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01:11 大江网-江西日报

  时代总是青睐善抓机遇、勇探新路的人们。

  新世纪的头五年,是江西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经济总量实现五年翻一番,以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为主要标志,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时代又总在鞭策勤劳奋进、执著追求的人们。

  下一个五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江西,怎样才能在中部崛起中有更大的作为?时代容不得我们有丝毫的满足和懈怠,迫不及待地把这个重大课题摆在了4200万赣鄱儿女的面前。

  2005年12月17日,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经过充分讨论、认真审议,一致通过《中共江西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份通篇体现科学发展观精髓的《建议》,站在历史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放眼全国和世界,提出了新世纪第二个五年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成为关键时期指导全省人民为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团结奋斗的行动指南。

  这份《建议》,是省委代表全省人民对时代作出的响亮回应,寄托着江西儿女的无限期待和憧憬。那么,这份《建议》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是怎么产生的?本报记者在采访中追寻了她的诞生过程。

  战略思维,宏观视野,世界眼光。省委科学判断形势,准确把握省情,在更高的起点上谋划江西发展新蓝图

  “江西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而且应当在促进中部崛起中有更大的作为。”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五中全会前夕来赣视察工作时,对江西提出的殷切希望。这是巨大的鼓舞和鞭策,也是全省干部群众“十一五”时期的总体奋斗目标。

  江西如何才能有更大的作为?这一重大命题,成为省委、省政府谋划江西未来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十五”时期,是我省综合实力提升较快、城乡面貌变化较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较多的五年,也是积聚巨大发展能量和后劲的五年。回首即将结束的“十五”时期,省委清醒地看到,近五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仅仅是江西崛起这部宏大乐章的一个序曲,江西作为中部欠发达省份的地位还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产业发展层次比较低,核心竞争力比较弱,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社会矛盾协调难度大,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关键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人均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过渡的关键时期。这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面对战略机遇期,我们耽误不得;处于崛起关键期,我们失误不起。

  未雨绸缪,方能运筹帷幄。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我省从2003年下半年着手开展“十一五”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省发改委多次组织规划人员开展调研,并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委托省委党校、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信息中心开展了有关新型工业化、就业和社会保障、指标体系等方面的专项研究。

  为了使“十一五”规划充分反映全省人民的意愿,真正成为一个集中民智、体现民意、合乎民情、顺应民心的科学规划,省发改委通过媒体公布了一条信息:欢迎省内外有识之士通过信函、电话、电子邮件或登录“十一五规划大家谈”网上论坛等形式,畅所欲言,发表对“十一五”规划的真知灼见!消息一出,电话此起彼伏、邮件纷至沓来、网上论坛十分热闹,江西儿女以强烈的参与意识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同时,省发改委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了各市县、部门、专家学者的意见。

  2005年3月,“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的初稿完成后,又在3个多月里六易其稿。2005年6月13日,《江西省“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的基本思路》经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

  充分细致的前期准备,为《建议》的起草工作奠定了基础。

  《建议》的起草,于2005年7月正式启动,起草组由省委办公厅、省委政研室、省发改委人员组成。前期工作,先由省发改委承担。7月中旬,《建议》的初步框架形成后,起草组对《建议》的谋篇布局进行了系统研究。十六届五中全会闭幕后,又根据中央《建议》精神进行反复研究,作了进一步调整和修改。

  一次次讨论、一次次推敲、一次次修改,《建议》初稿在反复研讨中,逐步成熟……

  提出思路,认真把关,精心指导。《建议》起草工作,始终在省委常委会直接领导下进行

  “十一五”规划《建议》起草工作,始终在省委常委会直接领导下进行。《建议》形成的每一稿,省委书记孟建柱都认真审阅,提出许多重要指导意见。历时近半年的起草过程中,孟建柱多次听取起草工作汇报和有关部门关于“十一五”规划专题汇报,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并作出重要指示。

  2005年7月22日,省委书记孟建柱召集会议专门听取《建议》起草工作的汇报。在听取汇报后,他强调,制定“十一五”规划,思路要“跳一跳”,就是要在保持连续性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有新的追求、新的发展、新的升华。

  思路上究竟怎么“跳”?孟建柱提出,一方面要体现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另一方面要结合江西实际,突出“五化”,即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这两方面在《建议》中要贯穿始终,紧密结合江西实际具体化。

  孟建柱对此进一步阐释——新型工业化就是要改变经济粗放型增长方式,在既快又好上做文章。“提目标时要科学,不要盲目求快。新型工业化主要是资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人才资源的开发和产业的优化。”

  新型城镇化,就是改变那种只重视做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化率,而不考虑城市发展质量的做法,把做大城市规模与创建城市特色、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有机统一起来;

  农业现代化就是不仅要讲农业产业化,更要包括优良品种的推广、农机的应用、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集约农业等;

  市场化包括多种所有制发展、全民创业、和谐创业,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等等,要根据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要求,提出新的目标,力争有新的突破;

  国际化,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就是要坚持大开放的理念,不仅要着力提高招商引资水平,而且要更加重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加重视规则的对接……

  孟建柱书记的这一重要指示,成为《建议》起草的指导原则,为起草工作指明了方向。

  省长黄智权高度关注《建议》的起草工作,多次过问和听取汇报,并谈了若干原则性的指导意见。他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应是贯穿《建议》全篇的一条主线。要充分发扬民主,开门纳谏,努力使之成为一个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体现“五个统筹”的建议,一个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吴新雄具体负责起草工作,多次召开相关会议,倾注了大量心力。王君、傅克诚、彭宏松等省领导也十分关心《建议》的起草工作,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

  发扬民主,善纳群言,集思广益。《建议》是我省全体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

  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是做好《建议》起草工作的重要保证。

  2005年10月14日,孟建柱召集各设区市市委书记座谈,当面听取他们对制定“十一五”规划《建议》的意见。

  “要增强中心城市的产业基础和扩张能力,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

  “应赋予县级更大的发展自主权和决策权,做大做强县域经济。”

  ……

  市委书记们畅所欲言,积极建言献策。

  2005年10月17日,孟建柱再次听取《建议》起草情况的汇报,对起草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同时指出应将重点、亮点、兴奋点再突出一些,并就文稿结构的调整、一些重大问题的表述等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

  一个个不眠之夜,一次次热烈讨论。起草组数次召开会议,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反复斟酌、集体攻关,对报告进行了重要修改和充实。挑灯苦战7天7夜后,起草组拿出了《建议(征求意见稿)》。

  2005年10月24日,孟建柱主持召开第十一届省委第75次常委会会议,讨论并原则同意《建议(征求意见稿)》。10月28日,省委办公厅下发通知,就该稿向各市、县(市、区)、省委各部门、省直各单位、各民主党派省委会、党内老同志等广泛征求意见。

  涓涓细流,汇聚成川。一条条来自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大到《建议》结构、实际内容,小至遣词造句、标点符号,体现了意见提出者严肃、认真、负责的精神。

  2005年11月21日,孟建柱主持召开党外人士民主协商会,就制定“十一五”规划《建议》,听取我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言者无忌,听者认真,座谈会发言踊跃、气氛热烈。党外人士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信息化进程、促进内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关心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等问题,提出了很有见地的建议,其中多数建议被直接采纳。

  一稿、两稿、三稿……《建议》在一次次的修改中逐步完善、成熟。2005年12月6日,第十一届省委第78次常委会会议原则同意了《建议(修改稿)》。

  12月15日,中共江西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在南昌召开,数易其稿的《建议(讨论稿)》放在了542位与会人员的面前。分组讨论中,与会同志对《建议(讨论稿)》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有些同志对进一步完善这个文稿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百川归海,万言同宗。一条条意见、一个个建议如股股清泉,为《建议》的内容注入了鲜活的生机。

  《建议》的起草过程,生动而具体地告诉人们:这份报告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是省委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善纳众议群言的产物,是我省全体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

  科学精神,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建议》成为全省人民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江西崛起的行动指南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也是贯穿《建议》全篇的主线和灵魂。

  立意高,理念新,视野广,亮点多;抓大事、议长远、管全局,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具有前瞻性,提出的发展思路具有战略性,建议的规划内容具有宏观性,明确的政策措施具有导向性——对于这份《建议》,社会各界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是一份与时俱进的重要文件——

  《建议》综合考虑我省发展的趋势和条件,首次提出大力推进“五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进程、建设“三个江西”(创新创业江西、绿色生态江西、和谐平安江西)。这是《建议》中的最大亮点,也是江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求又快又好发展的崭新理念。

  “十一五”我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000美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城市化率提高到45%。《建议》中屈指可数的几个宏观数据,寓示着江西的面貌将会发生一个更大的变化,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这是一个加快崛起的行动指南——

  农村是我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建议》提出,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统揽“三农”工作的宏大工程来抓,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切实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建立健全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

  坚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十一五”期间的战略重点。《建议》提出,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要提高城乡发展融合度,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利用外资,已成为支撑我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今后五年,我们既面临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加快,国际产业加速转移的良好机遇,同时也将面对严峻的挑战和压力。《建议》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加快推进经济国际化。这体现了省委领导的战略眼光和开阔视野。

  这是一个攻坚破难的动员——

  要以更大决心、下更大力气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建议》基于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的这个科学判断,提出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经济市场化,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着力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同时,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推进现代化市场体系建设,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塑造诚信江西新形象。

  这是一部“以人为本”的交响乐——

  《建议》提出,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实施科教兴赣、人才强省、创业富民战略,建设创新创业江西;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建设绿色生态江西;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妥善协调处理社会利益关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建设和谐平安江西。在江西加快崛起的进程中,“以人为本”这一闪光理念将贯穿始终。

  “十一五”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坚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4200万江西人民必将众志成城,奋力拼搏,在促进中部崛起中有更大的作为,在新的征程上创造新的辉煌!(本报记者桂榕朱雪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