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帮助青少年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10:08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万兴亚

  中国地质大学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安全生产理论专家组成员罗云说,中山火灾死伤者中主要是在圣诞节夜晚到酒吧聚会的年轻人,这表明加强青少年安全意识教育刻不容缓。

  他说,目前全国约有2.6亿名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普遍缺乏与安全相关的心理素质、生活经验、社会知识、医学常识和防范意识。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国每年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达40多名,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消失。个中原因与许多青少年及其家长的安全意识十分淡薄,青少年缺乏自救、自我防范教育密切相关。

  今年11月18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在该局和教育部联合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到了近期发生在重庆奉节、四川通江和山西沁源等地的中小学生特大安全事故。他指出,这反映了一些地方和单位安全意识仍然比较淡薄,中小学安全工作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安全基础还不够扎实,安全监管机制和手段还有待于不断加强和完善。言犹在耳,广东又出现了在校青少年安全事故。

  罗云说,中小学生的心态还很不稳定,行为比较大胆莽撞,普遍缺乏应有的安全意识,缺乏对事故风险的辨识和防范能力。一些孩子甚至盲目崇尚、肆意模仿冒险行为。同时,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甚至严重一点说,正处在各种安全事故高发期。因此,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的安全教育,强化其安全意识和安全法制观念,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是加强中小学安全工作的关键环节和当务之急。但是,我国全民安全意识普遍不高,安全文化建设落后,安全教育不够,反映到青少年身上,就是安全防范意识淡薄,遇到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自我保护能力低下,普遍缺乏应急自救知识和求生能力。像广东酒吧火灾,如果青少年在狂欢之前就注意到酒吧存在安全隐患,就有可能选择其他更安全的地方过节。

  罗云教授介绍,从他了解的情况看,多数地方的中小学已经开设了安全知识课,但是教育流于形式,因为教育方法单一,不能有效吸引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像北京市海淀区等地建立公共安全教育基地的做法值得提倡,因为在这里青少年不仅可以看到地震、海啸、洪水、火灾、交通事故等各种灾害的模拟现场,而且能在体验中学到应付灾难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他呼吁,应多方加强对青少年的安全意识教育,同时全社会也应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安全的外部环境。

  本报北京12月29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