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蒋宏坤网上解答百姓提问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1日09:28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记者朱锐

  【金陵晚报报道】 昨天下午,市政府办公厅的一间会议室被布置成了网络直播间,市长蒋宏坤以及市发改委、建委、农工办、教育局、公安局、人事局、规划局、市容局、房产局、市政公用局、劳动局、环保局、交管局、物价局、卫生局、民政局等部门的负责人走进了直播室,共同接受网友的在线提问。

  据了解,过去政府和市民对话都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和少部分人进行,而在无限网络空间内的对话尚属首次。

  昨天一个半小时的对话中,共收到网友提问900多条,有近千人同时在线,市民关心的问题得到了解答。蒋宏坤表示,这样的市长对话今后争取一个季度进行一次,在解答市民问题的同时,也向市民问政问计。

  工业搬迁不减少耕地

  网友:城乡资源对接,把项目、企业搬到农村去,会不会大量缩减农村的耕地、会不会影响城市的莱篮子?

  蒋宏坤:我想这是不必要的担心,我们讲了三个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大学向大学城集中、城市建设要向新区集中。在我们这一轮的建设当中,我们改造了一些工业企业,随着我们城市化的扩张,需要退二进三,把我们的企业向开发区集聚。在搬迁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改造企业,提升企业装备水平,能够让我们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但是,企业搬迁耕地不会受到影响,我们现在企业的土地利用意识很强,项目的利用程度很高。在规划上面,企业向郊区转移,能够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使更多的农民转为市民。它对农村的发展带来很多的带动效应。在农村耕地保护上,我们将采取最有效的措施来保证它。这个和我们发展工业也是不矛盾的,百姓不用担心自己的菜篮子。

  鼓励创业增加收入

  网友:我们南京的收入增量在长三角还是比较靠前的,但是南京的总体收入还是一个中游的水平,请问政府对富民方面有什么举措?

  蒋宏坤:我们南京和苏州、无锡比,我们的收入水平的增加是比他们慢了一点。我想我们下一步还是要加快经济发展,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加快职工收入增长的步伐。最主要的还是要营造一种创业的氛围,让更多的人创业,通过创业来增加收入。我们南京差距在哪里?就是我们创业的氛围还不如他们浓烈。我们百人创业比例还是没有他们高。当然了,靠富民,不仅是这两个方面,还有一些政策的扶持等等。我想我们会加快工作力度,从各方面来增加职工的收入的。

  新增“有本族”11万

  网友:城市交通要多为百姓考虑,不能只考虑有钱有车的,怎样为我们百姓的出行提供方便?

  交管局:城市道路建设这几年已经飞速发展,但城市道路中出现的拥堵是我们城市必经的阶段和必经的时期。现在出租车在迅猛增加,交通的需求也在迅猛增加。

  2003年以来,全市新增机动车总计26.2万辆,2003年新增机动车7.84万辆,2004年增加8.96万辆,2005年一年就增加了9.4车万辆。今年全市机动车平均日上牌356辆,其中私家车100多辆。

  目前,全市机动车总量65万辆,其中私家车18万辆,仅今年一年新增驾驶员就有11万人,全市有本族达到了70多万人。

  可以说机动车已经呈现了爆发式的发展,但是道路不可能爆发式的增长,所以道路交通的压力越来越大。今年市政府投资了800万元,编制了城市交通发展白皮书。进一步增强了交通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目前,已通过专家的初审。作为我们交通管理部门,我们明年重点从提升管理能力入手,报请政府批准立项,开工建设中心区的交通智能控制系统,通过信号灯时间长短自动控制车流量。以街巷为重点,努力布局合理,通行高效的大型的交通道路网。

  低保叫停子女费用继续免

  网友:贫困家庭的小孩上学问题有没有什么政策?

  教育局:从2002年开始,市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发放助学券的形式保证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低保家庭的子女就学。2003年,发放已经延伸到农村低保家庭。到2004年开学,助学券已经覆盖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低保家庭。

  近年来,全市用了1000万元用于发放助学券,用来补助困难家庭子女,同时还为一些品学兼优的中小学生,创办了爱心班,办一些免费学校,接受义务教育。智残、视残学生的书本费、学杂费等费用全部由政府来承担。

  对双下岗、单亲家庭、下岗职工家庭的子女进行补助,2005年有29955名学生共得到了1700余万的补助。我市还将进一步加大对困难群体的补助力度,努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学校联动的助学机制。

  从明年起,救助800名职业学校学生,每人每年2000元。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学校按照每人每年12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180元的标准补助。同时,全市执行义务教育减免政策。对全市低保叫停家庭,子女书本费、学杂费、社会保险费等六项费用进行免除。

  医院互认检查结果

  网友:我们是鼓楼区困难企业的几个职工,由于政府今年出台了让困难职工进医保的文件,所以我们才得以进入医保。我们现在还是担心“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请问将来打算怎么解决?

  市劳动局:到12月末,今年我市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医疗保险人数达到16.3万人,已经超额完成了15万人的目标,但是我们会继续把这项工作做下去。特别是对改制改革以后的企业,单位人变成社会人以后,以灵活就业形式来参加医保的。

  市卫生局:“看病难、看病贵”的成因很复杂,主要有这六个方面:医疗资源不足;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医保覆盖面较低;药品耗材的虚高定价;药品报价的不公正行为;医疗服务的不规范行为。

  我们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高度重视,并采取了如下措施来尽力解决这个问题。第一就是逐步建立困难群体医疗帮扶机制。在2002年,成立了首家惠民医院,对低保人员看病贵实施相关的五免五减半的政策。2004年,我们又扩展了3家,一共是4家。全市医疗机构有40家建立了慈善门诊,形成了东西南北44家惠民医疗网络。这两年,已经为5万多人次的低保人群实施就医、住院和治疗,减免了相关的费用600万元。第二是提高农民的合作医疗的参保力度。明年人均提高80块钱的合作医疗费用。第三,加强社会医疗保障的作用,大病进医院,小病就在社区看。第四,调整医院的费用和加强服务质量管理。我们对非医疗机构要求,门诊费用要实施零增长,住院费用要在前三年的基础上下降2个百分点,不允许上升。对药占比要控制在再降1个百分点,来缓解看病贵的问题。同时,我们新通过的政策,从明年1月1日起,全市67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检查相认,避免重复检查,增多费用。第五,专项治理医疗服务,严格打击收红包、收回扣的现象。

  求职眼光要放宽

  网友:现在新生劳动力尤其是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很难,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请问怎么办?

  人事局:大学生就业问题牵动着千家万户,市政府非常关心这个事,近期出台了一些关于如何解决新生劳动力的文件,也出台了一些鼓励和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措施,各位网友可以上毕业生就业网和南京人事人才网去查一下。

  在这里我想提供给大家一些就业的途径。一是通过毕业生就业网、通过我们人事人才网,在网上登录你的求职简历,查一些单位的求职信息。第二就是人才市场,通过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人才市场来寻求就业岗位。第三希望毕业生能够留意平面媒体,就是报刊媒体发布的人才招聘信息,主动去用人单位争取。

  还有一个问题要提醒一下毕业生,就是要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要树立通过诚实劳动、获取合法收入的观念。不能一味地追求稳,追求稳定的岗位,因为对于年轻人来讲,今后的社会保障体制健全以后,各单位的保障机制都是统一的。所以一定要注重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全市住宅均价4410元

  网友:我们比较关心住房涨价的问题,希望给我们做这方面的介绍。

  房产局:南京一直是全国重点监控的房价城市,也是房地产落实国家调控政策比较到位,市场比较健康的城市。

  南京的房地产市场应该说至少有这几方面的特点体现市场比较健康。我们到现在为止,今年全市的住宅的均价是4410元,比去年同比涨幅4.6%。我们前两年房价飞涨,涨幅过快的局面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第二方面,我们房地产市场,特别是商品房的销售状况有所改善。我们今年全市上市住宅是960万平方米,比去年上市量下降了128万平方米。但是我们住宅销售却比去年同期从700万上升到790万,就是说我们现在的商品房销售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下一步南京的房地产市场仍然会保持一个健康平稳的发展态势。至少有几个方面:一是南京的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市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升,今年全市收入水平的增幅列全省第一。二是市民改善自住住房的需求比较旺盛,南京市场的投机份额较小。三是我们城市的吸引力明显增强,还有我们城市的改造力度以及我们新增的人口和拆迁的需求对房地产市场仍然有比较大的拉动。同时,我们的市场发育比较充分,市场的监控、调控、培育能力比较完善。

  关于住房保障,也是广大市民特别是一些困难家庭非常关注的问题。应该说南京的住房保障在保障的水平和覆盖面方面都处于领先的位置。

  市委、市政府都非常重视住房保障工作。从住房保障的长远规划、住房保障的政策制定和住房保障纳入大的社保体系,资金政策方面给了很多的具体政策。

  特别是近几年加快了三房建设,这几年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中低价商品房,每年的上市量保持在市场的20%左右,近几年,政府也对三房的建设工作和维持做了规划。南京也规定,每年的三房上市量要达到150万到200万左右,也就是要提供1.5万套的住房给我们的困难家庭。(编辑暴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