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补习社区文化是人生一堂大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00:16 红网

  有许多研究城市民情的专家预测,2006年将是中国城市的“社区年”。其依据是,经过近十年的开发建设和大规模入住,社区的新旧文化碰撞将有可能进入“高发期”。除了涉及人们普遍关注的物业管理问题外,势必还会带来不同业主、不同价值观所产生的不同利益诉求。前几天,北京世纪城东区发生的“分家风波”,就因业主的不同文化认同和职业差异,以及原住民与外来户对物业公司的不同选择,才演变出这个社区在自治过程中的路径困境。

  为什么今天的社区在维权过程中常常出现法治和理性缺失?为什么大多数业主在还没搞清社区文化前就仓促维权?为什么社区文化在推进过程中总会出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形态?除了说明开发商、物业公司与住户之间的矛盾有抬头之势外,关键是有的城市缺少一种包容健康、调节自如的社区文化。

  怎么重新认识和定位社区文化?一个和谐健康的社区文化是个什么模样?从一些城市立志要当“宜居城市”的决心看,这的确是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如果再加上一个“国际大都市”的定位。那么我们所提倡的社区文化,就不是单纯的冬暖夏凉,水电畅通,绿草茵茵,保安微笑,或者人们早晨溜着自家的狗儿互致个问候。

  新的社区文化应该是一种新的邻里关系。这种包容健康、调节自如的文化,除了是良好的物业管理服务外,还应冲破各类人群的心理封闭,让原住民接纳更多的外来文化,让外来文化更多地尊重和发扬本地优秀文化,从而真正承认不同职业、不同地域,甚至不同国度所带来的不同文化理念和价值观。而非像今天的一些新建社区那样出现文化的断层和割裂,甚至是老死不相往来。难道北京望京社区就只能欢迎那些韩式烧烤存在?西安玫瑰园就容不下那些不说闽南话的住户?而住在温州城的必须是做鞋帽生意的小商人?

  诚然与发达国家有所区别的是,我们的社区文化在演进过程中,存在着强烈的“中国特色”。由于买房的背景不同,因此产生了回迁户、自住户、投资户、商住两用户、集体购房户等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业主,再加上大量外省籍人士的涌入,使本来生活习惯、经济需求、文化爱好不同的人群,变得关系更加复杂。但这些都不是社区文化不包容、不融合的理由。如果社区没一种健康向上的文化,就表明我们一些城市对创建“宜居城市”还没完全作好准备。

  怎么才能不当社区文化的“文盲”,惟一的办法就是补习。补习的一方面可以来自政府,因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就是个宣讲契机;另一方面就是在提倡公德中融入社区文化的建设和传播,还有就是在每家公司文化里植入社区文化的基因,摆脱对这一新生事物的一知半解。不能等物业管理的问题一触即发时才去解决。

  物业管理问题说穿了就是社区文化的建设问题,而社区文化的建设又是最大的公共安全和社会和谐问题。我们不能说所有的社区矛盾和问题都是“火药桶”,但最起码,如果每个人都在离开自己的家时带着“气”上班,那么我们的社会和各个组织肯定是不和谐的,有风险的,也就不可能创造出人们想要的生产力和财富。

  (稿源:红网)

  (作者:胡安东)

  (编辑:潇湘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