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西方知识界今年纷争不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3日22:26 环球时报

  

西方知识界今年纷争不断
法国哲学家萨特

  与往年相比,今年西方知识界的重要事件相对较少,没有了《华氏9·11》掀起的政治风暴,也没有了亨廷顿新著引发的争议。然而,整个2005年,西方知识界震动不断。

  不当言论引起风波

  今年初,在一次经济学会议上,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默斯发表演讲,其中提到一个“科学假说”:性别之间的先天性差别妨碍了女性在数学方面获得杰出的成就。这番言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麻省理工学院的南希·霍普金斯当场退席,美国各大报纸随即纷纷发表评论,指责这是性别歧视的言论,甚至有人要求萨默斯引咎辞职。起初,萨默斯仍坚持自己的观点:男女之间存在先天差异是可能的,可人们宁愿相信男女表现不同是由社会因素造成的。但他同时也承认,这一观点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迫于舆论的压力,萨默斯后来发表道歉声明,保住了校长的职位。

  但也有评论持不同看法。哈佛著名政治哲学家曼斯费尔德撰文指出,这场风波完全没有涉及任何科学证据和理性争论,只有女权主义的“政治正确”主导了一切,使得女权主义者丝毫不愿意考虑是否存在某种可能———女性在数学方面有先天的弱势,对此,任何要求证据的人已经被看作对女性构成了伤害。曼斯费尔德认为,我们需要女权主义,但不是这样脆弱和具有虚假独立性的女权主义者,而是一种更爱好自由的新的女权主义。

  与此类似,南加州大学著名法学与政治学教授苏珊·艾斯瑞奇发动50名妇女联合签名,抗议《洛杉矶时报》发表的《女性思想家到哪里去了》一文。她们在电子邮件中以威胁的口气,要求评论版主编麦克·金斯雷刊登这份抗议书。在金斯雷以不接受讹诈为由拒绝之后,艾斯瑞奇投书其他报刊。随后,报刊公布了艾斯瑞奇与金斯雷之间的全部相关电邮,其中艾斯瑞奇咄咄逼人的言辞令人惊讶。《洛杉矶时报》的一位女性专栏评论家发表文章,称这是美国女权主义的歇斯底里。

  与言论不当相关的另一风波涉及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种族研究系主任沃德·丘吉尔教授。他在3年前发表的一篇文章对“9·11”袭击事件做出评论,其中将纽约世贸中心的遇难者与纳粹战犯艾希曼相提并论,称他们是“小艾希曼”。丘吉尔教授认为,他们是美国政策的一部分,而正是这种政策导致了仇恨以及恐怖袭击的报复。他说这些“小艾希曼”自愿地服务于这个政体,因而并不是无辜的。这篇文章本来并不引人注目,但今年1月他受到纽约州汉密尔顿学院的演讲邀请,遭到数百名“9·11”袭击遇难者亲属和消防队员的抗议。1月31日,他辞去种族研究系主任一职。他在辞呈中写道,目前的政治氛围让他无法代表种族系、文理学院和科罗拉多大学。在此风波中,媒体又披露出了他的某些更为偏激的论调,他曾在去年接受一家杂志的采访中,说美国可能需要更多的“9·11”袭击。

  兴起第二波萨特思想潮

  6月21日,是让-保罗·萨特的百年诞辰,法国国立图书馆举办了大型纪念展览,欧美各地为此举行许多讨论会,出版了关于萨特的新书或特辑,媒体也纷纷纪念这位20世纪影响卓著的哲学家、作家和公共知识分子。英国《独立报》称,萨特在去世25年后迎来了其影响力的“第二波”,因为他的著作与政治生涯对当代仍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其思想仍会引发争论和新的理解。美国学术纪念讨论会的主席斯科特指出,如果萨特的思想遗产曾一度被视为因冷战而衰落,那么现在它显得与我们所生活的世界越来越相关。现在,萨特的著作中对于系统性的暴力、寻求解放的斗争以及恐怖主义的论述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

  《国际先驱论坛报》的文章指出,法国在萨特去世后出现了几位重要思想家,似乎早已取代萨特的地位,但今天人们仍怀着极大的热忱纪念萨特,这是由于他的著作涉猎领域广泛,今天的年轻人总能从中找到与自己相关的思想线索。更重要的是,萨特思想想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的生活是自己选择的结果,还是被不可控制的环境所决定的?这仍是当代人类精神中一个最令人困扰却又最富有感召力的问题。

  为纳粹辩护而被捕

  大卫·欧文毕业于伦敦大学,是英国最受质疑的历史学家,其著作与译作多达30多种,主要集中于有关纳粹德国与二次大战历史研究的领域。欧文自己以及少数新纳粹主义者将他标榜为“我们时代最为勇敢的”的反潮流历史学家,而大多数人认为他的所谓研究著作充斥着对历史事实的蓄意歪曲。他长期以来否认纳粹大屠杀的暴行,声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毒气室完全是虚构的。在《希特勒的战争》一书中,他认为希特勒直到二战后期都不知道对犹太人的大规模迫害,也没有证据显示曾施行过所谓“终极解决”方案。所有迫害行为都是下属所为,而且其规模远比现在主流看法要小得多。

  1994年,欧文曾起诉控告美国历史学教授黛博拉·利普斯塔特和企鹅出版社,因为利普斯塔特在其《否认大屠杀———对真相与记忆的挑衅》一书中称欧文是“否认大屠杀的最危险的代言人”,因而诋毁了他的学术声誉,也损害了他的职业生涯。经过长达6年的司法诉讼和审理,伦敦高等法院在2000年4月判决欧文败诉,认定他出于某种目的歪曲历史。欧文于1989年在维也纳等地公开演讲,法庭曾为此签发逮捕令。但直到今年11月,欧文再次访问奥地利时,他才落入法网。与英国的情况不同,奥地利(以及法国和德国)有关法律将否认纳粹的罪行视为非法,刑期最高可达20年。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历史学界对欧文的声誉有很大争议,一些史学家认为他在挖掘和收集历史档案的工作中有很强的钻研精神,但他做出的阐释和结论是相当可疑,甚至是荒谬的。▲

  (本文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环球时报》(2005年12月30日第二十二版)


刘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