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走近文津讲坛,感受文化魅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05:57 人民网-人民日报

  

走近文津讲坛,感受文化魅力
图为“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讲座现场。

  本报记者施芳

  如果不是身处其中,很难相信这样的景观:偌大的自习室里座无虚席,甚至连桌子、窗台上都坐满了人,更多的人则静静地站着洗耳恭听。这是1月1日下午,国家图书馆分馆

临琼楼里发生的一幕。这一天,恰逢文津讲坛300期,作家王蒙与读者畅谈“读书与思辨”。从2001年元旦文津讲坛开讲至今,相似的一幕不断重复着,“周末去文津讲坛”已成为北京城里许多人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半个世纪薪火相传的“文化津梁”

  文津取“文化津梁”之意,今天在文津讲坛上所呈现的景观正是历史的重现。国图的讲座始于20世纪50年代,曾留下老舍、郭沫若等大师的身影。他们以老一辈学人博大的学术胸襟,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学术气度,以永葆国粹薪火相传的学术眼光开设各类文化学术讲座,将自己毕生所学的精髓传授给了同样珍视中华文化的年轻一代。

  转眼到了2001年,文津讲坛应运而生。讲座突出雅俗共赏、普及与精深兼得的特点,始终坚持在主讲人和主讲内容方面的精品意识,主讲人或为德高望重、岳峙渊清的学界前辈,或为风华正茂、学术精到的学界中坚。著名学者任继愈、启功、朱家溍、吴敬琏、厉以宁、汤一介、张岂之、袁行霈等都曾莅临讲坛。主讲内容则立足和而不同、兼收并蓄,深受读者欢迎。

  “现在大众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图书馆应当不断满足这种需求。”国图分馆副馆长陈荔京说。目前,文津讲坛每年至少举办50场周末讲座,自2002年以来,每场讲座都有录音和录像资料,入藏国图分馆残疾人阅览室(音像资料视听室)供读者阅览。

  春风化雨惠泽千万人

  文津讲坛开讲5年来,听众超过4万人。许多人风雨无阻,成为讲座的“老面孔”。他们为何对文津讲坛情有独钟?

  “讲座提供了与大师交流的平台”,年届七旬的老读者苑焕亭说,他在少年时代就是老北图讲座的忠实听众,当年听讲座时发的小册子、做的笔记一直保存至今。得知文津讲坛开讲的消息,他欣喜万分。此后,每逢周末,他都会从家坐一个多小时的车赶来听讲座。

  “听讲座不仅让我学到了一些知识,主讲老师们为人的风范也打动了我。”中国青年出版社《虹》杂志主编曹作兰清楚地记得,著名指挥家卞祖善主讲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时,真诚地对听众说:“我是来为大家服务的,你们的需要对我很重要。”那一刻,她热泪盈眶。

  在北师大二附中的老师吴林书看来,文津讲坛“把许多深奥的学问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他先是自己听,继而把讲座介绍给学生,那些年轻人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其实不独他们,那些走下讲台的学者们也成了讲座的忠实听众,那些专业之外的知识使他们每每有触类旁通之感。

  坐在人群中聆听讲座,记者被一张张如饥似渴的面孔感动着。一次讲座的影响有多大,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生活将或浅或深地打上“文化津梁”的印记。也许春天播下的种子,就会在夏天成长,在秋天收获。

  《人民日报》(2006年01月04日第十一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