着谁先倒闭。

  对此问题,牛犁的观点是,高油价的影响已经消化了一部分,但此后会持续由上游转到中游,从工业制造品到消费品行业,“这个过程可能滞后一年到一年半左右。”

  其实,这种现象在今年已经有所显现。有些企业由于无法转移不断增加的资源价格的成本,造成了大量亏损。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纤行业、建材行业、电子通信行业等行业利润下降明显,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则整体亏损。

  对于如何缓解高油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李向阳认为:“减少高油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目前来说很困难。不是说做就能做出来的。”至于大家经常提到的石油期货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期货市场的操作能力以及人员的配备都不能马上到位,这需要一个长期的经验积累。其次,节约资源、降低能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需要依靠技术进步以及大量的资金投入。李向阳告诉记者:“短期内只能承受。很难找到减缓油价影响的一个有效手段。”

  本报驻京记者吕天玲

  实习生刘丽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