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构筑人才高地 上海屡出高招谋高端人才入沪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3日13:53 东方网

  随着上海居住证制度的推行,入户名额逐年减少。构筑人才高地是上海发展的长远目标。2005年的上海职场,因为这样的政策导向,高尖端、紧缺人才被政府主动出击网罗旗下,在数量上完成了阶段目标。与此同时,上海更多的白领在2005年忙着跳槽、转行、考公务员以谋求更稳定的职业前途,或者干脆自主创业。

  元旦前夕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上海市目前就业人口达到1200万,其中800

万本地人、400万外地人,而去年一年的派遣员工人数达到了40万。也就是说,上海每30位在职人员当中,就有一位是属于人才派遣的员工。但是目前全国尚无派遣行业的法律法规,上海的人才派遣行业完全依靠行业自律。缺乏法律规范、刚刚修改的劳动合同条例又存在对行业发展的不利条款,派遣行业遭遇政策寒流成为今年下半年上海职场的主流声音。

  [回顾:竞争白热化]政策向高端人才倾斜

  从去年5月开始办理应届毕业生落户手续开始,外地生源入上海户籍名额减少的传言就没有停止过。记者从上海高校就业办了解到的数据是:2004年在上海落户的应届毕业生名额为21000人,2005年下降为13000人。

  “海归”身价贬值

  去年6月,上海举办的海归专场招聘会吸引了大批海归。上海的大型跨国公司、大中型企业集中发布高端人才需求,使整个夏季成为海归精英人才的盛会。但是,从现场情况来看,海归身价贬值、小海归学历高动手能力差、期望薪水和实际薪水差距拉大成为本季海归人才中最热门话题。

  去年7月,人事局有关人士称“目前上海户口只针对高层次、国际化和紧缺行业的人才,今年外地人士落户名额的确不多”,间接证实了名额减少的消息。居住证制度成为上海市户籍之外人才管理的最佳补充。

  出高招吸引高端人才

  此外,远赴境外挖掘人才,也是上海在全国的首创。上海市人事局组织专门工作组在美、英、德、法、日、澳等留学人员较集中的国家、地区设立上海国际人才交流协会驻外联络处,并通过组织各种境外留学生、华人的民间组织访沪的机会,为一些高层次的留学人才积极联系用人单位和创业园区,以“一对一”专人陪同的方式,吸引他们回国工作和创业。

  去年11月底,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从今年元旦开始实施的《鼓励留学人员来上海工作和创业的若干规定》,留学人员今后在上海工作或创业,只要按规定申请《上海市居住证》,就能享受到上海市民的同等待遇,包括:可以报考上海市公务员;其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可以按市民待遇在本市就读而无需缴纳借读费;还首次把留学人员纳入到本市的社会保险体系中。高层次留学人员在上海的创业、工作、短期讲学的资金资助及有关补贴,上海还将设立专项资金。

  但是这项政策也提高了适用此项政策留学人才的学历起点,此前是专科,今年开始要本科以上。

  在历时27个月之后,去年11月底,市人事局大力推进的“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和“引进香港千名专才计划”提前9个月圆满完成。共引进10203名留学人员和千余名香港专才,其中有三成以上人才进入本市国有单位,均为历史最高,硕士以上学历占到90%以上,逾7成年龄在40岁以下。

  [现象:公务员竞考激烈] 公安文职录取概率20:1

  去年值得一提的还有继续升温的公务员热。不仅仅公务员,事业单位非公务员编制的招考也倍受追捧。

  去年3月,上海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开始,“公开招考、逢进必考”原则在各区县推行。虽然很多岗位不需要非常高的学历,但是意外的是,报名者本科硕士居多,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跨国企业的招聘。当月杨浦区、徐汇区和黄浦区分别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05名、100名和30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最激烈的竞争达到一个岗位30人报名的程度。4月,市公安机关文职人员开始招考,700余个岗位竟遭遇1.5万人应考,录取概率大约在20:1左右。

  由于去年开始的200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录取比例已经远远低于高考和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被媒体誉为“中国竞争最激烈的考试”。但这考试并不因难度而降温。

  10月底,国家公务员的招考中,报考人数首次过百万。上海考区共有17144人通过报考条件审核,其中有不少是上海高校的应届生,他们将和全国40万人一起,参加总招录比例为47:1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而前年全国报考人数是54万、平均招录比例为37:1的情况,今年平均招录比例远远高于高考和考研。

  紧接着11月开始的2006年上海市公务员招录中,招录公务员2329名报考人数突破4万,创新高已在意料之中。随之创新高的还有出考率。但是市人事局也表示,无论报名人数达到多少,本市公务员坚持一专多能的要求,招录人才宁缺毋滥。

  因为事业单位工作稳定、待遇较好是令应届大学毕业生报考者趋之若骛的主要原因。而企业职场环境的压力大、竞争激烈,也成为众多在职白领放弃既得高薪,追捧公务员的一大原因。

    [政策:构筑人才高地] 侧重三大人才体系

  构筑人才高地,以市人事局牵头的政府规划工作中,最突出的亮点集中在对不同类型人才需求的规划上。去年发布的六大重点领域人才、领军人才和专业人才三大人才体系支撑起整个上海人才需求的规划。

    明确六大重点领域

  去年7月13日,上海发布重点领域人才目录。尽管此前每年都要发布人才目录,但是去年上海开始按照行业需求,发布指导未来3至5年的专项人才目录。并明确表示,文化、金融、生物与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和港航六大重点领域的专项人才申请上海户籍享受政策倾斜。

    领军人才无后顾之忧

  而上海市率先提出的“领军人才”概念,目前已被全国不少地方借鉴。领军人才的目标是在2010年形成领军人才“国家队”、“地方队”和“后备队”等三个层次的梯队结构。去年10月12日,市人事局表示,有关上海推进领军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考评、培养、奖励以及服务措施即将出台,解决领军人才的入户、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位列政府工作日志之中。

    人才目录新增多个类别

  去年12月2日上海市人事局、市职业能力考试院公布了《上海市专业技术人才职业能力认证目录》,共分4个层次,涉及管理、金融等14个大类、53个小类、156种专业和115个职业,基本描述了目前上海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分类框架结构。与传统的29项职称系列相比,新的人才目录更加全面,加入了很多新的专业技术人才类别。该目录不仅是全国首个专业技术人才目录,还有望在将来成为外地人入上海户籍加分的依据之一。

    [展望:租赁人才升温] 人才派遣市场增幅预计每年25%

  目前,我国人才派遣运作正从季节性、临时性、辅助性、低层次的劳动派遣转向长期性、专业性、高层次人才派遣,要派单位从外国使领馆、外资企业扩展到地方政府机关、国有企业和非营利性机构。

    行业利润超40%

  去年8月公布的调查显示,上海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已“租赁”派遣人才逾20万。未来5年内,上海的人才派遣市场增幅预计将继续保持在每年25%以上,还有派遣公司透露出,该行业的利润达到40%以上。

    行业隐患渐显露

  但是,因立法实践相对落后,新兴的人才派遣行业遇上派遣机构法律地位和准入控制、派遣机构与要派单位的雇主责任划分、受派人员与正式员工如何实现劳动平等等问题。

  去年一年中,劳动合同法的立法修改过程以及上海出台的《关于实施〈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若干问题的通知三》,让整个人才派遣行业不规范的隐患和矛盾在短时间内尖锐起来。

  按照《劳动法》及《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中的有关规定,用人单位由于劳动者无过失而单方行使劳动合同解除权则必须按照法定要求及法定程序实施。但人力资源派遣公司则往往在劳动合同中与劳动者约定这样一条:“在任何情况下如果实际用人单位不再需要聘请你,则本劳动合同终止”,于是实际用人单位可以以任何借口或理由“不再聘请劳动者”,而人力资源派遣机构可以很轻松地与劳动者以约定终止的方式消除劳动法律关系而无须给予任何补偿,实际用人单位的风险的确是被规避了,但劳动者的权益却实实在在受到了伤害。

    人才派遣将立法

  此外,同岗不同酬和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任意也是被派遣员工面临的两大难题。被派遣人力资源群体属于劳动者中的“异类一族”,不能享受实际用人单位正式职工一样的福利包括培训等待遇,往往出现“同岗不同酬”现象;并且由于大部分人力资源派遣机构规模较小,政府部门监管的力度也较小,于是不少人力资源派遣机构则按最低缴费基数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而实际用人单位的工资总额中又不反映这部分劳动者的收入状况,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再次受到伤害。

  去年8月,上海市人才中介行业协会开始加强行业自律,《上海市人才派遣服务行约行规试行办法》以下简称《试行办法》开始实施。《试行办法》中重点提出了人才派遣经营单位不得招聘在职公务员等6种人员,并针对派遣行业的诚信问题,《试行办法》中列举了8条不正当竞争及违规行为,意在促使派遣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并在上海人才中介行业中树立起诚信的良好形象。

  去年9月,市人事局局长丁薛祥透露:上海已将人才派遣列入本市近期立法规划。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