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札记:公民道德何时能从“烟雾”中突围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18:28 新华网 |
新华网长沙12月30日电(记者叶伟民、陈澎)“这位旅客,麻烦您到那边的吸烟室里吸烟好吗?”长沙火车站工作人员周启月已记不清每天要将这段话重复多少遍,然而相当一部分吸烟旅客当面掐灭了烟头,待车站工作人员走远后又重新掏出烟盒。 跟记者谈起吸烟的话题,周启月显得很无奈。她指着候车室大门旁窗明几净的吸烟室说:“根本就没几个人进去。”记者也看到,车站里装着落地玻璃的两个吸烟室内,日光 灯照着两排空荡荡的桌椅。一个被记者随机采访的吸烟者斜着眼睛说:“到里面多麻烦,不就一根烟嘛。”说话间,烟雾已经从他的周围弥漫开去,几声咳嗽偶尔传来。在我国大多数城市,公共汽车、会议场所、餐厅、商场等公共场所都能看见“禁止吸烟”的标志,但多数形同虚设,经常出现吸烟区无人光顾,禁烟区烟雾缭绕的怪现象。 湖南大学澳大利亚籍留学生科林在中国学习生活了两年,采访中他的提问让记者只能苦笑。他说:“我去过中国很多城市,好多次我在公共场所劝阻几个吸烟者不要吸烟,却招来他们的嘲笑,我真的很不明白。”科林遭受嘲笑并不奇怪,因为能做出他这样举动的人实在太少。到公共场所就不难发现,面对吞云吐雾的“瘾君子”,不少遭受烟熏的无辜者或掩鼻或逃离,却没有几个能拿出公然劝阻的勇气。 长沙市民李勇红是一家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她是被动吸烟的长期受害者,每次单位开会,她在烟雾弥漫的会场里一待就是几个小时,最近她还因为咳嗽等肺部问题要找医生治疗。她说:“吸烟的人没事,不吸烟的人倒出问题了。我很无辜,却没有办法。” 长沙市环保职业技术学院心理辅导员徐丹表示,由于吸烟会产生二手烟等有害物质,公共场所吸烟实质上已经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而是公众问题。目前我们的烟民在吸烟行为上的随意,表明了部分公民心中“他人”意识的长期缺位,而这又与我们的公民教育不到位有关。 经过多年的宣传,人们对吸烟的危害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多数人对此还是抱着侥幸的心理,自觉约束吸烟行为更是无从说起了。“建立完善的公民教育体制,唤醒长期沉睡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让公民道德最终能从‘烟雾’中突围。”一位学者说,“这是一件说来容易做来难的事。”(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