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京剧之花希冀香飘中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04:41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京剧之花希冀香飘中原
河南省京剧院排演的现代京剧《少年杨靖宇》在第五届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展演中获得银奖,编剧邹忆青、主演冯挥分别获得优秀编剧、优秀演员奖,这是河南省京剧院建院60年来参加全国重大赛事活动取得的最好成绩,也是去年继豫剧《程婴救孤》荣获2004~2005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第一名之后,我省艺术精品生产的又一重要成果。日前,河南省文化厅在郑州召开表彰座谈会,专家们认为,河南省京剧院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演出坚持创作,能参加全国大赛就是一种胜利,更何况获得了银奖。他们同时也呼吁,京剧在中原的生存环境并不好,应该想办法让京剧之花在中原一直开下去,开得更艳。

  京剧是国剧,但在目前的大气候下,京剧演出市场流失严重、观众严重老化,虽然振兴京剧的口号喊了多年,但收效甚微。虽然是国剧,但是在河南这个地方戏大省,京剧反而是“弱势群体”,前些年还有几个京剧团在坚持演出,现在好像只有河南省京剧院还能演出,据说还有一个县只有京剧团的牌子但已经是空壳了。河南的京剧在地方戏的挤压下,地位尴尬而微妙,在夹缝中顽强地生长着。靠剧团出去演出市场空间不大,演员个人也没有多少场子可赶,京剧演员的收入非常可怜,他们是凭着对京剧的执着与热爱还在努力地坚守着。河南省的京剧人才也严重短缺,省内的戏曲学校不少,但都没有京剧班,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戏曲学校的学生不愿意来,接不上茬儿,演武生的四十多了还在舞台上翻呢。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省级地方戏剧团的国家一级演员多的有十来个,少的也有五六个,而河南省京剧院在职演员中一级演员一个也没有。开拓戏曲市场,是要靠“角儿”的。

  在夹缝中生存,河南省京剧院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在积极地探索着市场经济中适合自己生存的路子,他们“借船下海”,和中国京剧院张火丁艺术工作室合作,到东北、山东、河北等地演出,效果还不错。他们根据院里从东北新进了一批学生的特点,瞄准去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00周年的时机,推出了少儿题材京剧《少年杨靖宇》,该剧曾应文化部的邀请赴京参加优秀剧目调演,而后又参加第五届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展演,最终获得了银奖。

  专家们认为,河南省京剧院此次获奖,起到了鼓舞士气、凝聚人心的作用,是河南京剧走向全国、打出全国知名度的第一步,应该借此机会,把河南省京剧院的实力提高上去。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吴韵芳把问题提高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层面:这么大一个河南,近一亿人口,难道不能有一个京剧团吗?

  专家们建议,河南的京剧应该得到重视和关照,要想办法让京剧这朵花在中原大地一直开下去。

  □首席记者张体义文记者王建立图

  《少年杨靖宇》剧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