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熊源伟:兼收并蓄变中求新(艺与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06:16 人民网-人民日报

  刘永来

  熊源伟是个挺忙的人。他在上海导演了多出影响深远的戏剧。他导演的戏剧,有着兼收并蓄、变中求新的特质。

  多年前,在上海的舞台上,“孔子”、“耶稣”和“列侬”从“天堂”来到“人间

”考察……立体的调度,灵活的空间,有趣的情节,引起各方的关注和反响。刚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不久的熊源伟来到上海,尝试在舞台上使用另一种立体空间调度,从当时千篇一律的中性布景中走出一条新路。这给上海舞台带来了不少新意。从那以后,熊源伟陆续为上海排演了《老林》、《歌星与猩猩》、《谎言背后》、《陈毅市长》和目前一直在演的《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等。看熊源伟的戏,你会觉得他使用的导演语汇别人也都用过,可是却另有新意。《孔子、耶稣、列侬》的立体调度,夸张、幽默又和谐的表现;《老林》对心理空间的阐释和熟练的象征手段;《歌星与猩猩》对黑色幽默和游戏色彩的形象展示;《谎言背后》外在手段对心理世界的深刻体现等,无不在丰富好看的表现中洋溢着新颖的舞台韵律。

  熊源伟的戏还有另一个特点:似是而非,重在表现。他在导演《孔子、耶稣、列侬》时,提出了16个字:“不择手段,似是而非,立体交叉,五味俱全。”其中的“似是而非”也许是他戏剧导演美学的核心要素。既吸取别人之长,又有独立思考。人类戏剧艺术宝库中的经验,都有可能成为他的导演语汇。熊源伟说:“我现在做的工作,只是承继上海人艺的优秀艺术传统,在前辈艺术家的感召下,尝试做一些过去的舞台上没有想到或没有试过的事。”在他导演的《谎言的背后》里,我们看到一个“似是而非”的情境,地点不确切,环境不确切,似乎是超现实的,人物的感觉也只有社会的身份而已。他在导演《老林》时对澳大利亚舞台设计家格顿说:“这座老林不在中国,也不在澳洲,它属于全世界。”舞台上,看不到真实的树林,看不到树叶和树干。他说:“我们不在乎舞台上有没有大树,有没有树林,我们在乎的是舞台上有没有剧中这一片特定的老林所应蕴有的精神氛围和思想背景。”

  熊源伟的很多戏,都是重表现,轻再现,重写意,轻写实。他的“似是而非”原则也正为他的舞台提供了“表现”的空间。他认为:“物质感、实景,顺应了人们物欲膨胀的要求,‘中性’、‘写意’拓展了戏剧自由表现的空间———这将是若干年内当代戏剧家与当代观众一致看好的审美取向,中外戏剧舞台概莫能外。”

  熊源伟出生在上海,喝黄浦江水长大。虽然后来他在北京皇城根下呆了七八年,又南下深圳,可是海派文化的“时尚性”、“革新性”、“兼收并蓄”和“雅俗共赏”,一直是他艺术上最强烈的参照。他在舞台创作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寻找、发现、探求。他曾感叹地说:“中国艺术的发展,至少是近几十年来,从来没和世界兄弟姐妹同步过,从来没有和我们的同类们共振过。”他希望当代艺术家的创作要敢于更好的、全方位的和世界的同类、我们的兄弟姐妹共振!为了这一理想,十多年来,他不停地在舞台上耕耘,身体力行。

  《人民日报》(2005年12月30日第十四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