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如果每份报纸都为我们呼唤爱(农民工生存状态备忘录第6档)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03:16 人民网-江南时报

  编者按:本报近期关于农民工的新闻报道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其中,民意版所组织的“农民工生存状态备忘录”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虽然关于农民工的新闻已经很多很多,尽管关于农民工的话题也已越来越多———但是每一次回到这个主题上来,都在告诉我们一个常识:关注农民工就是关心我们自己。今日本报“农民工生存状态备忘录”系列似乎转了一个圈,无锡读者孙维国再次发来挂号信,对本报表示了一个普通工人的感谢(因故略删改),尽管信中颇多过誉之语,但来自读者的真情告白定能促进我们继续保持一贯关注民

生的传统。同时,张家港读者曹乾石的来信,关于农民工因“亲子鉴定”引发家庭危机的讨论,以及关于部分高危人群生理健康的访谈,都说明了对农民工的关注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而这些必将促进社会的和谐。后天即是2006年元旦,尽管来自矿难、欠薪等悲剧色彩的词汇使得太多的人命运未卜,我们仍然祈愿民工兄弟,2006平安……

  编辑同志:

  打开12月23日的江南时报,看到我于19日投书贵报的“诉苦信”被全文刊发,激动之余,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动之情在内心暖暖涌动奔流。说句实话,信投出以后我并没有抱太大希望,心想,报社一天到晚不知要收到多少封信,而所写之事又是“老生常谈”,编辑老师会采纳吗?会不会又重蹈覆辙?更何况语言组织得也不一定通畅,错字别字更是难免,种种疑问使我并没有怎么“重视”这件事。但事实证明我错了,贵报不但全文登出我的来信,而且还配发了“编辑手记”,呼吁社会上的人,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心我们农民工。这怎不令我感动?

  其实相较于那些居无定所、整日流动的农民工,我们这些有幸在正规大型企业工作的农民工是非常幸运的。我所在的红豆集团领导十分关心我们这些“外来户”,尽可能为我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我对自己如今的状况已很满足了。但千千万万的农民工不是每个人都能如自己所愿的,有些打工的所处环境若不亲历,你是很难想像其恶劣境况的。而问题的关键是,像这样的农民工还有许多人,这样一群人对关爱的渴求才是最迫切的。现在,我为他(她)们高兴,因为江南时报正在为我———他(她)们进行“爱的呼唤”。

  江南时报的“民意”版贴近民声,关注民意,每每读后都让人暖意涌心,可像这样的报纸还是太少了。试想,如果全国每一份报纸都能为我们进行“爱的呼唤”,那么,这一股暖流该有多浩荡、多澎湃、多直击人心!但像这样有“职业良心”的办报人……怎么说呢,反正将心比心一看即明。报纸是大众媒体,归根结底是办给老百姓看的,而手掌资源之便却不关心老百姓的事,不为老百姓说话,请问,目的何在,作为报人的追求又是什么?也许我有点小题大作,但行行有道,业业有德,那些丧失医德的人、缺乏人德的煤矿主不是被“你们”(还有电视、网络)声讨鞭挞,骂得如过街之鼠无处藏身、人人喊打吗?可骂过之后有没有扪心自问:守业坚德做到尽善尽美,尽职尽责了吗?

  在我的内心我是多么渴望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发行的报纸,都为我们,也为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播撒爱心,呼唤真情,也许是受到“阳光”的普照太少;也许是失望总大于希望;也许是我们太容易被满足;也许是现在的狗吃掉了太多的“良心”。所以,当江南时报为我们——农民工真情呼喊的时候,我,不,还有我们中间的许多人被深深地感动了。遗憾的是,我却不知道她能不能感动更多的人,感动那些应该被感动的人。

  感谢江南时报,真诚的。又:编辑老师,我始终都在颤抖地书写,激动、感激的心让我无法平静,我能为您们做什么呢?也许什么也不能,但我能用心谢谢您们,再次感谢您们。好人肯定一生、一家都平安!

  无锡红豆集团孙维国

  《江南时报》(2005年12月30日第二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