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澳合作让草原重现生机(通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1日05:24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驻澳大利亚记者李景卫

  2005年12月8日,记者随澳大利亚援助署官员、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简称科工组织)的科学家以及参加中澳草地退化治理和家畜管理研讨会的中国农业部等单位的专家深入草地实验场和牧区参观采访。所到之处,无论是实验场还是牧区,到处呈现一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象。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草原国家,拥有天然草场4.4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5%。据科工组织首席草原科学家约翰·唐纳利介绍,20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也曾有过放牧过度,草原退化等问题。为了可持续发展,他们开设实验场,向农牧民示范草地的护理方法。与此同时,制定法律严格规定草原的放牧密度。在科学的管理措施下,各地草原很快走出退化的困境。

  现在,澳大利亚各大牧区草畜平衡,走上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科工组织因势利导,利用实验场不断向农牧民展示最新的草场管理方法,以防草原退化的历史重演。在堪培拉附近的800公顷实验场内,进行着畜种改良、草种优化、草场管理、水土涵养等多种实验。草原科学家理查德·辛普森把中国专家带到其中的3块草场实验小区。这些小区主要是向农牧民介绍如何给草场科学施肥。第一个小区不施肥,任牧草自然生长,可放牧6至9只羊,每年的产出与管理成本基本抵消,无任何经济效益;在第二个小区以每公顷125公斤的比例施用磷肥,牧草长势良好,杂草几乎完全被覆盖,可放牧18只羊,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农牧民纷纷效仿;在第三个小区,施肥量比第二小区增加1倍。结果是,根系发达的一年生杂草趁势而上,覆盖多年生牧草。整个小区杂草丛生,既浪费资金,又无法放牧。这一实验告诫农牧民,不施肥不行,但也不是施肥越多就越好。

  离开堪培拉的实验场,澳方官员和专家又带领中国同行前往新南威尔士州东南部的莫纳罗牧区。在那里,科研人员与当地农牧民合作,围绕草场改良和可持续发展进行着一系列实验。同样是三块示范草场,一处全年不放牧,草场生机盎然;另一处定期轮牧,草场有足够时间休养生息;第三处全年放牧,草场虽不到退化的程度,但明显失去生机。科学家们以实验结果让农牧民明白,只有养护好草原,才能从中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牧区里还建立了不同的实验小区,分别种植营养价值较高的红三叶、三叶兔耳草等豆科牧草,以观察各自的适应性,为将来大面积推广进行可行性研究。

  与澳大利亚一样,中国也是草原资源大国,草原面积达4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0%左右。然而,专家们介绍说,由于90%以上的草场退化,中国的草场生产能力不及澳大利亚的1/10。澳大利亚每公顷草场平均可放牧18只羊,而中国的一些草场现在每公顷连1只羊也养活不了。

  造成草地退化有气候、地质、放牧、鼠害等诸多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有二:一是盲目垦荒。全国有2000万公顷草场被改造为粮田,草原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沙漠化严重,沙尘暴频繁发生;二是过度放牧。农牧民不顾草原的承载能力,单一追求牛羊的数量,在草畜严重失衡的情况下,不但不削减放牧量,往往还有增加。连年如此恶性循环,使得很多草场严重退化,草地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失控,草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丧失。

  针对上述问题,在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的推动下,中国农业部、农科院、农业大学等部门和院校与澳大利亚科学院等机构的草原专家们于2005年12月6日和7日在堪培拉举行了“中澳草地退化治理和家畜管理研讨会”,就两国在草原退化治理和家畜管理方面开展合作进行了认真的研讨,达成4点合作意向:从调查草原生态环境入手,以恢复草原生态环境为目标展开合作;利用卫星遥感测控技术对草原生态变化、退化程度和放牧情况等进行监测,建立数据库,为草原治理提供依据;采取合理措施,根据草场的承载能力指导农牧民适量放牧;在不同类型草原建立不同的示范区,以实验结果教育农牧民,使他们放弃传统的放牧观念,以科学的方法管理草场。双方决定,由有关专家拟定草原退化治理项目建议书,并于今年初在北京举行专门会议,敲定具体合作项目。

  近年来,澳大利亚科研人员与中国合作在内蒙古先期开展了一些草地治理研究,成果显著。“中澳草地退化治理和家畜管理”合作项目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协调发展,以促进中国的各大草原早日重现生机。

  (本报堪培拉电)

  《人民日报》(2006年01月01日第三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