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线21时即收车短期难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9日10:30 南方都市报

  针对运营三天来市民疑问及反映不足之处,地铁公司集中回应

  新线21时即收车短期难改

  地铁新线开通

  地铁三号线首段、大学城专线(试验性工段)已于26日开通,市民表现出极大兴趣,纷纷前往乘坐观光。在对新地铁、新列车充分肯定的同时,乘客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反映新地铁的一些不足。昨天,地铁公司对几个集中的问题作了解答。其中针对市民反映“新线收车太早,与一二号线衔接不上”表示,新线短期内难与一二号线同步运行。

  1站点标识为何超前

  答:如果现在只按照首通段的里程来标识,三号线到明年底全线建成开通时,首通段每个车站的标识板都必须拆掉重新安装,一是会对乘客候车造成不方便,二是会对地铁的安全运营造成一定的影响,三是经济投入较大。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新开通的两条线路,各车站的线路导向系统中起点站和终点站都是以最终全线建成后的名称来标识。

  2乘车间隔能否缩短

  答:地铁的列车不同于一般地面交通工具,可以买现成的产品。地铁列车的生产速度赶不上广州地铁的新线建设速度。

  三号线首通段和大学城专线(试验性工段)在车辆紧缺的情况下开通试运营,目的是为了满足市民对早日建成开通地铁新线的渴望,为市民出行提供更大便利,尽早解决大学城15万师生方便快捷地来往于市区。开通后,我们将会根据新车到货时间和调试的情况及客流的需求,逐步调整行车间隔。

  3东站乘车为何复杂

  答:三号线的广州东地铁站上面有地铁一号线和广州火车东站,为了保证一号线和火车站列车的安全运营,受客观条件所限,只能采用深埋设计(三号线东站的埋深达到近40米,因而扶梯比较陡,换乘通道比较长)。在东站乘车时,请乘客留心观察导向标识,或向车站工作人员寻求帮助。

  4站台时钟何时启用

  答:按照设计,这两种显示内容都会在站内新增的PIDS(乘客信息服务系统)的液晶电视屏上显示,目前这两种功能正在调试中,到明年年底乘客就可以在PIDS上看到列车进站的信息了。

  5新线为何早早收车

  答:新开通的线路尾班车时间定在21时左右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车辆少,目前运营服务水平主要是受供车条件制约,二是首通段刚开通,车辆设备、信号设备、供电设备等还需要通过试运营进一步调试,此项工作需要持续一段时间;除此之外,每天21时收车后,三号线首通段和大学城专线(试验性工段)还要利用夜间的时间对隧道结构、隧道内的机电设备加强检修,以确保第二天运营的安全有序。因此,三号线和大学城专线(试验性工段)的运营时间在短时间内无法与一、二号线同步。我们已考虑在车辆到货数量增加及设备功能完善后,逐步延长新线的运营服务时间。

  6车内广播为何声小

  答:考虑到新线开通初期客流不会很大,现在列车广播词的音量是新车在调试中根据一般载客量下乘客听觉舒适的音量分贝数设定的,如果按照超载时的分贝数设置,当列车乘客少的时候,报站声将显得非常刺耳,让人感到不舒服。所以在乘客爆满,人声比较嘈杂时,广播的声音听起来就会比较小,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7开门方向为何不一

  答:地铁车站及区间两端根据地质的不同也采用了不同的施工方法,采用明挖法的车站一般是侧式站台,采用暗挖法的一般是岛式站台。因为站台的设计不一样,所以车门开启的方向也不一样。我们会尽快考虑补充下车的广播提示。

  8为何只有三节车厢

  答:按照三号线的客流预测及设计规划,运营初期为小客流,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三节编组的列车投入运营,既可以降低运营成本又可以增加相应行车密度,保证服务质量,即:小编组、高密度模式。等将来客流增加后,三节编组的列车就可增加为六节编组(将两列3节的列车连在一起),整列车的长度就与站台的长度一致了。

  9车与站间距为何宽

  答:因为一号线列车的车门是气动内藏门,二号线为电动外挂门,三号线和大学城专线(试验性工段)列车的车门是塞拉门,根据车辆设计的不同,为了满足车辆限界的要求,所以新线列车与站台间的空隙比一、二号线稍大。

  采写:本报记者邓恒实习生苏随萌通讯员常青张漫雪

  图:

  地铁工作人员指引乘客上车。三号线列车只有三节车厢,运力有待提高。本报记者谭伟山实习生罗林梅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