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个体户“借”停业超市卖地摊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9日10:18 大洋网-广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毕征)“结业转制清仓大甩卖”,记者昨日路过芳村地铁口时发现,附近一家停业已久的“岛内价”超市又重新“开张”了。在这个上下两层、营业面积上千平方米的超市里,人头涌动,商品也是五花八门,看来打折商品引来了好人气。可这个场面总让人觉得有些不对劲,经观察走访,记者终于看出了一些“端倪”。

  疑点多多:超市存货怎会“三无”?

  这个“超市”的入口上方是一个巨大而醒目的“岛内价”招牌,与其他尚在正常开业的“岛内价”连锁店并无二致,可里面的陈设布置却让人有些似曾相识,“怎么那么像路边的一元商品店”?举目之处都是“至抵”、“至平”、“超低价”、“清仓甩”的大小条幅,货品的摆放也很随意,而且售货以及销售人员并没有身着统一的工作制服。

  记者看到,超市内出售的袋装泰国米外包装袋上,根本找不到具体产地的标注;标明“冷冻区”的卖场却卖起了小家电;玩具柜上的玩具也存在标识模糊、做工粗劣的问题。

  可这一切似乎并没有影响人们的购买热情,在一个临时设立的简易收银台前排起了长队。一位买了一堆锅碗瓢盆的阿婆似乎很为抢购的“战果”感到兴奋,她告诉记者:“这里停业以前卖的都是正牌货,现在清仓处理好抵!”记者问道,“您就不怕买到过期货吗?”阿婆不以为然:“我买的都是日用品,又不是吃的,怕什么过期?”

  对话店员:是谁在打“擦边球”?

  带着重重疑窦,记者与一位卖场里的营业员搭讪:“怎么好多商品在以前的岛内价里没见过?”对方答非所问:“清仓嘛,都是库里的存货。”记者追问:“那怎么有的货看起来不太正规?”对方似乎有所警觉,不再搭腔。

  记者无奈只得转向靠近入口的一位营业员,单刀直入地问道:“这些真是岛内价的存货吗”“你说是就是啦!”对方这样回答。“你们是岛内价的员工?”记者继而问道。谁知对方竟反诘,“我们又没自称岛内价。”“那你们为什么要在岛内价的招牌下打上‘结业转制清仓’的广告,这不是误导吗?”对方开始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它。

  真相大白:个体户临时租场卖货

  见问不出结果,记者只得另想主意。走出店外,记者赫然看见超市楼顶上悬挂的一幅“旺铺招租”广告横幅。记者照着上面的电话以“求租者”的名义打了过去,对方承认就是该超市卖场的业主,并开出了租金加码。记者试探着问道:“那里以前不是一家岛内价吗?”对方笑道:“受家谊破产风波的影响,这家店早就关门停业,不做了!”记者进而发问:“那现在在里面卖货的又是什么人呢?”对方对此解释道:“都是个体商贩临时租了场地卖自己的货!”至此,真相大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