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看医生”胜过“看病” 慢性病预防胜过治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1日13:13 新华网

  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结构变化,过去被称为“富贵病”的这类慢性疾病正悄悄地走进寻常百姓家中。然而,在“富贵病平民化”背后还有更大的隐忧:老百姓往往在出现疾病并发症后才知道自己患有这些疾病。

  许多医学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社区医疗作为基层疾病预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成本低、涉及面广的优势,因而是发现和预防人们慢性疾病的最佳模式。此外,

应大力开展医学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尤其是应使老百姓改变“有病才求医”的传统观念。

  

“看医生”胜过“看病”慢性病预防胜过治疗

  有多少患者得知自己已患病?

  “几天前,我突然感到双脚发痒,不时还有些疼痛,到附近的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为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足’。我身体一直都很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得的糖尿病。”广西南宁市民覃东明无奈地说。

  医学专家指出,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不容易被发现,日积月累就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张帆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大多数慢性病患者都不知道自己有病,以糖尿病为例,我国目前至少有3/4的糖尿病患者仍被蒙在鼓里。他们将成为我国未来10年慢性疾病患者中的高危群体。”

  国际糖尿病联盟日前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导致糖尿病患者平均寿命减短5-10年;全球每30秒就有一个人因为“糖尿病足”而失去一条腿。根据我国卫生部门的有关统计,在我国糖尿病就诊病人中,治疗达标(做到规范治疗)的病人仅占33%,而大多数病人是在出现并发症后才去被动就医的。

  与糖尿病一样,高血压病作为我国慢性病中的“头号杀手”,其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都很低。卫生部门的最新数据表明:我国高血压知晓率为30%,治疗率为25%,控制率为6%,约有1.5亿高血压患者面临发生脑卒中的危险。

  

“看医生”胜过“看病”慢性病预防胜过治疗

  慢性病知晓率为何低下?

  慢性病,为何“针扎到肉方知痛”?医学专家用一个等式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医学知识匮乏+预防系统缺失=疾病知晓率低。

  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东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医师姚贤聪认为,人们的医学观念亟需从传统的“看病”向“看医生”转变,应该定期到医院或社区医疗点检查身体,而不是待身体已出现明显不适后才去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健康检查中心主任陈栓青也认为,目前我国大多数市民,尤其是年轻人,对慢性疾病缺乏最基本的了解,从而错过了最好的预防和治疗时机。“病人只知道脑溢血、心肌梗塞有多么可怕,却不知道这大多是由高血脂、高血压引起的结果。”

  体检作为一种最有效的预防方式,由于经济等各种原因,在我国还无法大力推行。记者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了解到,一套标准的体检方案需要花费500多元,有的体检甚至要上千元,这样的价位一般让普通市民难以接受。

  

“看医生”胜过“看病”慢性病预防胜过治疗

  同时,目前的体检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张帆告诉记者:“以糖尿病为例,早期临床表现为餐后血糖增高,而目前体检大多只做空腹血糖检查,导致无法及时筛选出患者。”

  近年来,一种新兴的医疗模式——社区医疗正在全国各地大力推广。医学专家指出,社区医疗成本低、涉及面广,有望成为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的最佳方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东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宁夏银川市益康社区医疗站等一些社区医疗点都已经设立了慢性病专科门诊。

  银川市益康社区医疗站站长王富东告诉记者:“社区治疗高血压每天只需8分钱,成本远远低于大医院。但社区慢性病干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常常受到人力、物力的限制。像我们站,一共才6名工作人员,而社区医疗覆盖人群却已达到一万多人。”

  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东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姚贤聪医师表示,预防和治疗慢性病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为慢性病人建立健康档案。然而由于人手不足,工作人员根本没有办法上门为慢性病人建档,而只能等慢性病患者主动到医疗站检查建档,导致慢性病干预工作很被动。

  陈栓青、张帆等医学专家也认为,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卫生资金投向大医院、大单位,基层社区预防保健体系投入不足。因此,我国亟待改进现行的基层疾病预防体系,使之更加健全。

  

“看医生”胜过“看病”慢性病预防胜过治疗

  加强医学科普宣传 健全疾病预防体系

  根治慢性疾病的关键在于预防。张帆说:“《黄帝内经》中说,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将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而我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主要负责基础性研究,而不做大众科普;仅靠医生自己进社区宣传,这种力量太小。”

  姚贤聪说,“社区医疗点经常开展一些免费的身体检查活动,但由于大多数市民的医疗观念没有转变,始终认为只有大医院的医生才会看病,导致社区医疗工作举步维艰,基层科普宣传也很难开展。”因此,提高普通市民的科学素质应是预防疾病的最基本的对策。

  针对我国医学科普宣传教育的现状,张帆指出,政府应制定一个健康教育推动计划,加大科普宣教力度;广播、电视等媒体也应改变目前报道的重点。“现在广播、电视里播放的基本都是性病、肝炎预防与治疗的内容,像糖尿病、高血压的知识普及太少。”

  张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国目前约有3000万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如果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每人每月大约要花费5-6万元;而如果政府投入100万元的科普宣教资金,使病情被及时发现,那么糖尿病患者一个月的支出仅为2000元。“政府越早投入,收益也就越大。”

  “健全基层疾病预防保健体系,关键在于改变卫生资金投向,加大对基层社区卫生资金的投入,并保证资金投入在地区间的平衡;同时,大医院、科研院所和基层医疗体系应该进行合理分工,保证疾病在基层得到很好的预防和治疗。”王富东说。

  同时,社区医疗点工作人员的待遇也有待进一步提高,解决工作人员“短腿”现象。姚贤聪在采访中透露:“社区医疗点工作人员的待遇普遍比普通医院的工作人员低,导致大多数人不愿从事社区医疗这份工作。目前社区医疗点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医院的退休人员。”

  另外,慢性病主要是由吃得多、喝得多而运动少造成的。陈栓青建议,基层社区应当加大体育设施建设的力度,满足普通市民运动、健身的需要,从根本上提高市民的身体素质。(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