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襄汾:靠创新实现经济崛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2日03:21 山西日报

  这是一组反映襄汾县近几年财政收入增长的数字:1999年为9800万元;2002年2.2亿元;2004年7.03亿元;2005年1—10月9亿元。短短6年时间,该县财政收入增长了9倍,翻了3番多,位居全省第8;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的位置前移了30多位,进入了前15位,连续两年跻身于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强县行列。

  襄汾缘何迅速崛起?初冬时节,记者走进襄汾寻源探秘。

  战略性调整,往往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改革开放之初,襄汾县以炼焦、炼铁、造纸为主的五小企业遍地开花。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土小企业,在支撑全县经济大厦的同时,也使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进入新世纪,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环保力度的加大,该县财政收入的支柱——五小企业,被列入关停对象。刚到任的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面对财政锐减和环境执法的两难选择,怎么办?县领导反复讨论作出决断:只有脱胎换骨改造传统产业,求新求高发展新兴产业,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于是,襄汾县大刀阔斧地调整工业经济结构,并做好了过紧日子的种种准备。

  2000年6月5日,该县打响了全市炸毁土小企业第一炮。在不到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共炸毁了500多根烟筒,关停取缔了300多家小焦厂和147家小铁厂。壮士断臂,死而后生。紧接着,全县境内总投资达10几亿元的23个重点项目破土动工。在一年多的时间,该县建成并投入使用20座125立方米以上的炼铁高炉,8个40万吨以上的机焦企业,同时,10万吨金属锌、2万吨钾、3万吨超细高岭土等新项目也相继建成投产,初步迈开了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的调产步伐。

  在襄汾采访期间,谈到该县的变化,一些民营企业家不约而同地谈到那次规模宏大、伤筋动骨的调产行动。他们说,如果不是当初县上的果断决策将我们“逼上梁山”,就不会有襄汾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更不会有襄汾财政收入连年递增的速度。

  决不能挖光吃净,要对子孙后代负责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有序开发和合理利用中促进资源节约,在全面治理和严格控制中促进环境保护,在积极修复和大力建设中促进生态改善,襄汾县从2000年起,就加大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生态的力度,提高资源“稀缺化”的程度,较好地破解了发展中资源环境生态的一系列难题。

  上项目要占土地、用资源,襄汾县在这个问题上“抠”得很紧。2002年初,一位投资商来到襄汾,商谈投资办厂事宜。对方坚持县里无偿提供土地,当时的县长陈玉士说:襄汾不能这样做,一则不合法,二则要损害农民利益。就算我这任县长给你办了,下一任若不承认,不就是害了你们。咱们看问题、做事情,不能只顾眼前,而要考虑长远利益,要经得起法律的检验。县长一席话,说的对方心服口服。4个多亿元的投资项目,就这样敲定了。事后,已是县委书记的陈玉士对记者说:“我们不能用有限的资源换取眼前的利益,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要为子孙后代负责。”

  “为子孙后代负责”,在襄汾上下已经达成共识,县、乡、村把其都列入到整体规划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在处理县域经济发展和基本农田保护二者的关系时,襄汾县坚决贯彻“负责”的原则,即:新建企业的占地,首先要考虑利用停产关闭的旧厂房、旧场地,盘活土地存量和资本存量;旧厂房旧场地不适应的,考虑占用河滩地、荒沟地;以上两个办法都解决不了,确需新批占用土地的,则精打细算,能省就省。该纳税的纳税,该补偿的补偿,条条依法,宗宗合规,决不以牺牲国家土地资源和农民利益换取一时的所谓政绩。

  在处理矿产资源和发展县域经济二者的关系时,襄汾县为可持续发展储备资源,借机做成大文章。该县煤田面积达300余平方公里,煤炭储量十分丰富,但目前只开采了9平方公里。因为,该县不主张内采,每年所需的煤炭全部外采。该县的铁矿资源在全市数一数二,但他们也不乱采,也不滥卖。县上有关部门制定了一套政策,鼓励铁矿就地深加工,最大限度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全县年需铁矿粉400多万吨,需求量很大,他们眼睛向外,同用煤一样,有的企业到内蒙古、河北、云南等地买矿山,有的企业到印度买矿山,有的企业到

澳大利亚、巴西整船整列地买矿粉。

  变工业“三废”为取之不竭的财富

  在襄汾人的眼里,工业废渣、废水、废气都是宝贝。他们着眼本县冶金焦化、轻型建材、有色金属和精密铸造4大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重点培育了20余个投资数亿元的高起点、高档次、高效益的重点工程项目,结合产业特点,制定和落实发展循环经济的长远规划、政策措施、技术途径和推进步骤,变废为宝,整合资源,在内涵扩张,延伸产业链条上下功夫,将其作为转变增长方式、创新经济形态的战略重点来抓,探索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有效经济模式。

  记者在这里看到,集约发展的工业园区中,以钢铁、焦化企业为依托,扩大焦炉煤气综合利用,以高耗能、高排放企业为依托,大力推进废物资源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循环化、集约型的经济格局。各企业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促进了经济由线性运行向企业的小循环和园区的大循环运行转变。光大集团的洗煤—炼焦—

化工—供气—发电;冶金园区的矿—铁—钢—型材以及废气发电、废渣建材;精密铸造园区的生铁—铸造—机加工—装配等产业链条,或将资源一步步吃干榨尽,循环利用。

  2002年,全国煤价扶摇直上,该县清醒地意识到电力紧张的市场走势,引导焦厂和铁厂利用废气余热发电,一些企业积极效仿,新增发电能力10余万千瓦时。2004年上半年,当全市电力奇缺,大小企业叫苦不迭时,襄汾的自备电厂则大显身手,为企业的正常运转立下了汗马功劳。

  依靠科技进步,大胆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节约

能源,扩大利润空间,是襄汾发展循环经济的又一举措。星原、龙兴等6家企业上了10项高炉喷煤技改项目,年可节约焦炭3.8万吨,吨铁成本平均降低约80元。光大公司、张礼银业洗煤厂等企业,采用国内目前最先进的洗煤设备和技术,使回收率提高近10个百分点。襄汾有色金属公司利用自行开发的双飞溅式冷凝电炉炼锌技术,使电炉回收率达93.6%,单炉日产量达14吨,创同行业世界纪录。

  2004年12月20日,襄汾县举行了规模宏大的重点工程竣工剪彩暨新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其中“三废”利用的项目就达28个,甲醇、精苯、叽矸及50万吨煤基清洁液体燃料油工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这些项目的建设,标志着襄汾县的传统产业改造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经济增长方式出现了质的飞跃。一大批诸如纳米锌粉、恒源高岭土、钾盐等节能、环保、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新兴产业也强势崛起,成为该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追求科技进步,光靠自觉不行。”县长乔建军接着告诉记者,2005年初,县里又下了一道“死命令”,骨干焦化企业必须上化产项目,否则不允许生产。目前,全县保留的13家焦化企业,全部实现了焦油、粗苯等化产品的回收。从焦煤气中直接提取的化产品达五大系列,数十个品种。3至5年内,焦炭在襄汾将成为副产品,化产的回收利用将成为全县的重头戏。

  本报记者杨木林 本报通讯员吴选堂 姚国平 高秀云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网络编辑:张星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