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人类精神的奥德赛(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1日08:30 人民网

  中国作家有着类似的经历。中国新文化和新文学的发展与外国文化与文学的引进几乎同步进行,因此20世纪上半叶的主要中国作家几乎都是翻译家。但是,中国作家在不断借鉴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创作的源泉来自中国的历史文化,来自脚下的土地和特殊的社会场景。惟其如此,他们才真正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做出独特的贡献。我们外国文学研究所的老一辈学者西学功力深厚,但是他们的文学作品(如冯至的《伍子胥》、钱锺书的《围城》和杨绛的《洗澡》)却是为中国读者而作,描写的是中国的历史人物和某一历史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

特殊生活经历。我高兴地看到,当代中国作家极其关心世界各国文学,他们是不知疲倦的读者,谦虚老练而又极具批评比较的眼光。在创作风格上他们是大胆的拿来主义者和实验创新者,然而他们始终植根于自己的文化土壤。

  我们也注意到,文化的杂交混合并不是在完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的。有的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竟然慢慢走向消亡。在国内,我们要致力于保护和促进地方上的文化多样性。少数民族的语言和各种方言都应受到尊重。中国的经验表明,少数民族文学的发达就是中国文学的繁荣;而地方方言是集体历史记忆的宝库,它们的巧妙使用只会给中国文学注入巨大的活力。诚如诗人艾略特所说,“如果苏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的作家在其襁褓时期就由英格兰的养父母收养,那么就对英国文学的贡献而言,所有这些天才的个人就远远不及苏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的本地作家。……如果英伦三岛上的其他文化完全被英格兰文化所取代,那么英格兰文化自身也会消失。”假如我们在国内没有各民族、各地方的多样性文化,中国文化的整体活力将大受影响。在肯定普通话的作用的同时,我要强调,地方语言也是我们文化的魅力所在。我们无法想象鲁迅的作品中没有丝毫绍兴方言的痕迹,我们也无法想象当代最优秀的中国作家在写作时竟会得不到自己生动鲜活的故乡语言的滋养。

  有迹象表明,在国际上,个别语言依仗强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的力量有变为全球通用语的趋势。有学者在几十年以前就指出,英语变成了毁灭语言自然多样性的工具,在各种生态灾难中,这种对语言的毁灭是难以补救的。假如英语成为我们表达最深层、最细腻的思想感情的语言,那就是全球文化同一性的凯旋,文化多样性的灾难。我绝对不是说中国人不必学习英语或其他外语,近几十年,中国人对外语尤其是英语的浓厚兴趣有目共睹,我们也必须承认英语在科技和商务上带来的诸多便利。但是单方面的热情会有潜在的危险。一个可喜的现象是英语国家也在大力加强外语教育。

  三

  历史告诉我们,无条件的、自由竞争式的交往也会产生不良后果。文化多样性需要政府采取恰当明智的举措来加以保护和促进,国家(thestate)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让我们以智慧和勇气来面对复杂的挑战。根据第55届联合国大会第201号决议,每年5月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外来物种在新的环境里往往没有天敌或任何制约、平衡的因素,它们的入侵经常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国,一度入侵浙江宁波地区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就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世界各国都有受到外来物种入侵的经历,兔子入侵澳大利亚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这些事件对保护文化多样性有无启迪?在人类历史上,有的文化是在与周边文化“杂交”的过程中慢慢被吞噬、同化的,中国国内就不乏这样的先例。政府和国际组织如果无所作为,听之任之,很多濒危的地方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走向死亡。

  人类的发展需要精神的冒险和远游,需要荷马史诗中所说的奥德赛。这种思想的冒险、激情的冒险和审美经验的冒险比一般意义上的旅游更重要。一旦这种冒险停止,一旦我们安于现状并以越来越高的生活水准和GDP人均收入沾沾自喜,人类的发展就停滞不前。80年前,英国数学家/哲学家怀特海说:

  人类精神上的奥德赛必须由人类社会的多样性来供给材料和驱动力。习俗不同的其他国家并不是敌人,它们是天赐之福。人类需要邻人具有足够的相似之处以便互相理解,具有足够的相异之处以便引起注意,具有足够的伟大之处以便引起羡慕。我们不希望人们具有一切美德。如果有的事物怪异到有趣的程度,我们就应该满足了。

  在这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各种文化形成由质料多样的马赛克拼嵌的美丽图案,它所反映的也就是中国古时候“和而不同”的社会文化理想。我相信,不会有一个文化帝国主义的大熔炉将这美丽图案中的各组成部分粗暴地碾碎,掺水搅拌后重新烧制,使之变为单一的质料,具有单一的颜色。普世主义(universalism)不是单边主义(unilateralism),所谓的“上帝”不是一国的专利,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多声部合唱不能由一家独唱。踏上人类精神上的奥德赛也就是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平等对话。让我们带着良好的意愿、谦卑的态度和大胆的想象(也可以称为“移情”)投入到这场伟大的对话中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