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从“7·7”到“11·9”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2日15:51 上海青年报

  2005年,恐怖组织以“变戏法”的方式,继续着血腥游戏。从伦敦到安曼,没有人准确预知恐怖主义的下一个战场。恐怖袭击的蔓延开花,显示出恐怖活动的变化,呈现出扩散性发展的趋势。

  反恐专家认为,世界正面对一场没完没了、全新形式的战争、“基地”已成为全球性恐怖组织,成为21世纪反抗活动的样板。他们具备了高超技术,行动神出鬼没。如何对付

这样的战争形式,各国至今仍苦无良策。

  2005年的伦敦,成为西方遭袭的典型代表,其背后昭示着欧美本土极端组织无处不在的威胁,成为欧美国家恐怖隐患的新幽灵;2005年的伊拉克,成为恐怖袭击最活跃的区域,其背后昭示着伊战灾难性后果的显露。两种现象背后,始终纠缠着正义与邪恶、霸权与反霸权两条线索。面对西方内部、西方与非西方的对抗,如何“化干戈为玉帛”,解除彼此的仇恨,依然任重而道远。

  面对恐怖活动蔓延开花,所谓“中东世界在思想、教育以及体制中‘缺乏民主’是造成恐怖主义根源”的说法,越来越受质疑,而美国偏袒以色列、伊战、美军虐囚等恶行,正成为过去两年来中东恐怖活动难以遏制的现实根源。有专家认为,全球反恐应破坏恐怖分子一代代地补充“新血”、不断持续下去的方式,这才是反恐面对的主要挑战。

  (综合)

  恐怖策略瞄准“软目标”手段更残忍

  在2005年的大型恐怖袭击中,恐怖分子正借助特殊的日期、特别的地点、特殊的袭击对象等特殊方式,传播恐怖效果,扩展恐怖势力,借以影响国际局势。

  伦敦的“7·7”爆炸案,选择在地铁与公交车上作案,显然是恐怖分子考虑到了袭击效果,经过仔细挑选。同样,“11·9”袭击的约旦安曼三家酒店,也是重要的公共场所,是人群聚集的地方,当时一家酒店甚至还在举行婚礼,热闹非凡。这两起袭击,成为2005年最重要的恐怖袭击。

  “7·7”与“11·9”等公共场所的恐怖袭击,都标志着恐怖袭击目标的转移:由攻击“硬目标”转向防范薄弱的“软目标”方向发展。

  “9·11”的发生,让各国加强了机场安全建设、飞机安检措施,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很大成效。如今,恐怖分子正越来越多地袭击大中城市里一些防范薄弱、人员密集的所谓“软目标”———如居民区、交通枢纽、公共交通工具及大型餐饮娱乐场所等公共民用设施,以谋求最大化地震撼社会心理的作用。美国前FBI反恐分析家马太·利瓦伊表示:“对‘软目标’的袭击,显然会越来越平常与容易实现。因为袭击不需太多技巧,受袭目标的保护并不总是到位。”

  袭击人员外来移民洗脑成“人弹”

  在“7·7”爆炸中,4名自杀袭击者都是当地的外来移民。英国《独立报》称,这表明“基地”的袭击策略已改变:

  一方面,在欧美存在相对独立的恐怖分支组织,其成员会暂时融入当地都市生活。而一旦安保松懈时,这些“圣战者”会从上级得到指令实施袭击。从生存发展看,分散的分支组织不依赖外界资金或技术支持,也不接受外界命令,因而更加难以动用反恐举措实施堵截。

  另一方面,对“7·7”爆炸的调查显示,有部分“人弹”甚至是第二代移民。他们从小接受西方教育,本已融入英国社会,但恐怖组织的洗脑使他们彻底改变。有一个“人弹”就因为回了一趟巴基斯坦老家而几乎变成了另一个人,最终走上不归之路。对于反恐部门来说,这样的案底清白、并有着西方背景的袭击者是最难防范的。

  此外,进入10月份的几起“女人弹”袭击的发生,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女人弹”的出现,被认为是“基地”招募扩大化的结果,也被认为是恐怖袭击的新现象。从恐怖效果来看,“女人弹”带有极大“示范”作用,很可能为恐怖组织再次模仿,“鼓舞”女性加入恐怖行列,从而使恐怖袭击更隐蔽、更易得逞,也把反恐带入了更微妙的新阶段。

  艰难较量反恐进入“相持阶段”

  2005年上半年,除伊拉克外,其他地方的恐怖袭击出现过相对平静期。但“7·7”的发生,再度燃起恶性恐怖爆炸,让国际社会处于与恐怖主义艰难较量的相持阶段。

  在伊拉克,境外极端分子与境内反美力量快速整合,利用伊战后复杂的教派和民族矛盾,使伊安全局势异常恶劣;在欧洲,现在不仅存在外国极端分子潜入欧洲的危险,还出现了恐怖分子本土化的问题。巴黎骚乱的发生,表面上与恐怖袭击无关,但其外来移民被排斥和歧视的生活状态,也让欧洲成为恐怖滋生地;在美国,对外处处树敌的现实,让国内始终处于反恐的前沿阵地,恐怖袭击始终是最大隐患。

  ■大事回眸

  ●2月28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约100公里处的希拉市发生一起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事件,造成至少110名平民死亡,200人受伤。次日,基地组织的伊拉克分支机构在互联网上发表声明,宣称对这起事件负责。

  ●7月7日,英国伦敦市中心发生连环爆炸事件,地点在阿尔盖特路地铁站、埃吉威尔路地铁站、伦敦北部的国王十字地铁站,以及伦敦金融区的老街和伦敦中心的拉塞尔广场,52人丧生,700人受伤。“基地”二号人物扎瓦赫里宣布对这起连环爆炸事件负责。

  ●7月21日,英国伦敦市奥弗尔地铁站、沃伦街地铁站、谢泼兹布什地铁站和一辆公共汽车先后遭遇“人弹”,由于炸弹没有完全引爆,未造成人员伤亡。

  ●7月23日,埃及西奈半岛旅游胜地沙姆沙伊赫发生系列爆炸,造成至少90人死亡,240人受伤。8月1日,此案主要嫌疑人、反政府武装分子穆罕默德·萨利赫·弗雷菲尔被埃及安全部队击毙。

  ●10月29日,印度首都新德里3个繁华市场发生系列恐怖爆炸袭击事件,造成至少59人死亡、约210人受伤。反恐专家认为,此案很可能是克什米尔分裂组织“虔诚军”所为。此外,一个名为“英吉拉布”(革命)的武装组织30日宣称对事件负责。

  ●11月9日,约旦首都安曼的凯悦大酒店、安迪森酒店、戴斯酒店发生连环爆炸,分别由两名“人弹”和一个“汽车炸弹”引起,造成63人死亡,300多人受伤。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机构宣布对这起爆炸负责。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