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回眸“十五” 商丘:浓墨重彩写辉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1日07:55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回眸“十五” 商丘:浓墨重彩写辉煌

  

回眸“十五” 商丘:浓墨重彩写辉煌

  

回眸“十五” 商丘:浓墨重彩写辉煌

  

回眸“十五” 商丘:浓墨重彩写辉煌

  

回眸“十五” 商丘:浓墨重彩写辉煌
“十五”时期,商丘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抢抓国家促进中西部崛起机遇,突出重点,真抓实干,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质量提高、后劲增加、活力增强,跨入了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预计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将突破520亿元,年均增长11%,比“九五”末增长68.2%,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300元,比“九五”末增加2700元,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生产总值450亿元、年均增长9%和人均生产总值5000元的预期目标。——编者

  财政:五年实现新跨越

  “十五”期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丘财政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五年实现新突破。2005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突破16亿元,比上年增长35%以上,比“九五”末翻了一番多,年均递增15%。全市财政支出预计突破50亿元,比上年增长25%以上,比“九五”末增加33.3亿元,年均递增24.5%。

  服务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果。“十五”期间,积极争取经济建设资金11.3亿元,支持了交通、市政公用、卫生、环保等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推进国有企业分离,落实企业挖潜改造资金,促进了神火集团、科迪集团等骨干企业的产业升级。全面落实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等财税优惠政策,鼓励、引导社会投资和利用外资,促进了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支持“三农”取得新成效。

  “十五”时期,财政支农支出达10.1亿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10.4亿元,实现了农民种地“零税负”。支持乡镇机构改革工作顺利完成,巩固了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对农民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达3.3亿元,投入2.57亿元改造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59.7万平方米,发放“两免一补”资金1.7亿元。实施农民“健康工程”,筹措资金保证了乡镇中心卫生院改造、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顺利实施。

  保障重点事业取得新成绩。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统筹兼顾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需求,科技、教育、支农等支出均达到法定要求,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十五”时期,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上划到县级管理,编制内教师工资按国家现行标准发放;用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资金达15.4亿元,促进了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使特困群众得到了生活救助。2005年筹措资金11.2亿元,有力保障了省委、省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的全面落实。

  财政改革迈出新步伐。部门预算改革夯实了预算编制基础,与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顺利衔接,提高了预算编制的规范性、准确度;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市级扩大到所有全供预算单位,6个县(市)区进行了试点;建立了非税收入监管系统,全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扩大了采购规模;“乡财县管”改革已在全市推开,“金财工程”建设实现了财政广域网覆盖省市县乡四级;调整和完善了市与县(市)区的财政管理体制,调动了各级政府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的积极性。

  重点项目:

  带动经济起飞

  “十五”期间,按照“全面提速、振兴商丘,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力量建设了一大批重点项目,开创了商丘历史上投资最大、建成和新增项目最多的辉煌时期。“十五”期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680亿元,年均增长20%,完成“十五”计划预期投资目标的194%。全市共建设重点项目433个,总投资895亿元,完成投资375.3亿元,占全市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76.6%,已建成重点项目274个。在重点项目投资的强力拉动下,“十五”期间,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8%,从而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004年首次实现了产业结构由一、二、三向二、一、三转变的历史性突破。

  商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先后建立了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家领导联系、督导项目制度,实行了严格的目标责任、例会制度,坚持了市发改委、大项目办、市委、政府督察室重点项目联合督察和稽查特派员制度、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重点项目制度、新闻监督和社会监督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加强对重点项目的全过程稽查和监督,不仅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的安全,而且极大地调动了重点项目建设单位的积极性。市发改委、大项目办作为全市重点项目的主管部门,牢固树立发展意识,机遇意识,项目意识,效率意识,坚持以服务全市各级政府和企业争取重大项目为己任,千方百计协调、筹措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据统计,“十五”期间,全市共争取到位各类国债资金和政策性资金项目430个,到位资金45亿元,成为商丘历史上争取国家建设资金最多的时期。

  目前,商丘市生态防护林、新三义寨引黄南线、三义寨引黄灌区节水改造、淮河流域洼地治理等一批骨干农业水利项目,在饮水、蓄水、灌溉方面,已经开始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裕东电力、神火工业园、丰源热电厂、恒兴纸业、白象面业、杨子客车等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推进了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步伐,促使企业规模优势、综合竞争能力显著增强。已经竣工的商亳高速公路、市供水、燃气、供热,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有线电视网络、市内道路以及各县区水厂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大大提高了城市的供水、供气能力,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用水、用气条件。新增高速公路220公里,建设改造干线公路1080公里,农村公路6600公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路网络。新增粮食储备库(库容)3.35亿公斤。投资16.8亿元完成了城市和农村的电网改造工程。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改造、中原车城、成品油储备库、商丘古城、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商丘师院、商丘理工学院等项目的建成,极大地促进了商丘现代物流、文化、教育、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中心城区房地产开发投资五年累计总额为22.8亿元,年均递增106%。2005年,全市城镇化水平为26.6%,比2000提高了13.6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

  实力不断壮大

  “十五”期间,煤炭、冶金、电力、食品、造纸、建材等成为商丘工业的主要支柱产业,商电铝业集团、上海哈森药业和裕东发电有限公司等38家企业的产值超过亿元,比“十五”初增加24家。永城煤电、神火、商电铝业集团的年销售收入进入了全国1000名行列。预计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10亿元,比“十五”初增长近2倍。

  一大批工业投资项目的建成投产,促进了工业生产能力持续扩张。2005年与2000年相比,全市发电量增长7.8倍;平板玻璃产量增长75%;原煤产量增长1.4倍;电解铝产量增长4.7倍。煤炭、铝产品成为支撑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导产品。

  永煤集团、神火集团、商电铝业集团等扩建项目,使全市煤炭生产能力达千万吨以上,电解铝生产能力达40万吨,发电能力达80万千瓦时。“十五”期间,神火工业园区、裕东电力和白象面业有限公司、商丘粉业集团等140多家已投产的新增工业企业和正在建设的工业项目,更增强了商丘工业发展的后劲。

  目前,商丘县域工业已经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04年全市县域工业增加值达到102.99亿元,是2000年的2.6倍。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6.2%。

  2004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6.1%,全市工业增加值中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47.8%。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具竞争力的主体。

  农业:

  产业化格局已经形成

  200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84.4万吨,综合生产能力再上新台阶。棉花、油料生产在连年频遇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仍取得较好收成。初步统计,棉花五年累计总产量基本接近“九五”时期水平;油料五年累计产量比“九五”时期增长7.5%。2005年全市肉类总产量、禽蛋、奶类产量分别比2000年增长30.4%、38.1%和5倍。

  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广大农民奔小康。五类十大基地(项目)建设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夏邑食用菌、永城大豆、虞城苹果等十大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竞争力。目前十大温棚园区数量已达1.4万多座,面积达到1.5万多亩。截至目前,全市有3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9家省重点龙头企业,60家市级重点龙头,其他各种形式的农产品加工企业500多家,带动100多万户农民从事产业化生产和经营。

  目前,全市面粉加工能力达到850万吨,产品销往50多个城市,永城市赢得“中国面粉城”称号。

  肉类、皮毛皮革及肉食品与肠衣龙头企业带动170多家皮毛皮革及肉食加工企业发展,山羊肠衣加工出口量占全国的23.6%,成为全国最大的加工出口基地。林业龙头企业带动1800多家木材加工企业发展木材加工。棉花龙头企业带动了全市棉花加工企业和200多万亩优质棉花基地的发展。

  同时,水利设施、生态环境治理、节水灌溉工程等项目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2004年,全市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到31.84亿元,比2000年增长34.4%。农村交通、通讯、水电等公共事业的发展,为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为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产业:

  占经济发展比重逐年上升

  预计200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40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1.4%,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逐年上升,2005年达到23.7%。商品流通和社会服务等传统行业进一步发展,信息、通信、计算机软件业、房地产业、物流等新兴行业逐年壮大,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岗位。2004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总数达到90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比重从2000年的16.7%提高到18.7%。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在加速。2004年完成公路货物和旅客周转量分别是23.08亿吨公里和16.48亿人公里。电信经营单位由原来的一家电信公司,发展到现在的五家通讯公司。2004年全市通信业务主营收入23.76亿元,是2000年的2.7倍,年平均增长21.8%。

  “十五”期间,市场体系逐步完善,个体、私营经济成为支撑贸易餐饮业的主要力量。

  预计200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亿元,为2000年的1.79倍,年均增长12.3%,为建国以来消费品市场最兴旺的时期。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35.18亿元,比2000年增加1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1.1%。

  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长足发展,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不可忽视的力量。各种新兴的金融机构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各种融资、拆借业务进一步拓展,保险险种不断增加,投保面扩大。保险公司由原来的2家,发展到现在的6家。住房建设尤其是经济适用房建设步伐加快,有力地拉动了全市房地产业的发展。2004年,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592.4亿元,比2000年增长54%;全市各类保险保费收入实现16.4亿元,是2000年的7倍。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预计“十五”末,商丘市城区面积发展到8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85万人。一个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县城发展为重点,以沿交通干线和沿边乡镇为骨架的区域城镇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全市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城市居民自来水普及率、污水集中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5%、85%和90%,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9平方米,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23平方米。全市城镇化率达到26%,五年增长13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

  “十五”期间,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等,极大地改善了教育基础设施条件。全市有四所学校相继升格。预计“十五”末,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2.54万人;普通高中入学率达到45%,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9.2%,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00%。随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传染病区、农村卫生院的全面建设,全市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基本形成。建设了商丘古城旅游区项目、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区、芒砀山文物旅游区项目,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商丘市申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造了条件。

  预计“十五”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7670元和2280元,年均增长13%和4%,五年分别增长3592元和405元,成为全市人民收入增长最快、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群众满意度最高的时期。2004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达到33.1%,比2000年下降4.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达到43.2%,比2000年下降4.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的生活正穿越温饱奔小康。

  本版文字、图片供稿崔申义张杰乔伟李亚刘晓亭

  商丘市市委书记刘满仓率队赴浙江招商引资

  商丘市市长王保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商丘农业结构调整硕果累累

  商丘煤炭产业链条越拉越长

  商丘古城魅力无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