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揭开“景德镇陶瓷展”面纱(法制天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01:56 人民网-华南新闻

  同样是“景德镇陶瓷展”,同样是不允许摆卖的公共场所,同样是中间的组织者携款“人间蒸发”,留下一群滞留街头的受害陶瓷商,把矛头对准场地提供方,继而提出高额赔偿,出现组织上访、对抗等激烈的群体性事件,过程惊人相似。面对各地此起彼伏的“景德镇陶瓷事件”,这里面到底有什么联系?

  2005年12月28日晚上10点,在最后“通牒”无效的情况下,广州市海珠区公安、城

管、工商会同各职能部门700多人,对滞留在新港东路佳信商业广场上的约70户“景德镇陶瓷商”进行强制撤离。走到这一步,是地方政府和各真正上当受骗的大小陶瓷商所不愿看到的。而类似的事件陆续在各地上演,同样以“景德镇”的名义,同样号称下岗职工或农民,同样是乱哄哄的群体性事件,而由此折射出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引人深思。

  看似一个纠纷

  临近春节,又到了各地大小商贩赶赴广州迎春花市的时候。2005年11月30日,一个自称为景德镇中华陶瓷展销服务部业务代表的周某找到佳信花园物业管理公司金铭公司,并成功地与该公司签订协议,临时租用佳信商业广场面积不超过600平方米的场地做陶瓷展销,时间从2005年12月8日到2006年1月5日,周某为此向金铭公司支付23000元管理费用。所有的纠纷就从这张现在看来并不具备法律效力的《协议》开始。

  去年12月9日晚上,由周某在江西组织的约70户陶瓷经销户带着货物抵达佳信商业广场,他们每户向周某支付1800元“保证金”,而据有的经销户称,周某给他们的承诺是摆卖到春节前。就在他们卸货的时候,海珠区城管部门发现了这个问题,并立即告知他们,佳信商业广场是市级公共场地,未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不得占用,要求他们立即停止陶瓷展销活动。这个时候,收齐了经销户“保证金”的周某及合伙人消失了。经销户中有几户被认出是合伙人朱某的亲戚,但他们一口否认知道他们的下落。

  70户陶瓷经销户这时将矛头对准了金铭公司。知道自己惹祸的金铭公司表示愿意出面租借佳信商业广场二楼1158平方米的室内商铺,换取他们600平方米的室外面积,但陶瓷商不接受,称室内展销“起不到陶瓷展销的效果”;在地方政府的斡旋和楼盘开发商的协调下,金铭公司愿意退赔周某所收取经销户全部保证金及各种费用总计13万多元,经销户还是不答应。最后经销户推举5名代表向金铭公司提出了一个总计160多万元的赔偿要求。

  赔偿要求被拒绝后,经销户除了到海珠区政府、广州市政府上访外,同时开始采取集体过激行动。12月15日,经销户100多人封堵了佳信花园管理处,继而封堵了佳信花园小区大门,双方发生激烈的群体对抗事件,在公安机关出动大批防暴警察后才告平息。而经销户所有激烈的做法目标很明确,如果金铭公司不能为他们办理合法的手续,就必须满足经销户的赔偿要求。

  在多次调节失败后,地方政府也明确表态,让这种非法的占用公共场所摆卖的行为变得合法绝无可能,经销商可以起诉卷款潜逃的周某和有不可推卸责任的金铭公司,政府将协助他们以法律途径讨回公道,但无论如何陶瓷商必须于12月28日下午6点自行撤场。在经销户们没有丝毫行动的时候,强制撤离的一幕终于上演。

  相似一幕此起彼伏

  在事件中陶瓷商们矛头所指的金铭公司一直强调,他们才是真正的受害者。让记者啼笑皆非的是,该公司与这个自称景德镇中华陶瓷展销服务部业务代表周某签订的《临时场地租赁协议》上竟然没有一个公章,也没有签约日期,按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的约定,这份《协议》其实是无效的。

  当被问及为何在明知该场地无法办取合法手续的情况下还要出租时,金铭公司解释说,周某称在某些部门有很硬的关系,他自己负责办手续,就“糊里糊涂”地签了字。

  “签字”的时候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不得而知,但等待金铭公司的是当地有关部门对他们严重违规行为的严肃处理。而这样“签字”为自己招惹无穷麻烦的也决不仅仅是金铭公司一家。

  就在佳信商业广场事件刚刚开始的2005年12月12日,在广州市黄埔区乐捷图广场,现代生活百货公司与30家瓷器商的冲突以百货公司赔偿陶瓷商38万元了事;而在广州市荔湾区金花街,海珠区江南中街、瑞宝街,均在近期发生由“景德镇陶瓷展”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宏城广场、海珠广场、荔湾金平广场也均在近年留下类似的记录。而从全国各地反馈的消息,类似事件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此起彼伏,而且整个过程惊人相似。

  同样是“景德镇陶瓷展”,同样是不允许摆卖的公共场所,同样是中间的组织者携款“人间蒸发”,留下一群滞留街头的受害陶瓷商,把矛头对准场地提供方,继而是提出高额赔偿,出现组织上访、对抗等激烈的群体性事件,只是在处理结果上,有的被强制撤场,有的由相关企业或地方政府出钱了事。面对各地此起彼伏的“景德镇陶瓷事件”,这里面到底有些什么联系?

  警惕背后“游戏规则”

  记者根据有关方面提供的线索始终没有找到中间人周某,所谓的“景德镇中华陶瓷展销服务部”也始终无下落。但记者从这100多个陶瓷商上访留给相关单位的身份证复印件中发现,这批陶瓷商多数为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云山镇人。距景德镇250公里的临川自古就有兴盛的陶瓷业,而云山镇目前更是以拥有庞大的陶瓷贩运远近闻名。从过去的“一根扁担两个筐”,到现在在全国大中小城市组织展销会,这已经成为云山镇一大特色经济。据当地有关部门估算,这样的陶瓷商在小小的云山镇至少有3000人。

  陶瓷商们似乎与“景德镇”扯不上什么太大的关系。有专家告诉记者,真正的景德镇陶瓷“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在唐宋年间就有“假玉”的称号,是不大可能出现在露天的地摊陶瓷展上的。而这露天展销会的陶瓷多来自抚州、德化、潮州等地,这严重影响到景德镇的声誉。

  有知情者说,单单就事件本身而言陶瓷商也是受害者,但这群受害者又很容易变成闹事者。他们通常是以每个镇甚至以每个村为核心聚集,多以集体行动常年在外经营陶瓷,对于处理各种纠纷他们已是“驾轻就熟”。甚至有人为记者总结了这种“游戏规则”的几个步骤:“中间人卷款潜逃”、“因禁止摆卖等各种原因陶瓷商血本无归”、“采取过激行为要求赔偿损失、延长销售时间”、“挥泪大甩卖换取路费”。这样一折腾,展销会肯定要拖到年关,而各地对这类“景德镇陶瓷事件”分外头疼。

  在事先的实地采访中,记者纳闷为什么有些陶瓷商要给一些并不起眼的陶瓷标上36万、28万的天价。知情人说这有两个目的,一是他们认为这样可以抬高陶瓷展的身价;另外一旦有了冲突,损坏了这些“天价”陶瓷,那谁也脱不了干系,这就直接导致执法部门颇多顾虑。

  《华南新闻》(2006年01月04日第二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