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满三月不探望父母便公示 南京东路街道推"不孝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04:09 东方网

  经常不回家探望父母,当心自己的名字“上榜”。上海南京东路街道街道日前悄然推出一项制度,子女必须定期与父母见面,所谓的“没空”、“忙”将不成为避而不见的借口。一旦不达标,街道不仅将张榜公示其行为,还将向其单位发函。就威慑力而言,这个“不孝榜”在沪上可算是开了先河。

  “抱怨”凸现照护漏洞

  按照街道民政科科长丁纬龙的说法,“不孝榜”的出现源于一位照护老人志愿者的“抱怨”之辞。

  据了解,南京东路街道5.4万居民中,有近1.2万名60岁以上老人,其中独居老人达到667人。为了能照料周到,街道安排不少志愿者与老人结对照应。可过了不久,志愿者队伍内部就出现异样“声音”,有人公开表示“自己好象多了一个妈。”

  这是怎么回事?街道经过调查后,事实让丁纬龙大吃一惊。有近百户左右的独居老人子女,对父母照顾几乎处于“真空”,难得上门探望。他告诉记者,这些子女或是白领或在企业担任一定职务,他们以“工作繁忙”为由,很长时间不看老人一面。“虽然从不缺给老人的生活费,但精神慰藉完全成了志愿者的任务。”

  丁纬龙表示,对独居老人的关爱,应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志愿者补充、子女为核心”。如今“核心”的缺乏,让街道认识到,必须采取一定措施督促这些子女“常回家看看”。

  三月不来探望便公示

  街道很快便出台了一项“子女定期探望制”。根据规定,在1至2周内,子女必须来老人家中探望一次或将老人接回居住两天;另外,固定假日子女也须接老人回家或前来探望。要是确有任务在身抽不出空,配偶或第三代都可以代替上门。

  “以一季度为审核期限。”丁纬龙告诉记者,一个月不执行,居委干部将友情提醒一次;两个月不执行,再提醒一次;三个月仍不上门,就会“光荣”上榜。与此同时,一封由街道写就的信件将发送到子女单位。

  不过无论是“榜”还是“信”,都不是尖锐的批评。据介绍,榜上内容大致如“×××的家庭子女可能因各种原因,近三月来没来探望父母,为了构筑小区敬老爱老的氛围,特此予以告示”,而信中则希望单位领导考虑给予这位“百忙之中”的同志一点时间,让他回家探望父母。

  “我们不是指名道姓的斥责,而是变相的劝说。”丁纬龙认为,该举措试行后,至今还无一人上榜,充分说明了其作用。

  然而,街道如何能进行公平评定呢?对此,丁纬龙告诉记者,南京东路街道大多数居住户是旧式里弄房,“公开性”很强。“只要子女上门,隔壁邻居都会看到,他们就是最好的裁判。”

  至今只是君子协定

  令人奇怪的是,这一“不孝榜”制度在南京东路街道并没正式发布,而只以口头协议操作,由街道干部对子女进行告知。丁纬龙表示,之所以产生这种矛盾,关键在于居民对该措施存在不同的看法。

  一方面,有子女对“孝心”的如此评定提出了异议。“不来探望,但每天电话慰问,也要上榜?”、“我不回家,但我给老爸老妈请个保姆,你敢说我不孝?”……对此,丁纬龙表示,无论是打电话还是请保姆,都是子女的一片心,但这只是“间接亲情”,没法和“回家看看”这种直接亲情相比拟。

  另一方面,也有子女认为该举措的处罚手法过于严厉。“公示算不算侵犯我的名誉权”、“给单位写信对我的前途影响太大”……这些让街道感到头疼。丁纬龙表示,虽然街道也咨询了相关法律专家,得知这种做法并不违法,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还是没有将“不孝榜”正式推出,而只是在悄然进行中。

  记者手记

  “不孝榜”扎疼了谁?

  长时间不回家看望父母,居然会被张贴在街道公告牌上,让来往的人指指戳戳。南京东路街道此举,让不少人感到惊讶,就这事,用得着这样吗?

  既然子女探望对父母是如此重要,“不孝榜”为何让不少人感到了不习惯?市老龄科研中心副主任孙鹏镖的点评可谓一针见血:不少人在不经意中养成了护小而不敬老的“恶习”。那些整天嘴上喊着“忙”的人们,不会忘记每天接送自己的孩子,却总是遗忘踏进父母的大门。对他们而言,“不孝榜”就如同针般扎疼了神经。

  社会一直在呼唤子女孝心,希望他们“常回家看看”。“不孝榜”的出现,虽然多少有些“铁腕”,但至少它会让一些不自觉的子女胆颤心惊,会考虑一个问题“今天,我上榜了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