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科学研究不能轻易画上句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3日14:55 新民晚报

  元旦对他们而言基本没有了假日的味道,因为2006年的科研工作正等待他们仔细规划。他们肩负着多项科研课题,但他们从不轻易画上句号——科学研究需要循序渐进,拒绝浮躁和炒作。

  新年伊始,记者拨通了3位新增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电话,与一般采访不同的是,听筒里传来的是字斟句酌的话语、深思熟虑的声音——

  追寻红外物理的未来

  褚君浩: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学位委副主任

  国家973项目课题“窄禁带半导体量子器件物理”年内要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现代红外光电子物理和新一代红外器件新技术科学基础研究”进入第二轮的开局之年,中科院院士褚君浩在2006年里的担子很重。但是他依然坚持“不紧不慢”:以求实的态度和渐进的方式实现学术积累,继而开拓创新。他相信:“求实的工作,在一定的时候总会闪光。”

  褚君浩师从中科院院士、我国红外科学技术开拓者之一汤定元。在过去20年里,褚君浩和同事们在这一领域积累颇深,2001年美国学术界邀他撰写专著,并评价说:“在窄禁带半导体物理学领域,他们现在不仅已经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并且在一些方面走在了前面。”去年,中文版的《窄禁带半导体物理学》已经出版,填补了业内空白。

  褚君浩所在的中科院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今年起还将新添科研“生长点”:太阳能光伏技术。国际国内都有人从事相关研究,但这一领域目前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提高效率、采用更好的材料、寻找更好的器件结构。“我们已经为此引进了人才,长期研究就从今年起步。”

  继续和疾病打“持久战”

  赵国屏: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生命学院微生物与微生物工程系教授、主任

  血吸虫基因组的研究,去年已完成了序列数据采集和拼装的阶段目标,今年有望在数据注释和分析上有所突破。该病目前虽然已有较好的药物治疗,但是在诊断和预防上的研究还是举步维艰,希望基因组研究能送去“福音”。

  SARS冠状病毒的后续研究工作仍在继续,部分禽流感病毒完成了测序工作,细菌和真菌的基因组工作也在进行中。“人类和疾病的斗争是场‘持久战’,我们在不断接近真理,但不能说‘我们解决了所有问题’。”赵国屏的回答自信而又谨慎。

  在赵国屏和他科研伙伴们的新年历上,有一项“日程”特别令人兴奋:去年刚启动的微生物元基因组研究。元基因组的工作就是要对特定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的基因组(基因谱)内涵进行测定、注释与分析,并进一步开展其分子生态学和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据悉,目前,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已和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合作启动了人的肠道微生物元基因组研究计划。

  向神经性耳聋发起“总攻”

  王正敏: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卫生部听觉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听觉医学科学研究所所长

  神经性耳聋的防治是一道世界性难题,中科院院士王正敏却表示:是时候向这一“堡垒”发起“总攻”了!新的一年里,他领衔的卫生部听觉医学重点实验室将开始构筑以神经性耳聋的防治为目标的科技新平台。

  这不是一句豪言壮语,信心来自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在这一领域的厚积薄发。他领衔的科研团队将充分挖掘中药宝库,对植物药治疗神经性耳聋展开科学筛选。“同时,我们在干细胞植入和诱导分化方面取得的进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神经性耳聋患者的听觉器官虽已坏死,但仍能找到一定数量的干细胞,有可能通过人工干预的方法分化成听觉器官。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拥有多家国内外合作单位,目前已开始联合培训人才。“虽然难度相当大,但我们的科技平台绝对不会是空中楼阁!”王正敏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信心。与此同时,中耳炎的预防疫苗进入了第二阶段——DNA疫苗的研究。被誉为聋儿福音的人工耳蜗也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注册产品合格证书,目前正积极组织临床使用,今年内有望面市。本报记者董纯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