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老年人“走婚”搭伴养老 无可奈何的“前卫”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1日07:13 新华网

  

  在度过了三年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的同居生活后,老赵突然离杨大妈而去。在杨大妈还没有从这个打击中恢复过来时,老赵的儿女却已“翻脸”,天天吵闹着要将她赶出家门,只因二位老人当初因顾及儿女的感受而没有登记结婚。与老赵一段浪漫的黄昏恋从此成为杨大妈心中永远的痛。

  我国的人均寿命不断增加,老年人口也在不断增长,而老有所“伴”却并非易事。有关报告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中,丧偶者近4千万人,占老年人口比例的30.6%。由于通往红地毯的道路阻力重重,因此许多不愿孤独、渴盼幸福的老人无奈之下选择了不婚而伴、不婚而居的所谓“走婚”方式。虽然人们对这种行为认可或宽容,但它却始终暗藏着丝丝隐患。

  

老年人“走婚”搭伴养老无可奈何的“前卫”

  黄昏恋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走婚”:单身老人求偶新方式

  杨大妈今年62岁,离异10多年了。离婚的时候,她没要房子,只要求抚养女儿。10年中,她一直租房子住,搬了10多次家。三年前,65岁的老赵对她很好,看他人很本分,两人就“走婚”住到了一起。找到了晚年生活的伴侣,杨大妈很想好好生活,便自己掏钱把老赵的房子装修了一番,还给他们的“新家”添置了不少电器。

  家住南昌市东湖区的于大妈和老唐也是一对“走婚”的老人。“退休后子女都成家了,我一下子就觉得寂寞起来。”于大妈45岁时与前夫离婚了,“在刚离婚的那几年里,我每天的生活就是:白天从公交车的起点站坐到终点站,再从终点站坐回到起点站,往返好几趟,为的就是看看热闹听听人声;夜里在家对着电视机,从第一个频道看到最后一个频道,直到所有的电视频道都没节目了。这样一过就是十多年。”

  后来,她在其他老人的带动下,每天坚持到公园锻炼身体,接触了更多的老年人,于是身边就有了老唐。他们每天结伴锻炼,日久生情,相互形成了依赖。但由于遭到儿女的反对,他们只是住到了一起,并未考虑再婚。

  社会学家称象这样男女单身老人搭伴养老的现象为“走婚”,就是男女双方接触认识、感情融洽后,不定期走动同居而不是完全同居在一起,或男到女家,或女到男家,两人并不登记结婚。

  如今这种老年人不办理结婚证而同居的现象似乎越来越多,同时也引起了社会的一定关注。据相关部门调查,在我国一些地区,单身老年人生活安排选择“搭伴养老”和合法再婚者几乎是平分秋色。

  “走婚”的老人说:和搭伴养老的老伴住上一段时间,再回到自己家里住上一段时间,给两个家都留有充足的时间,也给自己留有独立的空间,蛮好。

  南昌市老龄工作办公室主任熊福保对单身老人的心理和感情需求有很深的感触。他告诉记者,离婚的老人在婚姻上有失败感,自己会很压抑,很怕与外界接触,特别是逢年过节,更觉孤独。这样的单身老人原来把希望和精力都放到子女身上,可等到子女成家后,孤独感就越来越强烈。有时候儿女叫老人去吃饭他们都不愿意去,怕受刺激。 他向记者感叹:“这两年,搭伴养老的老人比以前多了许多,但是我们还是希望他们能再次走上红地毯。”据南昌有关部门统计,到今年年底,南昌市将有10万独守“空巢”的老人,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老人选择了搭伴养老的“走婚”方式。

  “不婚而居”:不得已而为之

  “走婚”这种奇特的婚姻方式原本是我国云南和四川交界地带泸沽湖摩梭人的婚姻传统:亲密的伴侣之间不存在男娶女嫁,男女双方仍然属于自己原有的家庭。婚姻形式是男方到女方家走访、住宿,次晨回到自己家中。

  

老年人“走婚”搭伴养老无可奈何的“前卫”

  独身老年人的内心世界容易孤独寂寞

  目前社会上也有年轻人学起摩梭人的不婚而居,被社会称之为“走婚族”,于是不少人将老年人这种类似的“走婚”看成是赶时髦。但其实不然。独身老人一样有感情和交流的需要,让他们走出空落落的单身生活,选择异性伴侣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现实问题。那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单身老人选择“走婚”搭伴养老,而没有选择再婚?通过专家对一些个案的剖析,结合记者调查了解到的情况,老年人逃避再婚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

  一是为了规避再婚后的赡养、财产分割等问题。由于老人再婚后涉及赡养、财产分割等许多问题,因此自己内心和来自子女的压力较大。例如,于大妈和老唐的密切交往从一开始就遭到了子女的反对,尤其是男方的孩子担心于大妈会分掉老唐的财产,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还担心今后要赡养于大妈,因此动不动吵着上门。一些老人害怕再婚后使原来的家庭纠纷更为激烈,对双方造成伤害,因此只好选择“走婚”。

  一位也正处在“同居”状态的大妈说得实在:二婚不像头婚似的,各人都有自己的一班人马,各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何况还有财产问题。比如我的房子大,我们俩要是登记了他就分不上房了,还不如先就这么过着。

  二是为了避免子女反对等麻烦。不少子女对父亲或母亲再婚特别敏感,不结婚还好,一旦结婚便很难接受。沈大妈中年丧偶后一个人把两个孩子拉扯大,如今孩子都成家了,反倒不理解母亲想找老伴再婚的想法了。记者电话采访到沈大妈的女儿小惠,她说:“我们作子女的不是不替老人着想,我们只是想会把她照顾好,不需要再有个后爸闯进我们已经习惯了的生活。再说,后爸就一定对她好吗,哪有儿女亲呢?”有的老人的儿女担心对方有不良企图,比如想骗钱骗房;有的害怕对方出了大的变故会连累自己的家庭,等等。不少老人因顾及子女的态度,只好不再考虑登记结婚。

  三是社会大环境越来越宽容。熊福保告诉记者,以前人们对老人同居的观念是不能接受的,现在老人自己、子女以及周围的人们,都觉得走婚同居、搭伴养老这种方式虽然不合法,但在一定条件下不失为一个合理的选择。社会眼光越来越宽容,给老人迈出“走婚”这一步创造了比以前宽松的舆论环境。

  据有关部门对老年人搭伴养老问题进行的一次网上调查显示,70.42%接受调查的人表示赞成,13.75%的人表示不关心,只有15.8%的人表示反对。

  四是“走婚”留下了心理缓冲期,给老人留下了较大的选择空间。从“走婚”后的发展趋势来看,或者保持这样的关系,或者分手,或者结婚,无论走什么路,发展的空间都很大。老人多年的性格习惯养成后,通常一时难以改变,先在一起生活适应一段时间,能使搭伴的老人有个心理缓冲期,既能在从一定程度上减轻单身老人的心理压力,又给他们以相对自由的空间。同时,由于老人的社会经历较丰富,自我保护意识也比较强,害怕上当受骗,“走婚”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相互深入了解的阶段。在采访中,许多老人坦言,“不领结婚证好,眼一闭,各走各的,没麻烦。”“合得来一起过,合不来就分手。”一位姓傅的老人说,晚年找个伴就是少给儿女找麻烦,两个人在一起精神上有个依托,生活上有个照顾。像年轻人那样操持一场“轰轰烈烈”的仪式,既不现实,也不适合老人们的年纪。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选择不婚而居是老人们在现实矛盾与自身需求中作出的一个不得已的妥协。

  有关专家:协议再婚可能更好

  “走婚”真的是独身老人寻找伴侣的最佳方式吗?上述杨大妈的遭遇让她对这种方式表示了质疑。杨大妈很有感触地说,“搭伴养老一旦有了变故,还是女方吃亏的多。”

  江西省社科院社会学家王明美说,老人对配偶的需求,不仅是性的需求,更多地体现寻找在精神上的慰藉。随着社会的进步,总的来看,年轻人对老人的求偶需求越来越认同。但从法律的角度讲,老人同居得不到任何的法律保护,因此老人最好是登记结婚。为了避免老人再婚带来的麻烦,可以在再婚前签订一个协议,将老人的财产、与子女的关系、双方的养老、生病如何护理等问题一一写明,叫“协议再婚”,这样更有利于保护老人的权益。

  熊福保则认为,不少老人选择“走婚”,从侧面反映了一些陈旧的社会观念仍在束缚着老年人和他们的子女。根据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子女或其他亲属不得以隐匿、扣押财产等方式干涉老年人再婚和与配偶生活的权益。他呼吁,不论是子女还是社会,对独身老人都应体现人文关怀,支持老人再婚。

  熊福保说,老年搭伴养老这种生活方式应该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帮助。首先我们应该支持正常的婚姻方式,但对有困难的老年人要提供法律咨询,也可以尝试“老年人试婚”,即允许老人再婚后有一年的适应时间,一年后合适就“转正”,不合适就“好说好散”。另外,各地老龄办可成立专门的老年婚姻管理与服务机构,对老年人再婚采取一些特殊照顾,比如签订协议、婚前财产公证、协调子女关系等。(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