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外专家“把脉”洞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10:44 红网-三湘都市报

  

中外专家“把脉”洞庭

  科考人员在观看洞庭湖自然环境下生长的植被。本报12月28日讯(记者唐婷)今天上午9时,来自联合国全球环境基金会(GEF)、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科院地理资源所、中科院南京地理所等科研机构的10多位中外专家齐聚东洞庭湖核心区采桑湖,环洞庭湖科学考察在此正式启动。科考首日聚焦东洞庭湖。

  “包括鄱阳湖在内的许多湖泊已经做过许多研究,但洞庭湖还从未做过系统的、科学的研究。”东洞庭湖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蒋勇认为此次科考最大的意义,是首次对洞庭湖从生物多样性和湖泊综合管理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据了解,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省曾组织一批省内专家对洞庭湖进行过考察,此后也有一些零星考察,但考察范围都较为单一。而此次科考队专家成员研究范围涵盖生态、湖泊、地理地质、物种、鱼类、植被、生态旅游、有机农业等多个门类,层次相对比较丰富。

  记者注意到,此次科考队专家成员除了来自不同专业门类外,一个最大的共同特点是,相当熟悉并深切地关注着洞庭湖。WWF项目官员张琛从1999年起就在洞庭湖开展工作;中科院南京地理所教授姜加虎“每年至少来洞庭湖两三次”;GEF生态专家埃迪蒙已经在洞庭湖进行了两个多月的前期考察。而中科院亚热带所教授谭支良从小在洞庭湖长大,已持续关注洞庭湖近7年。

  首日考察,科考队主要考察了东洞庭湖核心区、君山岛及屈原管理区。

  在君山后湖,科考队遭遇了大量深浅不一的“壕坝”。蒋勇介绍,这些“壕坝”都是当地渔民为了捕鱼而挖成的,冬季洞庭湖水位下落,鱼儿只要一进“壕坝”,便再也出不来,“大鱼小鱼一网捞尽”。

  科考队专家指出,过度捕捞已经使洞庭湖的水产资源受到毁灭性的破坏。出现在记者镜头下的几乎全是一指宽的小鱼小虾,一位在此打鱼多年的李姓渔民苦闷地告诉记者,这些年,大鱼已经越来越少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