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类家庭”供养孤寡老人模式值得推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00:07 红网

  让散居的孤寡老人自愿组合成家庭,政府为他们集中建房,让他们共同安度晚年,这不仅缓解了政府为每个孤寡老人单独建房的压力,还便于民政部门集中管理和帮扶。更为重要的是:老人们从此不再孤单,生活上的相互照料让他们重新体会到了亲情与温暖。自2004年在贾峪镇试点的“类家庭”供养孤寡老人模式已在郑州市荥阳逐步推广,目前荥阳已组建23个这样的家庭,上百老人过上了大家庭生活。 (2005年12月29日《郑州晚报》)

  荥阳市民政局局长张金海告诉记者,政府发给“类家庭”中老人每年每人1000元的生活费,村、组每年再补贴每人200元,老人的承包地由组长负责转包出去,保证每人每年收入300斤小麦。就医问题采取“小病村负责、大病乡负责”的原则,“这种形式既降低了管理成本,又便于老人相互照顾、相互交流,提高了生活质量。”

  笔者为荥阳市民政局这种人性化的举措叫好!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和完善,资金的短缺、人力的匮乏,常常使许多孤寡老人及其他需要救助的群体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服务和帮助。即使有机构或个人能够提供一些有限的物质帮助,却也无暇抽出更多的时间来给孤寡老人以精神上的抚慰。孤寡老人在忍受贫困折磨的同时,也同时在承受着孤独感失落感的折磨。心理学研究表明,精神生活单调匮乏,与外界社会交往少,长此以往,容易出现心理疾病。这对本来就处于弱势的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荥阳市民政局的“类家庭”供养孤寡老人模式使老人们走出孤独,重享家庭温暖,对其身体健康是大有好处的。互相照顾、互相帮助,切实解决了孤寡老人的实际困难,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得民心顺民意的“温暖工程”。

  另外,孤寡老人的供养照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没有一个适当的方式方法,要么工作人员不堪重负,要么经济支持难以为继,都会导致此项工程的夭折,而这种状况是人们所不愿看见的。“类家庭”模式让工作人员便于照顾和管理,还大大缓解了财政压力,集中建房,房子所有权属于政府,老人们可以无限期居住,并且可以循环不断地使用下去,从长远解决了贫困人口的住房问题,使这项工程向良性方向循环,成为一种长效救助机制。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是每一个公民的良好愿望。荥阳市民政局的“类家庭”供养孤寡老人模式无疑为饱受诟病的社会救助制度闯出了一条新路子。这种新思路,对其他各项社会救助制度也具有借鉴意义。譬如,10多年后,中国将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这个问题对社会安定、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不容低估,因此,养老问题不容回避、也回避不了。另外,人们对贫困差距过大状况的不满,也把贫困人口的救助问题提上了日程。荥阳市养老新模式带来的新效应有目共睹,这种模式能否在各地推广、让更多的老人免除后顾之忧?人们拭目以待!

  (稿源:红网)

  (作者:成蹊)

  (编辑:潇湘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