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有心长作济南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3日02:50 舜网-济南日报

  省会城市应该是多赢的“大盘子”

  主持人:济南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聚集了众多的驻济机关、部队、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最近几年,济南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政治聚合力、经济和社会辐射力迅速增强。这些单位的人既在济南工作又在济南生活,请各位嘉宾结合自身感受,谈谈对济南的认识。

  孙玉太:驻济各单位的人来自天南海北,大多不是土生土长的济南人。在较长时间内,这些人还保留着原来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但从属地上来看,我认为只要住在济南、生活在济南,就应该算是济南人。

  林雁:“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具体到某个军人身上,他们对济南的属地感觉可能相对弱一些,尤其是还没有成家的军人,他们的流动性比较大。但从部队整体上看,鱼水之情不能分割,部队驻在济南,就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添一份力,保一方平安,主人公感觉会强许多。

  吕荣斌:从经济和社会资源来看,省会城市应该是多赢的“大盘子”。传统意义上的济南人、驻在济南的省直人、院校师生、流动人口等都在这个“大盘子”里。济南的水土在养育着大家,为大家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各种便利,他们和我们是一家人。

  李光忠:历下区有58.5万常住人口,其中一半以上是省直机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中央驻鲁和省属企业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消费基本都集中在这个区域内,每个人都是纳税人,不该有济南人与非济南人的划分。我们提出了“不排省市区,不分上下级,共建一个家,共开文明花”的倡议。

  宋斌:我1990年就来到济南,前几年还有一种飘零的感觉,1997年以后对济南就有家的感觉了。省里提出“中部发展要突破济南”以后,我们对济南的认同感、责任感都增强了不少。驻在济南的省直人,无论如何都兼有济南人这层身份。

  周天鹏:从1949年来济南到现在,我已经在济南生活了57年。虽然老家在青州,但我一直把自己看作济南人,喝着济南的水,吃着济南的粮,这里一直是养我、育我的地方,我没法说自己不是济南人。

  对济南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越来越强

  主持人:驻济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着自身的优势和资源,利用好这些优势和资源可以加快济南建设。不同驻济单位和个人对济南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会不同,各位嘉宾对他们参与济南建设的情况有何认识?

  孙玉太:从视野上看,驻济各单位视野更加开阔,能够跳出济南看济南,能够更理性、更公正地对济南与杭州、苏州、青岛、大连等兄弟城市做出比较,角度更加全面,分析更加细致合理。从文化层次上看,驻济各机构还积聚着大量的科技人才,属社会的精英层。利用好这些优势,可以加快济南发展速度。但美中不足的是,这些单位和个人之间还有一部分人“大局观念”、“济南意识”不够强,没有很好地参与到济南建设中去,甚至为了自身利益挤占社会公共利益。

  林雁:军人有专门的军官证,户口不属济南,连车牌也是特殊的,和地方工作的联系相对较少,这是我们的工作性质决定的。但如今,驻济部队和济南的双拥共建活动越来越多,部队在购房、购物、生活等方面也越来越受济南的影响,对济南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也越来越强。

  吕荣斌:大经十、泉城广场是省城的“会客厅”,不论是济南人,还是远来的客人,都可以在此领略到济南日新月异的变化。环境不仅影响土生土长的济南人,也影响着驻济南各单位的人员。这既说明我们是一家人,也说明资源应该而且可以共享。但与此同时,我在多年以前就发现一些不解的问题,比如在济南有一个省博物馆、也有一个市博物馆,而且近在咫尺,我认为这是资源的一种浪费,说明济南这片土地上的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整合、共享做的还不够。令人欣慰的是,在新泉城新规划中,省市已经在为资源共享问题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李光忠:在历下区内的驻济单位,对地方政府重大工作给予了较大帮助和支持,整体和个体对当地各项事业的参与和贡献越来越大。但不可否认,仍有部分驻济单位和个人对社区的归属感不强,参与感也比较弱。原因一方面是一些驻济单位的在职者认为自己是省里人或其他身份,对同时也是济南人的意识淡薄。第二个原因是基层单位与驻济单位交往中比较拘谨,放不开。第三个原因是我们针对这部分单位、个体需求进行针对性服务的方式和领域还不够全面,交流还不够深。

  宋斌:其实,省直机关和济南共建的项目不少。燕山立交桥、段店立交桥、绕城高速等都是省里投资兴建的。省直部门必须和济南齐心协力,因为这也是我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地方,一荣俱荣。如果要说个别省直机关和济南市级部门之间还有些许不默契的话,原因一是省直机关从全省和行业的角度考虑,总想加大管理力度,但济南是副省级城市,拥有一定的自主管理权和独立性,两者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产生不协调。

  周天鹏:我原来一直在省民政厅工作,也是省直人。我认为,工作有行业之分,但没有优劣之分和高低之分。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以前的注意力放在全省,对济南的关注和热爱不够。退休之后,我彻底融入到了济南,对济南的发展非常留意。我个人感觉有的在职者不如离退休人员对济南发展的关心程度高。

  应该互相认同、互相帮助

  主持人:济南是山东省省会,代表着山东的形象,加快济南发展是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也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愿望。驻在济南的每个单位、每个人都应该而且可以成为加快济南发展的力量。应该如何激发驻济单位热爱济南、关心济南的热情?

  孙玉太:济南应根据“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借鉴大学聘请“客座教授”的做法,通过选拔“客座拔尖人才”主动从省直和全国各地选聘知名专家、学者,提高城市智力层次。驻济单位和济南本地单位更应该互相认同、互相帮助。

  林雁:对一个城市产生的感觉,应该是先有认同感后有归属感。1996年我刚来济南上大学的时候,感觉这个城市环境比较差,后来我却慢慢喜欢上了这里。济南人热情不排外,发展潜力大,文化底蕴深厚,兼容性很强,这是一种发展优势。加快济南的发展,会增加驻济单位和从业人员对济南的认同感。

  吕荣斌:济南应该把尽量多的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集中起来,实现多赢、共赢。实现资源共享就必须打破利益群体对资源的垄断、分割,实现舍我个体顾全大局,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所有在济南土地上的人都是这个城市的享受者和管理者,应该共建、共管这个城市。

  李光忠:下一步,应该加大宣传和工作力度,努力营造“共驻一地、共建一家”的社会氛围。各部门应该形成“服务先行”的工作理念,加大对驻济单位的服务力度,通过细致的服务使他们更深切地感受到驻在济南的便利,通过各种共建活动,增强他们对济南建设的参与积极性。

  宋斌:一个人对一个地方的认同感要取决于这个地方的发展状况,发展快了认同感就强。对一个地方的归属感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在这个地方生活时间的长短,时间越长归属感就越强。对驻济的省直机关来说,要改变“旁观”观念,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共建活动中去,让参与共建成为自身义不容辞的责任。

  周天鹏:我现在是市民政局监督员、市地名委员会监督员、市地名协会专家组成员,我还订阅了济南日报报业集团的好几份报纸。对背街小巷整治、经十路拓宽、段店立交桥建设、北园大街快速公交系统等项目,我都十分关注。不少老同志很希望发挥自己的余热,继续参与到建设新泉城、新山东的热潮中去,应该努力创造这样的环境。(本版照片均由马国军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