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个国有剧团倒下去 30多个民营剧团站起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1日07:30 新华网

  由于传统戏剧市场不景气,被称为浙江文艺界“一面红旗”的缙云国有婺剧团黯然解散。与此同时,在缙云,30多个完全由老百姓自发组织起来的民间婺剧团却蓬勃兴旺,活跃在浙江各地农村。而在 浙江全省,能够正常演出的国有剧团已由5年前的118个锐减到了30多个;但另一方面,民营剧团正在快速崛起,全省目前登记在册的民间职业剧团已经达到485个。

  吃皇粮、拥有诸多科班专业人员的国有剧团缘何不敌由戏剧爱好者组成,只拥有简陋的演出器材与服装的“业余剧团”?在文化消费方式多元化和传统戏剧日渐式微的今天,民间基层剧团为何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一个国有剧团倒下去30多个民营剧团站起来

  带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农民乐队在为戏剧伴奏。民营剧团诞生于基层,所有的演职人员都是农民。

  一个国有剧团倒下去 30多个民营剧团站起来

  “百乐戏为首”,浙江丽水市缙云县历来是戏曲繁盛之地,高腔、昆曲、徽戏、乱弹在此争奇斗艳。建国以来,以“子仙班”的演员为基本班底的“拥和剧团”,通过民主改革,成为县级国有剧团——“缙云婺剧团”。缙云婺剧团拥有优秀的演职人员,演出优秀的传统剧目,不仅在当地戏曲舞台上“一枝独秀”,同时也是浙江省文化系统树立的一个标兵。

  

一个国有剧团倒下去30多个民营剧团站起来

  今天的民间职业剧团已不再是过去的“草台班子”,无论是在服装、灯光、舞美还是演员的演技上都日趋成熟。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各种原因,国有剧团陷入了困境。“演职人员要么在‘馆团合并’的改制潮中去了文化馆、群众艺术馆,要么已另谋出路。当初每年利用当地文化主管部门财政拨款添置的服装、灯光、道具、器材,最后都廉价卖给了农村业余剧团。”浙江省戏剧家协会活动部主任、艺术团团长梁平对当时的情况记忆犹新,“多少年的红旗,转眼间就垮了、倒了。”

  现在,民营婺剧团在演出市场上唱起了主角。“民营剧团买了国有剧团的设备以后,为了争夺演出市场,开始聘请好演员、好乐队和好乐师,以提高演出质量。同时,为了扩大队伍,剧团纷纷招收当地农村青年学艺,并请退休老艺人充任教师。”据缙云县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褚彭俊介绍,20世纪80年代普查时的147个民营剧团,经过内部洗牌和大浪淘沙,最终剩下了30多个。这些剧团不仅把当地的演出市场尽收囊中,还将市场扩大到温州、金华等地甚至外省的农村。

  2005年12月22日晚,在浙江省首届专为民营剧团打造的“山花奖”戏剧节上,从缙云的30多个民营剧团中精选出的两台大戏分获金、银奖。

  缙云不同所有制剧团实力的此消彼长并不是孤例。据调查,2000年,浙江省尚有118家国有剧团,而到目前,能正常演出的只剩下30多个。与此同时,民营剧团快速崛起。浙江省文化厅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浙江全省目前共有485家登记在册的民间职业剧团。它们全年为农民演出的场次约17万场,以每场1000人观看计算,全年观众人数达1.7亿人次。这些民营剧团大多经营状况良好。他们进山区、登海岛、下农村,为渴望文化生活的农民们送去精神食粮。

  “演得多,走得多,收入自然就高。”2004年,“越剧之乡”嵊州的101个民营剧团,年收入达8000万元。演出最多的群艺剧团年收入130万元。而在男子越剧的发源地——嵊州富润镇下安田村,全村收入呈“三足鼎立”之势:农业收入100万元,越剧演出收入100万元,其他副业收入100万元。

  由此可见,民营剧团不仅占据了农村文化市场的大半壁江山,甚至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