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陕北密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1日04:25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陕北人,但当我面对我的乡民们的生存之谜、生活之谜时,我经常陷入一种一筹莫展、不知谜底的状态。比如:为什么陕北腹地的农民头上围的白羊肚子手巾两个犄角朝外?为什么陕北昔日的女性爱穿红肚兜?为什么陕北本土人从生到死离不开唢呐,而且几乎人人喜欢听唢呐?为什么他们几乎人人爱唱信天游和酸曲呢?这些问题本土人说不清,外地人道不明,专家学者们未必能答准。但几乎所有的文化学者都认为这里藏着陕北人生存的密码、文化的密码、精神的密码。

  白羊肚子手巾是游牧文化的典型饰物,阻挡黄尘雨雪清除汗珠是它的实用功能。中原农民将犄角挽在脑勺后面,而陕北腹地农民头上围的白羊肚子手巾两个犄角朝外,恰似一只山羊向外的双角。同样是游牧区域,新疆、内蒙古牧人在游牧时代亲和的是马,陕北亲和的是羊。陕北是汉人和少数民族长期拉锯的地区,游牧的功能有所退化,战争和苦难培育出了人们更加强烈的反抗、出击、搏斗的文化心理。

  旧时的陕北女性爱穿红肚兜,从出生到死亡,近乎宗教般地虔诚,把红肚兜当作了生命的守护神。红是避邪的吉祥文化符号,这是他们对美好生活企盼的物化标志。陕北历史上有着太多的苦难:天十年九旱;地贫薄苦焦;人常常处于战乱中。所以这里敬神情结很浓,先有庙,后有村是标准的生存习惯。人们有病,祈祷用红布;参与丧事,钮扣上挽红布条;过本命年,内穿一身红;生子,悬红布于门上;合龙口、拉碾盘给匠工红绸缎;迎亲披红穿红戴红;过新年,人们将生活打扮成红的世界。

  唢呐并不是陕北人发明的,它是从西域传过来的,但陕北人喜欢它,当成了生命中不可割舍的部分,小孩出生满月时,吹唢呐迎接孩子来到人间;年轻人结婚时,吹唢呐庆祝;人死了,入葬时,吹唢呐送行。旧时的陕北,村庄分散,人们精神生活单调、贫乏,用著名作家周涛的话说:陕北黄土高原是一座大陵墓,生活在这里的陕北人就是守墓人,他们的眼神充满了孤独、寂寞、守望,因此他们太渴盼热闹、红火了,而吹响的唢呐正有这样的功能。陕北唢呐风格壮阔、浑厚、大气,有一种贯通天地人心的气势,符合陕北人的审美心理。

  “一更一点一炷香,情哥来到大门上。爹妈问我什么响,风吹得树叶仓啷啷。二更二点二炷香,情哥来到院头上。爹妈问我什么响,风吹得门闩响叮当。三更三点三炷香,情哥来到炕头上。爹妈问我什么响,隔壁骡子嚼绊缰……”这样的歌是文人才子们脑子想烂也未必能想出来的,如此率真、大胆、真实、野性的歌只适合在陕北土地上生存。为什么这类歌能把性、情如此大胆地表露出来?这与这里受儒家文化影响少有本质关系。《蓝花花》唱道:“叫一声哥哥你不要怕,大不了人头高杆上挂。叫一声哥哥你不要抖,大不了掉下两颗头。”酸歌也是我们国家民俗文化保存完整的活化石,用民俗学家的话说,陕北民俗文化的完整可以说世界少有,而这恰恰得益于历史上这块地方的封闭。生殖崇拜不仅在酸歌中表现得最充分,在剪纸中表现得也完整。大南瓜被暗喻为女性子宫,小老鼠钻入南瓜中偷子(籽),用“偷”来形容“情爱”之奥秘。远古时期,受自然灾害、战争影响,人们生育、生长的成活率极低,所以生殖崇拜、性崇拜就自然走到了人们意识、生活的前台。无遮无拦的无人山野深沟里,亮开自己的嗓子无拘无束地唱唱酸曲,当然是解心焦的最好方法了。

  温家宝总理在访问美国时说:每当人类发展到一个重要的关头,就应该认真地回望自己的历史。是的,我们应该认真地回望我们保存得最好的文化的活化石———陕北。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01月01日第七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