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永远的宜居“会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3日00:10 红网

  对生活质量,包括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是现代社会的一个趋势。正是在这样一种语境中,“宜居城市”一词,逐渐被人们熟悉。在一个热衷于排行的时代,有人不辞劳苦,在全国范围内给所有城市来个“宜居城市”进行排名,也就顺理成章了。不过,每年的排行,上榜的城市不断“洗牌”,局外人也许不太介意,曾经入选的那些城市,不要说承受不了被淘汰出局的残酷打击了,即便名次上稍有起伏,也是非常敏感。首都北京,这几天正敏感着呢。

  去年12月21日,《商务周刊》和零点公司联合发布的“2005宜居城市排行榜”显示,北京市的排名由2004年的第3位跌至第15位。天津、广州、郑州、南京等十几个城市也有所下滑。此前,这些城市都曾公开表态要建设“宜居城市”。(《中国青年报》2006年1月2日)

  对于正在积极筹办奥运会的北京而言,落榜2005年全国“宜居城市”前十名,压力显然不小。为改善交通,到2008年奥运会前夕,北京准备投入1800亿元,这个天文数字,足以吓倒国内很多兄弟城市的。不错,这次固然是交通欠佳拖了北京参评“宜居城市”的后退,问题是,宜居城市的概念究竟是什么,不同的语境有着不同的评价标准。官方语境下的“宜居城市”,多是站在城市硬件建设的角度,相应的对策自然是加大城建投入。民间语境下的“宜居城市”,更多考虑的是居民对所居住城市的整体感觉如何。两种语境孰优孰劣,不妨进行一番比较。以北京为例,仅2004年,在交通方面的投入就高达350亿元,巨额的投入,似乎并没有“收买到”民心;深圳也是如此,城市看上去确实漂亮,连入闱的资格都没有。相反,名不见经传的小城绵阳,有如一匹“黑马”,2005年度杀入前三名。不瞒您说,笔者就生活在这里,虽然我觉得她距离自己理想中的城市还有一定距离,但绵阳确实不错。居民满意城市环境是一方面,这里的人文环境似乎更难得,难怪不少人将这里当作养老的最佳场所之一。

  如果让我给宜居城市下定义,只要“绿色人文城市”六个字足矣。不少城市在建设城市之时,重有形的绿色——市容漂亮与否,从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城市的人文环境——文化绿色的打造。要知道,人们居住在一个城市,漂亮的景观固然令人赏心悦目,但和谐、融洽的工作生活环境,恐怕不止是交通和高楼大厦吧?我的一位同事,去年去了趟日本,回来后提起绵阳,说与大阪、东京相比,“脏乱差”方面像个农村。自然环境不说,那里的火车和站台平行,老年人上车不用爬高;随便一个小餐馆里面,绝对看不到苍蝇;坐地铁和公交,不用担心包被人拎走……这些“宜居环境”,我们的距离还有多远?而这,刚好是我们重视不够的。

  其实,“宜居城市”首先是个动态概念。哪座城市同时抓好物质和精神“宜居”了,这个城市的宜居可行性就多些,入闱的可能性就相应大些;相反,谁不小心动作慢了,或者顾此失彼了,被踢出最佳宜居的几率就大了。再者,宜居城市还是个相对概念,咱这里的冠军城市,得分尚不足70分,何况那些虽不及格但也“十佳”的城市呢。

  宜居城市的年度排行,好比“会考”,永远没有终点。惟有时时上进,宜居才名副其实。

  (稿源:红网)

  (作者:刘海明)

  (编辑:潇湘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