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活色生香日积月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2日15:51 上海青年报

  ■文/程小莹

  上世纪70年代,上海人家集中聚居石库门弄堂,即便是新公房,也是合用的厨房和卫生间。在那种几乎是零距离接触的生活状态里,上海人还是极力刻意地互相保持着一种距离。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公用厨房里每家的煤气灶上各自点着电灯泡,电线从自家的小火表上引出来,只要你走进厨房间,不管里面灯火通明还是黑灯瞎火,自家的灯泡一定要

先开亮。这盏点亮的灯泡在告示:我是用自家的灯光,一点没有要借光的意思。厨房里张家跟李家在议论王家的事情,倒不一定在说什么坏话,只是背后议论,当面不说,背后乱说,犯点毛主席批评的“自由主义”,忽然,王家的厨房灯亮了,打住,来得及;王家的人进厨房,张家李家都已恢复常态,一点没有窘迫。这种未见其人先见其灯的生活经历,上海男人女人都觉得很好。

  同样的状况,后来扩展到公用楼梯灯,公用卫生间灯,公用走廊灯……那个年月,经济灯、5支光的小灯泡、8W日光灯……五花八门,大行其道。

  上海人的距离感。这种距离感并不一定是冷漠和“不搭界”,更不是矛盾纠纷的最终结果,恰恰相反,这是上海人在处理人际关系里一直希望避免发生矛盾与纠纷的预警和防备,一种在利益上的彼此公平合理的分摊和分享,在相对低水平的生活环境里和睦相处的最佳公式。这在当时几乎在全上海的市民阶层达成共识。这很不容易。它可以看成上海建设现代文明社会的最初基础和思维的雏形。

  这种现代文明社会的最初基础和思维雏形还表现在距离感的一张一弛,客气至上,和“来而不往非礼也”的传统思维。过去,上海人家在煤饼炉上炖得最多的是一只铜吊,也就是水壶。上海人向来精打细算,他们不会用沸水来洗脸洗脚。他们在煤饼炉子上将水烧得半开,一天里最后一只煤饼烧光的时候,家人洗梳基本完毕,热水瓶灌满。如果多了大半壶开水,会主动跑到隔壁人家去冲进别人家的暖水瓶里。经常有张家阿婆给李家阿婆灌满了一热水瓶开水的事情。

  这种距离感的把握上,体现日积月累的功夫,也就是日久见人

  心。同事之间、朋友之间、邻里之间、同学之间……日常较为普遍的人际关系里,上海人天然将自己作为一个点,与周边四邻保持着恰当的距离,而且不轻易靠近或疏远。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事儿,不大有,但可能在日常生活里始终有着关心体谅,会“雪中送炭”,但“锦上添花”的事就不必去做了。这种人际关系的感情,或交情,从上海人一进入社会生活就要开始日积月累了,这需要很好的敏锐感和持久耐力,需要前辈的言传身教,需要品位,教养,知识,所以,这种人际头脑在上海知识分子中更可以感受得到。大家都很耐心地在一定的范围里,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彼此伸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