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龙新民:大力促进新闻出版业繁荣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1日12:14 新华网

  2006年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按照预定的议程开得非常成功。东生同志代表中央宣传部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新闻出版工作的形势和主要任务,指出了当前和“十一五”期间做好新闻出版工作需要把握好的重大问题,强调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动我国新闻出版业的繁荣和发展。对东生同志的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永湛同志代表总署党组所作的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新世纪头五年特别是2005年的工作,肯定了成绩,总结了经验,对如何深入

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从战略的高度制定好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谋划好“十一五”开局之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和周密的安排。斌杰同志就制定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作了说明。这些我都完全同意。各位代表在讨论中紧紧围绕总署党组的工作报告,求真务实,畅所欲言,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对工作报告进行修改,并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下发。希望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认真抓好落实,把我们的思路、计划和各项要求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下面,我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结合这次会议大家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就新闻出版系统明年应当着重抓好的几项重点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积极推进新闻出版改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即将出台《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这一重要文件。新闻出版特别是出版、发行的改革,是整个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端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复杂性。

  近两年进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以来,新闻出版和发行的改革取得了重要突破,试点单位的成果已开始显现,并创造了很好的经验,对此,中央领导同志是充分肯定的。但我们必须看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仍然面临着深化改革、加快改革的繁重任务。

  当前,国际间出版发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从今年开始,出版物分销领域对外资全面开放,而我们的版权进出口却严重倒挂,形势不容乐观。从国内市场看,从事国有出版、发行的企事业单位总体上市场竞争力不够强,一些出版社向私人企业卖书号的情况还时有发生,原来国有的新华书店可能逐步被边缘化。如果我们自己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都难以守住,就更谈不上我国的出版发行业跨出国门,打到世界上去。所以,无论从国内市场的现实状况还是从国际竞争的角度讲,都迫切需要继续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

  按照中央的部署,2006年,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即由少数省市和单位进行试点转变为逐步全面展开。已经试点的省市要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没有试点的省市要进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还不完全具备试点条件的省市要逐步创造条件。总署在工作报告中已经就新闻出版系统如何推介试点单位的经验,如何扩大改革试点的范围,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改革试点成果作出了部署,请各地区、各部门结合自己的实际切实做好安排。我们总的想法是,原来作为试点并取得了成效的单位;要总结经验,再接再厉,乘势而上,扩大成果,努力做大做强。同时鼓励和支持这些单位进行跨行业、跨地区的兼并、合作、联营,力求形成一批在国内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大型新闻出版发行集团。

  这里我还要强调一下,在谋划改革的过程中,不要简单地把集团化就看做是改革的惟一模式,改革可以搞集团,但改革不等于集团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创新体制。没有体制的创新,单纯去追求集团化,那只是简单的捆绑和“撮大堆”,实际效果也不会好。另外,也不要把机制层面的东西如内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就当作改革的主体和全部内容。公益性文化事业着重要转换机制,而文化产业则要从体制上去突破。体制不行,仅从机制上去做,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也就是说,不能靠机制层面的工作去解决体制的问题。一定要以资产为纽带,以市场为主体,推动出版、发行单位的改制。对发行单位除少数民族地区以外,原则上都要推向市场;对出版单位,除极少数政治性强、公益性强的以外,绝大多数也要转换机制,推向市场。

  总之,明年和今后几年,我们要在改革上下大决心,要加大力度,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当然,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要认真贯彻好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方针、原则,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搞好各项政策的配套,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改革既要抓紧,步子又要稳妥,方法要得当,切实维护稳定,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关于大力促进新闻出版业的繁荣发展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既包括经济的发展,也包括社会事业的发展。在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的今天,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愈加强烈。而且在国际间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和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大力促进新闻出版业的繁荣发展。

  目前,我国新闻出版业发展之快,产品数量之多,总量规模之大为世界罕见,但质量、效益、竞争力、影响力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新闻、出版、发行业占国内GDP的比重也还有限。因此,中央特别强调,在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的同时,必须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出版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产业中完全可以搞成一个大的产业。搞好了,对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对外开放,推动我国新闻出版业更好更快地走向世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繁荣和发展新闻出版业,首先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始终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努力办好报刊和出版社,努力创作和生产健康向上、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图书和各类出版物。

  繁荣和发展新闻出版业,从产业的角度讲,必须把加快出版、发行业的产业化作为突破口。要在发育、完善市场主体的同时,构建批发交易平台,发展物流配送、连锁经营。法兰克福书展在国际上影响很大,日本、韩国的动漫产业迅速打入世界,我们完全可以借鉴这些成功的经验,精心打造我国出版发行业的国际交易品牌。这些年,我们组织了一些国际性的图书博览会,也包括在北京举办的这类活动,对推动出版发行业的对外交流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通常还是给境外出版、发行商提供卖书和做广告宣传的平台。如何把这些图书博览会做成我国出版发行业的国际知名品牌,扩大我们的图书出口和版权贸易,这是一篇大文章,需要我们很好地来研究和探索。

  繁荣和发展新闻出版业,还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现为统领,注意调控规模,合理布局,注重内涵式发展,着眼提高质量和效益。要统筹兼顾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新闻出版业的协调发展。那些经济比较发达,文化比较繁荣的地区和大、中城市,完全可以把新闻出版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支柱产业促使其更快更好地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同时,我们还要高度重视满足广大农村地区农民群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群众、城镇低收入家庭,以及社会上一些困难群体对各类出版物的不同需求,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和价格,使我国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到新闻出版事业繁荣发展的实际成果。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以互联网技术为载体和基础的新媒体层出不穷,而且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面对这种新情况,我们要解放思想。迎难而上,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在新媒体新技术方面,争取主动,趋利避害,为我所用、有所作为,力求在国际文化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争得先机。

  三、关于切实加强对新闻出版的管理

  管理是一门学问,也是新闻出版业的老话题、大难题。我们年年讲管理,年年抓管理,但大家在工作实践中还总是压力重重、如履薄冰。对全国各级新闻出版和版权行政部门来讲,我们最主要的职责就是依法行政,加强管理。中央领导同志一再嘱托我们,要大力加强对新闻出版的管理,努力探索卓有成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出版管理途径和管理方法。

  从新闻出版全行业来讲,现在,我们的主流媒体、党报党刊,从总体上看,管理是比较好的,党的领导体制比较健全,管理制度比较严格,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也比较好。问题突出的是在一些小报小刊。多年来,各级宣传部门、新闻出版部门在管理上做了大量工作,但管理不严、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依然存在,应当说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依法管理。新闻出版部门管审批,这是一种权力,但审批的权力是同管理、监督的责任连在一起的,也同新闻出版业的健康、繁荣、发展息息相关。我们要认真研究依法行政、加强管理的办法。一方面要强化监管,实行优胜劣汰;另一方面又要加强服务,推动办得好的报刊社、出版社深化改革,做大做强。中央领导同志特别要求我们要研究体现中国特色、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的报刊管理办法,这是摆在各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务必潜心研究,大胆实践,努力改进和加强新闻出版管理工作。

  说到加强管理,我们还要始终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这项工作必须抓得很紧,一刻也不能放松,并力求从体制、机制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过程中,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已在试点城市进行试点,现在试点城市可以全面铺开;不是试点的城市和地区,也可以进行文化综合执法的试点,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强化市场监管。在这方面,广东省新闻出版局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关于“扫黄打非”工作,前几天,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已专门发出通知进行部署,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好通知精神,集中力量,做好元旦、春节和“两会”期间的“扫黄打非”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我们还要高度重视版权保护工作,这不仅是版权产业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近年来处理复杂的国家关系问题中经常遇到的一个大问题。这次会议对明年加强版权管理工作提出了要求,国家版权局还将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

  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新闻出版面临的管理任务十分艰巨。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切实负起责任,敢抓敢管。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作为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一个执法部门,既要坚持依法管理,又要在加强管理的实践中,不断提高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的水平。关于总署、省级新闻出版局和地市级新闻出版局三级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职能的定位问题,总署将进行深入的调研,并在已有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就各级新闻出版局特别是地市级以下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权限、职能提出意见。希望各地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拓宽行政管理空间和社会服务领域,以“有为”推动“有位”,不断提高新闻出版行政管理水平。

  四、关于建设高素质的新闻出版工作队伍

  人。我们要深化新闻出版改革,发展新闻出版事业,加强新闻出版管理,关键是要加强党的领导,建设一支宏大的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新闻出版工作队伍。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关键时期。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各种利益格局的碰撞与调整,既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良好机遇,也使我们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新闻出版事业是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宣传思想战线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大宣传的战略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新闻出版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十分敏感,可以说,新闻出版关大局,新闻出版无小事。各级新闻出版和版权行政管理部门,新闻出版行业的各级领导和党员、干部,一定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定不移地在政治上思想上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新闻出版工作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正确的新闻出版导向不动摇,始终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2月7日至8日,中央宣传部召开了全国宣传部长会议。长春同志在讲话中强调,宣传思想战线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牢牢把握正确导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不断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水平,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云山同志也在会上对做好明年的宣传思想工作进行了部署。他强调,深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迫切要求宣传思想工作水平有一个新的提高,迫切要求宣传文化事业自身有一个大的发展。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从大宣传的格局出发谋划好明年和“十一五”期间的新闻出版工作。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要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及时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使新闻出版工作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之中,更加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

  加强新闻出版队伍建设,我们要继续巩固和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成效,不断深化和拓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高新闻出版部门各级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全行业广大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多年来,新闻出版总署的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我国新闻出版工作之所以不断推向前进,是与在座的各位同志,以及全国新闻出版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和辛勤劳动密不可分。新闻出版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边远、民族地区的同志们,长期以来在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为我国新闻出版事业勤奋工作、默默奉献,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范。在这里,我代表总署党组向你们道一声辛苦,感谢你们为我国新闻出版工作做出的巨大贡献。总署党组要进一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密切与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以及新闻出版战线广大干部群众的联系,千方百计地为基层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为全国新闻出版战线服好务,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以良好的工作作风推动我国新闻出版工作不断前进。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一年,新闻出版战线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面完成各项任务,努力开创新闻出版事业的新局面。(这是龙新民署长12月28日在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