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的哥数落西安“丑陋建筑”(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1日08:54 华商网-华商报

  

的哥数落西安“丑陋建筑”(图)

  的哥周永定怀抱西安老照片评点古城建筑

  本报记者申重重摄

  开出租车之余,他将精力更多地用在关注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沿革。十年如一日,他执著地为这个城市寻找着失落的记忆。他为此冲动过,苦恼过,甚至愤怒过,但却从未停止过。作为一位民间建言者,他呼吁西安成立专门的古城风貌保护机构,共同来守护我们城市的记忆。

  “城墙如西安城的一串项链,但是这串项链的主人的衣着,却有些支离破碎了。西安不能成为只剩下城墙的古城。”

  “一个城市的文化脉络如城市的记忆,若被破坏,那么城市的面目将变得模糊不清。西安正面临着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好,西安将越来越混同于其他大城市,几千年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将消失殆尽。”

  周永定是西安一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每当他谈论起古城风貌这些年的变化,常会出语惊人,“因为我太热爱这个城市了,不能容忍有人破坏它!”

  三张老照片见证古城变迁

  周永定的屋子里贴满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西安挂图,书柜里一大半是旧杂志、旧报刊,全是关于西安的文章和图片。

  他拿出一沓老西安的照片。其中一张是1956年拍的。镜头从北大街望向钟楼,钟楼周边的邮政大楼还未建起,钟楼饭店、开元商厦更无踪迹。绕钟楼一圈的是一层、两层低矮的传统民居和商号,钟楼显得特别突出。“你看,还能看到南门,城墙、小雁塔都一览无余。”

  这些照片是周永定用多年搜寻收藏的,其中大部分是他花钱从别人那里买来的。看这些老照片,西安城市发展的脉络贯穿了起来。“这张照片是20世纪70年代初拍的,角度相同。照片上已出现一些高大建筑。但总体来说还是能看出古城的风貌。而你再看20世纪90年代的这张照片,南大街已经拓宽了,一路下去只见高楼林立,只能望见窄窄一段城墙了。”

  周永定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见证了西安的变化。他说,现在许多人一说起西安,印象中只有城墙,这是一种悲哀。“城墙就像西安的一串项链,但项链主人的衣着,却有些支离破碎了,西安不能成为只剩下城墙的古城。”

  保护督军老宅以失败告终

  城墙的西南角一片,从明清以来都是最繁华的地方,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还保留着很多山西晋商的老宅子,还有安徽的会馆,一些官府的宅子和盐号都还在,可现在你去看能看到什么?现在我们要到平遥、周庄,去看那里的古建筑,其实这样的古建筑西安原来都有,只是拆得不像样了。西安古民居消逝的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令人吃惊!”

  周永定说,他记得上世纪80年代经常去书院门一带,那里的很多古宅都非常气派,每一间都是典型的关中民居的样式。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湘子庙改造时,许多有特色的民居已成瓦砾。

  周永定说,书院门督军老宅是解放前陕西督军、省长陈树藩的宅第,建于上世纪初。该宅坐北面南,为三开间三进院落,在西安市32处“需要保护的传统民居宅院和历史性纪念性建筑名单”中列第10位。2002年12月30日,老宅收到市拆迁办通知,要求7日内自行搬迁,以便实施拆除。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人民日报》、《中国文物报》、《陕西日报》等省内外媒体都做过有关督军老宅的报道;一些全国、省、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提交议案,要求保护督军老宅;当时有万余市民自发从四面八方来到督军老宅参观声援。但是这些都没有影响到拆迁部门的决心。陈树藩的儿子、西安著名书法家陈泽秦向法院上诉也以失败告终。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1990年以前,西安城墙以内棋盘式的规划格局中,两三百年以上历史的老宅院占据了半数以上。1993年,西安市建委、规划局、文物园林局经过较为全面的调查了解,提出30处急需保护的传统民居和历史纪念性建筑,而到2002年,针对旧城改造中传统民居不断减少的情况,市文物园林局又组织了一次调查,其结果是:原提出的30处只有16处还存在。

  的哥列出十大“丑陋建筑”

  “西安也和许多大城市一样,在城市发展中自觉和不自觉地追求高楼大厦,热衷于新技术新材料,而当一座座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成为城市的主体,原来非常鲜明的古城特色就逐渐失去了个性。”周永定说。

  根据调查,他列出对西安古城风貌影响最大的十座现代建筑:北大街钟楼至西华门有三座,××广场(由于此为个人观点,为保持客观态度,故将具体名称隐去———编者注,下同),××大厦和西一路上的××商用楼;西华门的××大厦;南门外的××广场和××商城楼盘;糖坊街口的××饭店大楼;北广济街口上的××商厦;四民巷口××商住楼盘;西五路后宰门××银行大楼。

  “以前从钟楼向北到西华门这一段,最能显示西安近代城市风貌,从邮政大楼往北数,有人民剧院、易俗社、报话大楼,还有陕西省政府大院、公安厅、检察院等,几乎近十处能体现近现代历史的建筑,1995年北大街改造以前的透视效果很清晰,现在站在钟楼,一眼望去全是金碧辉煌的高楼大厦。如果不看北门,就根本不知道是在北大街。”

  南门外的××广场和还未完工的××商城,破坏了南门的透视效果。周永定认为一出南门迎面就是××广场的两座玻璃幕墙,太突兀,跨度太快,和城墙古色古香的历史韵味对比太强烈。“从城里走出来,一路鼓楼,钟楼,再到南门,当人还沉浸在这些古建筑形成的文化韵味中,迎面扑上来的是这样具有现代气息的建筑,太突兀,无异于春风拂面之际,突然遭遇冰雨袭击。”

  “随着新的城市建设高潮,特别是房地产业的兴起,旧城区里不断进行大规模的建设活动,使得许多传统历史地段遭到了灭顶之灾。说是‘旧城换了新貌’,倒不如说是我们把姓‘古’,换成了姓‘洋’、姓‘外’。”

  有法不依古城保护的关键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关键问题不是无法可依,而是有法不依,行政干预凌驾于规划之上,其结果必然是古城的保护仅停留在规划的文字上。”

  上世纪90年代时,西安市规划局就规定,市内建筑最高不能超过钟楼的宝顶,也就是36米。到了2002年,西安市人大颁布了《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用法的形式再次限制城墙内建筑的高度,明确城墙以内区域的建筑高度实行分区控制,整体控制高度不得超过36米,同时对城区建筑的高度、体量、色彩和风格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而从2002年到2005年的三年时间内,却是西安古城风貌受到破坏最大、最让人痛心的时期。放眼西安,超过36米的建筑何止一座,而其中一大半都是在这三年里建起来的。”周永定表示,这种突破不是一夜之间就完成的,而是循序渐进式的。“前面一座违章建筑出来了,后面的就看样子,而管理部门在执行条例时打折扣,以罚代法,这种纵容使违法现象愈演愈烈,最终付出的是古城的历史文化风貌被破坏的代价。”

  周永定认为,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上,法律观念淡薄、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独断专行等现象现在仍普遍存在。“花费大笔钱财编制的规划最终未能逃脱‘墙上挂’的悲惨命运,其结果必然是名城的保护仅停留在规划文字上,保护难以成为一项持之以恒的系统工程。”

  建议成立专门机构整体保护古城

  “常听外地乘客说,西安现在就是一个‘工地’,我嘴上不服,但心里很清楚,此言不差。现在城里面已经很拥挤了,到处还是在搞建设,搞开发。既然已经意识到保护的重要性,就应该禁绝大型的开发建设,多建一座就增加下一步恢复的一份困难。”

  周永定认为,当前旧城建设的问题主要有四个:一是新建房已超过旧有房,高层建筑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对古城风貌保护更加迫切;二是旧城区空地已用尽,拆房改建难度极大,并且影响对古都风貌的保护,需要研究新的政策;三是城墙内建筑密度大,人口稠密,在缺少新旧分制的情况下,政治、经济、商业、旅游等,赋予了太多的内容,亟待调整外迁;四是城市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拖了旧城改造的后腿。

  周永定指出,必须兼顾保护与改造,秉着加强管理、严格保护、区别对待、逐步改造的方针。为此他建议,政府下决心整体保护西安古城,集中建设新城。首先对古城功能重新界定,把行政、交通、经济、居住等功能加以剥离,逐步形成风格浓郁的文物保护、历史街区、传统民居、专题旅游服务和美化、绿化地区,恢复古城的格局和风貌。

  周永定建议西安成立专门的古城风貌保护机构和执法队,不但要管历史文化建筑,还能管周围的环境,甚至可以吸收民间力量,让市民参与到巡查队伍中。

  在周永定的书桌上有一本西安市2004年制定的“唐皇城复兴规划”。“这个规划里提出,要在2054年前实现唐皇城复兴,我认为‘皇城复兴’应该更快一些,用15到20年让老百姓看到效果。”本报记者张小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