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河北省委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全文)(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17:13 人民网

  三、培育壮大战略支撑产业

  (九)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富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十一五"时期,要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尤其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进一步稳定优化农业,做强提升工业,全面振兴服务业。继续贯彻"存量调强、增量调优"的方针,培育壮大钢铁、装备制造、石油化工、食品、医药、建

材建筑、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现代物流、旅游等十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构筑支撑更快更好发展的战略产业格局。

  (十)钢铁、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是我省最具规模优势和竞争实力的支柱产业,也是发展空间巨大的战略产业,要打造高增长产业群,使之成为推动结构调整、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按照高端、精品、专业化、深加工方向,全面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技术水平,推进企业整合重组,建设钢铁强省。振兴机械装备制造业,延伸钢铁产业链条,建设百万吨级造船基地、专用车生产基地、大型变压器和燃气轮机出海口基地,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和配套产品。加快发展石油化工和煤化工、盐化工,推进曹妃甸、石家庄、任丘石油化工基地和沧州化工城建设,提高加工深度,形成上下游产品相联配套的化工产业体系。

  食品、医药、建材建筑、纺织服装是我省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吸纳就业的主要领域。要以提升国内外市场分工中的地位为目标,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培育龙头企业、知名企业和产业园区,推进集群式发展,实现产业升级。

  (十一)高新技术产业是决定未来发展的先导性产业和后续主导产业,要坚持有限目标、重点突破,选择具有相对优势的领域,打造局部强势。重点抓好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工程和重大项目,在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与医药、现代农业等领域,培育形成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群体。发挥信息产业的突破性带动作用,加快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的信息化改造,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十二)服务业发育程度是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也直接关系一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深化改革,拓宽领域,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务业,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加快发展物流园区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形成覆盖全省、融合京津、联接国际的现代物流网络。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打造旅游精品,构建与周边省市融合贯通的大旅游圈。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信息、会展、社区服务等服务业。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营利性公用服务单位逐步实行企业化经营,支持发展大型服务企业集团。

  (十三)发挥县域经济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必须着力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集群。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特色产品优势,培育龙头企业,壮大产业规模,形成各具特色的县域主导产业。扶持一批初具规模、发展潜力较大的特色产业,整合提高,做大做强。支持一批具有较强优势的特色产业提升层次,延长链条,增强带动力。推进工业小区建设,实现集约集群发展。

  (十四)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全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重点推进能源、水利和综合交通建设。加快电源项目和输变电主网建设,推进冀蒙煤电基地合作,抓好"两纵六横十库"供水骨干工程,完善"五纵六横七条线"高速公路网和城乡公路网,新建铁路客运专线,积极发展航空运输,强化信息、通讯、环保和生态设施建设,构建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体系。

  (十五)培育壮大战略支撑产业,必须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积极谋划和上马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特别要重视引进战略投资者。项目建设要与区域发展相协调,与资源条件相适应,与环境容量相匹配,与产业整合相结合,通过建设大项目,培育大基地,促成大园区,发展大产业。

  四、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十六)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突出,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老路已经难以为继。要调整发展思路,使经济增长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质量效益的基础上。要深化改革,健全法制,改进考核评价方法,为在更快发展的同时做到更好发展,创造体制和政策环境。

  (十七)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缓解土地、水、能源和矿产等资源约束。积极推进集约化生产,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产业和园区集中,形成资源高效利用的生产力布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在重点行业建设一批生态工业园区,培养农业循环产业链,促进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和微生物还原,努力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发展节水型农业、节能型工业和低耗型服务业,推广节水节能省地型建筑,支持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能源的技术开发及改造项目,对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实施强制性淘汰制度。倡导合理消费,鼓励绿色消费,积极创建节约型城市、节约型企业和节约型机关。

  (十八)加快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发挥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作用,建立产学研密切结合的新机制,切实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依托重点项目,加强科研攻关,在重要产业和行业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知名企业和品牌。加快建设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风险投资机构、各类孵化器及创业中心,发展科技咨询、评估、论证等中介机构,构建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公共科技服务三大平台,基本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

  (十九)贯彻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方针,促进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启动生态省建设,组织实施重大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工程,加快水环境、城市大气环境、固体废弃物污染、海洋污染和地质灾害治理。加强环境污染监控,实施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广泛开展生态示范区、环保模范城、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活动,营造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良好社会风气。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