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书籍,农村稀缺的文化资源(快人快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06:16 人民网-人民日报

  周慧虹

  书籍在农村实属稀缺物品,相当多的农户,其家中除了孩子上学的课本、教辅读物之外,几乎再无其他的书籍,农村文化阅读近于空白。

  一些农民朋友的阅读意识几近于无,对于文字的理解、运用能力每况愈下,有些人

即便有高中、初中学历,可往往连一张便条也难以通顺地写下来。不少贫困地区的文盲人数在增加。与此同时,许多人的业余文化生活,要么看电视,要么借聚堆聊天打发时光。尤其到了冬季农闲时节,打麻将、酗酒等,有时成为一些村民消闲娱乐的“必修科目”。

  其实,不少农民特别是青年人,很愿意利用闲暇时间多读一些书,以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好地教育下一代。他们更希望通过多读书,掌握一些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了解一些致富门径,为提高家庭生活水平,为改变家乡面貌,为农村经济的繁荣做出贡献。

  导致书籍成为农村稀缺的文化资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硬件设施上来说,由于尚有不少的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村务开支捉襟见肘,致使农村文化设施很不完善,多数村镇没有一个像样的文化阅览室,有的村镇即便有专门的文化阅读场所,也因资金、管理等原因徒具虚名。从文化消费意识上来说,许多农民主动买书读的习惯还未养成,有的农民即便偶尔为之,但长期受周围人不读书的大环境熏染,亦逐渐远离书香。从图书发行价格上来说,如今的图书定价总体偏高,而农户收入十分有限,农户收入与图书价格的不对等,是一个很重要的制约因素;还有,图书营销渠道在农村不畅,也阻碍了农民与书籍的亲近。从宣传引导上来说,文化宣传部门着力营造书香社会的种种举措,到了农村往往已成强弩之末,从而使农村阅读因缺乏持久、浓郁的舆论氛围的感染,客观上造成百姓于无意识中身陷“两耳难闻读书声”的境地。

  据报载,为满足农村地区团员青年对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渴望,团中央最近积极向延安市宝塔区捐赠图书,并援助该村建起了阅览室,受到当地群众热烈欢迎。宝塔区团委还借机向全区广大农村团员青年发出了开展读书行动的倡议,号召全区农村团员青年“读一本有益图书,学一门实用技术,找一条致富门路,开一代学习新风”。希望各地相关部门能从中受到启发,努力为农村文化建设添砖加瓦,也希望农民朋友们振作起来,想方设法走近图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力。

  《人民日报》(2005年12月30日第十四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