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杂弹:吃请、说话声音及其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01:10 大江网-江西日报

  儿子初中毕业后到美国去读高中,去年暑假回国探亲。短短10来天里,通过和儿子的接触和对他言谈举止的观察,觉得颇有意思。现在仍常想起,略略写下两三件事,或许对其他人应该是不无启发的。

  儿子一到家,就一再对我说:老爸,我们不要像以前那样今天你请、明天他请,天天在朋友的酒桌上打转转,喝酒像喝水,烟雾满房间绕,我们就和妈妈在家吃饭,好吧?原

来,儿子没出国前,他妈妈回国,顿顿朋友轮流请客,餐餐都要浪费大半桌佳肴。去美国后,没了公款请吃,朋友聚会,全是AA制,他们同学上餐馆也是如此,吃多少取多少,剩下大半桌菜宾主就散席这样的事,是断断不可能发生的。于是乎习惯便成自然了。儿子用餐还有一个“洋派”:坚持用公筷,即使在自家亦然。自己家里倒好办,可偶尔到推脱不掉的朋友宴会上去,他仍“一意孤行”,弄得满桌人用看外星人的眼光瞧他,我也一脸讪讪然。儿子大概也意识到了这一点,问我怎么办。我说,你只要认为自己是做得对的,就坚持吧。真想不到出去才不多久,儿子就对我们的“请吃文化”颇有微词,改变了用餐习惯。

  我们家人对儿子最感诧异的,就是他出国前讲话会大喊大叫,根本坐不住,还怀疑他得了多动症,这次回来,他简直变了一个人,和你讲起话来轻言细语,从不大声粗气,文文静静。有时我在家里讲话或接电话时声音大了点,他总会提醒着:老爸,声音可不可以小一点?在公共场合打闹的事更是绝迹。走在街上,手中有一片废纸、一根木棒,是一定要找到垃圾箱扔进去的。大嗓门讲话,是我们身边司空见惯的寻常事了,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也是我们的一个“顽疾”。如果说前者纯属个人习惯,后者却“有碍观瞻”。儿子连说话的语气也发生了变化。比如他每想干一件事,总是用征询的口气对我说:老爸,我可不可以这样,我可不可以那样。至于谢字,更是挂在嘴边,爷爷奶奶为他倒一杯水、夹一点菜,都要报以“谢谢”二字。我想,如果我说环境可以改变人这样的话,肯定会引起一些人的不快,但提高人的文明素质要从小抓起,要营造整体文明的社会环境,却是我们不能抓一阵松一阵的,切不可强调的时候“齐抓共管”,平时却“少人问津”。

  还记得有次和他谈起考大学的事,我一开口就是你一定要考上耶鲁、哈佛这样挺“中国”的语言,而儿子的回答却让我颇感意外。他说,耶鲁、哈佛当然是世界顶尖级的学校。但我想的,是什么样的大学适合我个性、特点和发展的问题。如果我考上了耶鲁、哈佛,但它不适合我,那有什么意思?不是浪费了时间、精力和金钱吗?儿子的回答令我深思。每年面临高考时,中国的每所高中、每个考生,几乎都是把北大、清华作为首选奋斗目标的。而对于这两所名校是不是适合自己,进了名校是不是就等于有了揽月的“天梯”这些问题,就很少去细细思量了。上适合自己兴趣和发展的大学,何必挤破北大、清华的门,校方和考生要正确对待名校,这是我和儿子交谈后得出的认识。这也让我意识到,儿子变得有自己的主见,有理性,不随波逐流了。

  我在这里不是为美国唱赞歌,有目共睹的是美国有不少问题。但这个国家学校开展的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健康人格教育的作法,值得我们学习。(卓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