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评:友爱产生和谐 互助激发力量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1日20:05 新华网 |
新华网北京12月31日电(记者鹿永建)年终岁末,由胡锦涛总书记亲自倡导的向困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在中华大地上广泛展开。一件件棉衣,一笔笔捐款,送到困难群众手中;一份份爱心,一腔腔关怀,融进困难群众的心里。友爱产生和谐,互助激发力量。 今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洪涝、干旱、台风、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给灾区群 众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在“送温暖、献爱心”热潮中,在浓浓的党群、干群亲情中,由党员干部、广大百姓的爱心凝聚成的力量,在这个寒冷的冬天让人倍感温馨。中央提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千方百计为困难群众多办好事实事。这次“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为这一理念做出鲜明的注解。 “送温暖、献爱心”,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这就意味着,每一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和干部,都有义务在干好本职工作之外,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充当各项志愿活动的积极分子和排头兵,包括在社会开展的捐助活动中发挥示范表率作用。 “送温暖、献爱心”,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一人有难,众人相帮”、“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等名句,人们耳熟能详。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一直倡导关心群众生活,要求各级干部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十几年前,全国总工会发起的“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的送温暖活动,努力解决困难企业职工的生产和生活问题。从此,每年元旦春节期间,各地工会干部都和当地党政干部一起,深入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家里,送去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慰问。 “送温暖、献爱心”,让困难群体不仅在寒冬感受温暖,而要一年四季都“温暖如春”,就要形成一种机制。2005年,新中国第一次举办了由政府部门与民间慈善机构共同组织的慈善大会,主题是“携手慈善,共创和谐”。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大会并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把慈善事业发展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进一步研究制定和完善加快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民政部负责人强调,要发展慈善事业,为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第三次分配”方式。 社会财富的第一次分配,要在不断规范的市场机制中实现。税收等政府调控下的第二次分配则以公平为主,从而缩小初次分配造成的过大的收入和财富差距。第三次分配则是指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社会救助、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者行动等多种形式的制度和机制,是社会互助对于政府调控的补充。主动、积极参加慈善、捐助和志愿活动,既帮助了别人,又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应该大力提倡。政府和立法机构除了继续为民众创造更公平的机会外,还应该为人们的慈善行为提供更多的条件,比如帮助非营利机构的成立和运行等。 我们祝愿在2006年里,“送温暖、献爱心”成为人们更加主动的愿望,更加日常的行为。(完) 胡主席带领我们走进和谐社会 2006年人们对和谐社会有“十盼” 庆典改为献爱心,温暖送给农民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