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不仅要吃饱饭,还要吃好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05:36 华商网-华商报

  ■王石川

  自今年1月1日开始,联合国不再对华进行粮食援助了,这不仅标志着中国26年的粮食受捐赠历史画上了句号,而且中国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援助捐赠国。中国以事实回答了11年前美国专家莱斯特·布朗“谁来养活中国”的质疑。(1月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从粮食受捐赠国嬗变为援助捐赠国,这种艰难的一跃让人欣慰,传递着多维度的隐喻,因为这不仅是在挥别一段历史,还昂扬着一种大国的自信和丰饶。然而,能够吃饱饭固然让人欣喜,能够吃好饭则更让人期待。

  去年12月16日,《2005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在北京发布,其列出“弱势人群”清单:1.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2610万。2.我国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口2205万。3.我国失地农民大约4000万人。4.我国城镇中农村流动人口大约1.5亿。可以看到,弱势人口动辄以千万计,这蔚为大观中的每一个人,何尝不是一个硕大的问号和强烈的感叹号。

  数字显示,我国恩格尔系数在逐渐下降,而基尼系数则次第上升,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国人能够吃饱饭,也表明我国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持续拉大。显见的事实是,一方面穷人食不果腹、在温饱线外“嗷嗷待哺”,如日前媒体报道的贫困山区学童每天只能吃一顿饭;另一方面则是某些富人挥金如土、暴殄天物,如宁波富翁每年赴澳豪赌上亿等。在富人盛宴的狂欢映衬下,愈发引领世人必须铭记和关注那些沉默而孤苦的穷人。

  《2005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显示,上海的人类发展指标已和葡萄牙这样的中等发达国家持平,而贵州的人类发展指数则刚刚超过纳米比亚。这是一个让人喜忧参半的比较,通俗地讲,即许多国人已经吃上了好饭,但还有许多国人连吃饱饭都是奢望。回望2005年,“公平”是最深孚众望也是最引人注目的关键词,但如何继续让公平落到实处,让国人不仅要吃饱饭还要吃好饭,需要着力应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