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年终特别报道]2005,我们与潮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1日11:00 大华网

  核心提示:2005年,对于有着400多年古老积淀的潮剧来说,绝对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

  这一年,在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关注下,潮剧这个面临严峻挑战的剧种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

  这一年,广大潮剧艺术工作者激情燃烧起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打造了一个个回味无穷的精品佳作;

  这一年,潮剧的戏迷在都市、在乡间、在国内外各地,大饱眼福,过足戏瘾,千呼万唤唤来了繁荣潮剧的春天。

  在新一年即将来临之际,回忆起与潮剧的一段段难忘情缘,戏迷有许多话要说,对这朵“南国鲜花”,他们依然充满期待。

  一群钟情潮剧的网络票友

  在潮汕,有这么一群钟情于潮剧的中青年“网络票友”,一直默默坚守心中的“生命故园”。他们通过网络结缘,为共同的爱好走在一起,成为广大潮剧艺人熟悉的“铁杆戏迷”,更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广东潮剧院“四团”。在近日一场“潮剧沙龙”上,记者第一次走进“四团”,与这群新时代年轻戏迷面对面交流接触,倾听他们的潮剧心声,体验他们的票友聚会,感受他们的潮剧情怀。

  传统艺术搭乘“网络快车”

  只要在网上随意搜索潮剧的信息,就会发现有一个“小生有礼”的网站,里面开设了视野、名角、专题、专栏、论坛等栏目,获得众多中青年潮剧爱好者的青睐。眼前这位紧握麦克风、津津有味唱着潮剧的忠实戏迷谢先生就是网主,“小生”这个网名也恰好表达他对潮剧的挚爱之情。“如今是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作为一门传统文化艺术,潮剧也需要搭乘这部‘网络快车’快速前进。”正是有了这个想法,34岁的“小生”从2000年开始与潮网联合创办网站,专门负责策划、建设网站内容,他在当时潮汕地区称得上是较早利用网络开设潮剧专业网站的戏迷。“小生”告诉记者,搜集资料是创办网站当中最难啃的“骨头”。为了充实网站的内容,他花费了大量时间联系圈内艺人,挨家挨户、一个一个亲自上门寻求名角的相片、简介、演出特刊等,即使吃“闭门羹”也毫不气馁。精彩表演剧照是艺人珍贵的资料,有时就是单纯为了获得一张照片,刚活跃在潮剧圈子的“小生”也要多次登门拜访,说服艺人相送。看到“小生有礼”得到那么多人的认可,“小生”十分欣慰,因为他为众多戏迷搭建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也为广大在外的潮人提供一个近距离的“潮剧看台”。

  古典文学让我爱上了潮剧

  喜欢古典文学的陈先生,是这群网络票友中有名的“青衣”。或许是对文学和潮剧有了共同的爱好,只要潮剧有新剧目出台,陈先生总会上网与票友们一同交流探讨,发表建议和意见,有时也会写些文章传送到网上去与大家互相借鉴学习。说起对潮剧的钟爱,陈先生的趣事是一桩又一桩。有光顾与外地票友热论潮剧“通电”长达六小时,被妻子“投诉”;有在家庭经济拮据时期,曾高价买了一本潮剧志又怕被家人发现而用涂改液涂掉标价的;甚至在一个月只有150元工资的岁月,宁愿省吃俭用过“清苦”生活,却攒钱大手笔购买潮剧书刊……如今这些留下潮剧印记的往事都成为了陈先生难忘的回忆。

  网名“李四”的周明打小也是爱看古典诗词,闲来还喜欢填词作赋,是这个圈子里有名的小才子。他说,小时候看潮剧,虽然看不懂剧情,但从中感受到的一种氛围却不知不觉让自己着迷,无意中也就培养了对潮剧的兴趣。真正懂事后,看懂了剧中人的喜怒哀乐,听懂了字字句句里蕴含的无限深意,对潮剧就更是痴迷起来。解放前和解放初期的一些老艺人是周明最欣赏的,他们不仅自身艺术水平高,而且艺德好,就算演一个从头到尾都没有一句唱词的小角色他们也一丝不苟,把一辈子都奉献给了潮剧舞台,这种敬业精神着实让人钦佩。

  潮剧是相知相识相惜的“红娘”“潮剧是我们的红娘,网络是我们的月老。”在这群票友中,听到最多的莫过于这句肺腑之言。市实验学校语文老师陈玉鑫只有29岁,年纪轻轻的他却是个“老戏迷”。小时候潮剧团下乡演出,他场场必到,挤在人群中听着那优美的旋律、看着那宛转的身段,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从那时起,陈玉鑫就喜欢上了潮剧。近10年来,他又大胆地拿起话筒放声演绎潮剧,特别是一些著名小生、老生的片段,他更是模仿得惟妙惟肖。在“雅园杯”广东省第二届曲艺大赛中,他还拿了个优秀奖。陈秦梦老师是陈玉鑫最欣赏的潮剧演员,觉得他不仅戏好、曲好,人品也好,一点也没有大演员的架子。现在,陈秦梦老师已成了他学习潮剧的良师益友,平时他经常与陈老师电话联系或登门拜访,在唱曲运腔等方面也得到陈老师的悉心指导。他告诉记者,这群“戏迷”都是在网上相识的,对潮剧的共同爱好使他们走在一起,他说,潮剧就是他们相识、相知、相惜的“红娘”。

  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工作的钟先生与票友们结识也是在网上。他是从懂事起就喜欢潮剧,觉得这门传统艺术旋律优美悦耳,唱词感人。现在他和这帮戏迷朋友在一起,谈得最多的就是彼此对潮剧的感受和理解,倾听对方的演唱,互相指出不足,取长补短,其乐融融。其中还有几位女戏迷,虽然身在广州、深圳、揭阳等地,但一来汕头就会参加他们的聚会。他本人比较喜欢刘小丽,觉得这位演员综合素质较好。他认为,目前好的潮剧演员还是太少,应着力培养更多的优秀演员,提高他们的待遇,扩大他们的影响,让潮剧事业后继有人。

  地道的“潮剧收藏家”

  提起老刘先生,在潮剧艺人圈中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虽然不是名演员,也不是名编导,但他却是众多名艺人的老朋友,也是一位地道的潮剧戏迷,更是大家眼中难得的“潮剧收藏家”。

  几经周折,记者拨通了现定居深圳“老刘”家里的电话。今年58岁的老刘,谈起对潮剧的喜爱,那份痴迷和执着之情就像他的声音一样,听起来依旧年轻、热情。当听闻要介绍他与潮剧结缘的故事时,老刘很热心,越讲越有滋味,因为从儿时的“因缘”讲起,一切都令人回味。“记得在我小时侯,家对面一家木器社的工人非常喜欢潮剧,就叫我帮他们手摇留声机,转动唱盘,在他们做工时放上一段段潮剧。当时,动听的旋律一响起,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虽然太小听不懂唱词,但第一反应就觉好听,所以也乐此不彼,乖乖呆在工厂里帮工人们放潮剧。后来,乡里建起了戏院,我每天一大早就跑去看演员们吊嗓子练功,跟着他们哼几句,也是在那时候开始与艺人交上朋友。”讲起这段往事,老刘描述得很细致,言语间,记者感受到他对潮剧的“忠爱”。无论是在文革时期躲进被窝里一边偷偷用录音机放潮剧,一边手抄唱词记录剧本;还是将从小开始收集的几百块录音带,重新找人刻录成光盘防止脱磁……一个个“镜头”都让感动。

  正是这段儿时的情结,老刘不仅是戏迷,而且在欣赏潮剧的同时爱上了收藏。录音带、录像带、光盘、演出特刊、书籍研究、剧本、名艺人剧作选等等,只要是和潮剧有关的资料,老刘都会不辞辛苦,千方百计寻来收藏,并录入电脑,一项项详细编录成库。艺人朋友知道后,纷纷将自己的收藏珍品赠予他,期望老刘成为潮剧“图书馆管理员”。老刘也不负众望,积极走“收藏路”,一出外旅行,第一时间就去逛音像店,要是听说哪里有潮剧精品碟,不是亲自搭车买来,就是拖朋友带回,然后经过一番精心“加工”,再赠予艺人们。“潮剧是潮汕人的瑰宝,我们有责任去维护、发扬这门传统艺术,让它世世代代传诵下去。”对于老刘来说,潮剧已经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

  “怡凰姐让我走上了潮剧之路”

  采访著名潮剧演员张怡凰时,就听说她有一个忠诚的“铁杆”戏迷,不仅爱看她的戏,还把这种喜欢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放弃自己学习了4年的舞蹈专业,跟随她走上潮剧艺术之路,至今已在潮剧舞台上唱念做打了2年。近日,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这位与潮剧有着不解之缘的潮剧演员郑婷婷。

  今年才19岁的郑婷婷现在是揭阳潮剧团的专业演员,电话里的她腼腆而羞涩,说起“怡凰姐”却是滔滔不绝。婷婷告诉记者,自己从读小学时就开始看怡凰姐的戏了,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出《烟花女》,称得上是百看不厌,从她的扮相、唱腔到一举手一投足,都是那么味道十足,一颦一笑间仿佛有无穷魅力,令人陶醉不已。从此,郑婷婷也就爱上了潮剧这门有着古老韵味的艺术。小学毕业后,郑婷婷本想在潮剧方面进行深造,一偿自己多年的潮剧梦,但家里人并不同意,最后只得进了汕头文化艺术学校的揭阳分校读舞蹈专业。

  舞蹈专业一读就是4年,这4年里,郑婷婷的潮剧梦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泯灭。她依然把怡凰姐当成自己的偶像,更希望有一天能在她的指导下学唱潮剧。为此,她千方百计地打听到张怡凰的电话、地址,并在2000年的时候与她取得了联系。从此,一段演员与戏迷之间的佳话也就开始了。回忆起初相识的时候,郑婷婷还记得自己那时很担心像怡凰姐这样的名演员不知会不会摆架子,不屑于和自己这样的无名小卒来往。然而,随着交往的深入,郑婷婷才真正感受到一位名演员在生活中待人处事的真正魅力。在她的指引下,郑婷婷得以师从李廷波、林蕴育等潮剧艺术家,学习唱曲、身段等。平时,张怡凰彩排、出演新戏,也总忘不了给她送票,郑婷婷也格外珍惜这现场观摩学习的机会,从点滴学起,不放过一招一式,希望有朝一日能把怡凰姐的“绝活”学到手。婷婷说,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让怡凰姐亲眼看着她在台上演潮剧,因为有了她的鼓励和帮助,自己才能亲身在舞台上演绎挚爱的潮剧艺术。

  潮剧是我思乡梦的寄托

  当记者电话联系到人在深圳的林鲁时,还能从他的声音里听出一丝藏不住的兴奋。他告诉记者,自己刚和10多位朋友从广州回来,大家这次是冲着在第九届广东省文化艺术节上献演的潮剧《东吴郡主》而去的,早就听说这是广东潮剧院今年精心打造的一部精品剧目,自己最喜欢的潮剧演员张怡凰也在剧中担纲主演,所以一直盼着能一饱眼福,这次总算是得偿所愿了。

  今年35岁的林鲁是潮阳关埠人,离开家乡已经十多年了,唯有那一曲曲悠悠潮乐如梦中乡音,安抚慰籍着离乡游子飘泊的心。林鲁说,离开家乡的时候,自己只带着简单的行李,唯独忘不了在包里塞进几块潮剧录音带。就是这几块录音带,伴随着自己度过了初到异地白手创业的艰辛日子,心情低落的时候、工作遇挫的时候,听听几段潮剧,心情便会逐渐地开朗,又会重新振作面对新的挑战。直到现在自己在房地产界闯出了一点名堂,还是对潮剧不改初衷。在他的生活中,潮剧无处不在,工作时开着电脑听,开车时在车上听,回到家还是继续听,真可谓百听不厌。几年前,林鲁第一次听到了张怡凰的个人专辑,深深地陶醉其中。当记者问起张怡凰的潮剧为何让他如此欣赏时,林鲁如数家珍:唱腔顺畅流利、圆润透明、咬字清晰,具有声情并茂、刚中有柔、雍容大方的独特的表演风格,一颦一笑变化多姿多彩,“要不,怎么她每次演出总会赢得那么热烈的掌声呢!”最后,林鲁还不忘用“事实”来补充说明。

  在林鲁的带动下,周围一大群朋友也和他一样成了潮剧戏迷。其中既有房地产商,也有设计师;近的有陆丰的,远的还有湖南的。就拿湖南的这位姓周的朋友来说,他是搞设计的,原本对潮剧可说是一窍不通,可跟着林鲁听多了,竟也听出一点“门道”来,而且还越听越有味,认为“潮剧的艺术魅力不亚于其它剧种”,现在他也爱上了潮剧,顺便还学习潮汕话,可谓“欣赏、学习两不误”。

  身在异乡,林鲁还不忘把家乡的传统艺术推介到外地去,近年来,广东潮剧院到深圳宝安、龙华等地区演出时,林鲁都在其中帮忙牵线联系。每当看到演出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场场爆满,连过道都站满了观众时,林鲁心里最高兴。他说,能为潮剧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微薄之力,是自己的心愿。

  为潮剧培养下一代观众

  “潮剧如果没有培养下一代的观众群,不断开拓市场,就谈不上改革与发展。”只要是好的剧目上演,黄女士就会带上两个只有5岁、9岁的孩子去看潮剧,手把手教他们看懂戏文,听戏曲。

  黄女士,在市区经营一家商业公司,平时大大小小的事都要她处理,非常繁忙,但总会抽出时间带孩子一起看潮剧。“我从小就对古典文学和戏曲感兴趣,很喜欢郑健英老师的戏。每次看潮剧都是先看唱词,再听曲,然后才是欣赏剧情。”但言谈间对剧目的评论是头头是道,深厚的文字功底显而易见,对潮剧也颇有研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黄女士不时“走题”,对今年广东潮剧院公演的《辞朗洲》、《红鬃烈马》、《东吴郡主》等精品剧目提出自己看戏的心得,对潮剧的改革建言献策。

  谈起郑健英老师,黄女士非常钦佩。“几十年的从艺生涯,一直坚持自己对潮剧事业的执着追求,默默为观众奉献优秀的作品,不容易啊!”黄女士回忆起当初第一次鲜花给郑健英老师的情形,依旧历历在目,心情激动。“当获知郑健英老师在《辞朗洲》扮演许大娘时,我第一时间跑去看。郑老师炉火纯青的演技、通透动听的嗓音、细腻传神的演绎,让我十分激动,印象深刻。在上演《红鬃烈马》的最后一晚,我再也抑制不住,就像小女生追明星一样,冲上台献花。”说起这一段,30多岁的黄女士有点不好意思,她说当时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当面向喜爱的老一辈优秀演员表达钦佩之情。

  在采访的最后,黄女士说:“正是潮剧艺人的辛勤劳动,才有了一部部好作品不断呈现在观众眼前。作为观众,也有责任为潮剧培养下一代的观众群,让传统艺术不断流传下去。”

  (责任编辑:蔡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